有诗云:
红尘滚滚,多少枯坟?谁愿听闻,千秋残魂?
抚琴问灵,倾诉悲情。散雾拨云,慰断肠人。
夏琉听到孙妙真说出“问灵”一词,顿时疑惑起来。据他所知,人一死,三魂即消散于天地。他不明白,孙妙真该如何问灵,难道她还能召回死人的三魂不成?
眼见夏琉满脸不解的神色,李明月以为他是不相信孙妙真的本领,便在一旁解释道:“妙真姐姐的问灵可厉害了,是她们天物道年轻一辈中的翘首。”
“莫要乱说。”孙妙真似怒非怒地轻轻点了一下李明月的额头。
“我没乱说,妙真姐姐就是最厉害的。”李明月挽着孙妙真的胳膊,笑嘻嘻地。
夏琉试探性地问道:“不知孙仙……妙真仙姑,问灵可有问出什么?”
“尚未。这些尸首的灵,我唤不出来。”
“……我想劳烦妙真仙姑,帮忙问一下婉儿的姐姐的灵,不知可否?”
孙妙真看着水灵灵的婉儿,当即回道:“我愿一试。”
闻言,婉儿立刻跪下磕头说道:“婉儿多谢妙真姐姐。”
孙妙真赶忙扶起婉儿,微笑着说道:“不用谢姐姐,姐姐愿意帮你。”
说完,孙妙真拿出青桐琴,以法力将其悬于空中,当即抚琴问起了灵。
婉儿看着那床青桐琴,疑惑地问道:“这琴,为何没有琴弦啊?”
还未等孙妙真回答,夏琉便先行回道:“并非没有琴弦,只是在日光的折射下,看不见琴弦罢了。”
“夏小道君还真是见多识广。我这琴弦,是由玉龙雪山的天蚕丝制成,平素里看不见。只能借由红纱挡住日光,方可得见。只是这折射一词,我倒是听得新鲜。”
孙妙真听到夏琉的说法,也是暗自钦佩夏琉慧眼如炬,竟然一眼就看出来琴弦的门道。但是,她也确实听不懂,夏琉口里的“折射”,是个什么玩意儿。
“不知妙真仙姑可听闻过,清潭水不浅、入水木不直、叉鱼下三分、瀑下现彩虹。”
“自是见过。”
“这些,便是所谓折射。”
“……夏小道君虽年纪轻轻,学识却委实渊博。”
夏琉听得出来,孙妙真这是在揶揄他。
随便生造个词出来,将这些世人皆知的事实概括一下,夏琉可以,她孙妙真自然也可以,算不得什么本事。
可她哪里知道,这只是夏琉懒得展开细说罢了。否则,夏琉的初中物理光学小课堂,可以立马就地开课。
夏琉并不在意孙妙真的揶揄,他更感兴趣的,是孙妙真的问灵之法。
随着孙妙真抚琴,他听到的琴声,含蓄而深邃,似是深山老林中静静流淌的清泉,又如夜深人静时轻轻呼出的热气,婉转缠绵,温柔宁静。
幽幽琴声传来,仿佛孙妙真抚的不是琴弦,而是自己的心弦。所有的烦恼与忧愁,在这一刻飘散,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无人出声,都在细细感受着琴声中所蕴含的感情。这一刻,他们似乎不在乱葬岗,而是在白云间。
没有多久,在稍远的一堆尸体中间,渐渐凝聚出了一个站着的人形,一个约莫二十岁的年轻女子模样。
夏琉一直盯着那里,他能感受到,空气中好像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在移动,正缓慢朝着那里聚集。那里最先凝聚出来的肉眼可见的样子,是一颗心脏。
一曲终了,那里的人形也已经凝实。透明状,阳光透过人形,隐隐泛着蓝色光辉,勾勒出具体的形象。
“姐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