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指挥使那里的蒙古轻骑兵斥候已经派出去了吗,熊大人问道,

是的,这几日流寇盛行,鞑子也经常绕过山海关来骚扰,敌情甚是复杂,指挥使大人由是让末将再借三五队精锐斥候骑兵,

我这里的神机营副将已领兵三千余出塞支援,延州郊外可正在交战呀,那些农民怕是没吃饱饭,受了贼人蛊惑,成乡连镇的一两万人从了闯军,你且随郭副将一起去看看吧,指挥使李大人素来与我故交,他的事我知道了,只是这军情要紧,你和这位小兄弟一同上前线与我探探情况吧,

我一直知道近来官吏腐败,军队羸弱,不想这一两万人造反居然调了神机营,正当我继续想时,

楚民和拉了我一下,将军,末将披甲,不好作礼,先与楚总旗去了,一要情况立马飞鸽传书与您。

我看了看楚民和,他的伤口因为撒了些金创药,勉强止住了血,出了房间,在都督府内他并未说什么,只是向一个小旗要了两把小燧发枪,两对短驽,然后拉着我出来了,兄弟,边军一向是出力的,只是这府兵都是本地人,有些向来怕死,不肯出力,流寇大多已被围了数月,城寨尤未破,闯军要来增援了,熊将军和指挥使才一同参奏镇抚使大人才要了这三千余神机营右哨,这里还算不错,你要去了定边镇海那里才知道什么是兵油子了,

这些其实我早有耳闻,这闯军于甘陕地区作乱已多年,这些农民造反大多以他们之名,互相支援,当我在路上时,一边也问楚兄军情,原来贼人早已突破包围封锁,造反的农夫中竟有许多持火枪作战,我暗中不禁一振,火枪在当朝是极难造的,得要专制工人督造,枪管的工艺主要还在御纺里,熊参军也只求到三千火枪兵支援,敌寇竟成规模的装备,这其中必有蹊跷,楚民和拍了拍我,想什么呢,那闯军的火枪兵不过是些散兵游勇,些许莫是有些官军投降过去的,莫要挂在心上,

可我终究是感觉不对劲,晚上驿站中我取了笔墨,向父亲写了一封信,我在信中问道,延州府的散兵熊参军为何不知敌情,还杜绝我们一起议事,看察延州军情,莫不是从了敌,楚民和又是什么人,二十余年后,我回想起这些事,多少有些伤感,无奈,谁能知道故事竟是这样的呢,永昌15年,我对楚民和的儿子,楚清阳,说道,我们到底是没能守住什么,人情或是国情,只是一场大梦罢了,这有一幅字画,我若死了,便刻在我墓碑上,

永历十五年,南郡赏梅,醉后坊间踱步,人流中,不知昏暗,枝头飞燕,南桥不知归路。

说完便拿起佩剑,对着咽喉自刎了,一霎那,鲜红的血喷涌而出,染红了窗台,今天,南明朝亡了,是时永历十五年,我想起了晴雯,父亲和楚民和,大春,像一场大梦在我将不复存在的大脑中打转,他们的笑脸,说话声,和愁容像皮影一样一幕一幕上演,最终我想起了我一生的这场大梦,最后他坐在地上,叹了口气,上路了,或许会有更多人和我一样,为这落幕的一切上路或叹息,可这一切确乎结束了,对我而言,意义又算实现了吗,

我叫楚清阳,我的叔叔刚刚在我面前自尽了,这是我们呆在南郡的第五个月,南明的军队早已撤退或投降了,三天前,城内下了剃发令,叔叔昨天赏了梅后,今天和我交代了后事,便自尽了,我觉得不值得,当然我也尊重他,这些年崇祯是多么的暴虐,大家有目共睹,连好不容易训练的红衣炮队也随着孔有德投降了,我第一次见到廷文叔叔是我七岁的时候,那时候他和我父亲在山海关,他们两人各领军三五百,在魏将军麾下领兵,那时,大明朝已经亡了,崇祯皇帝自挂于紫禁城,而我父亲和廷文叔叔已降于大顺许久,山海关那一战,我虽未去过参军帐下,却只听到满天的杀喊声,枪炮声,三天三夜未曾停过,那时父亲落魄而归,腹间中了枪,我看到他时,他已疲惫不堪,账外人流涌动,我一看,却是我们的溃军,我们输了,又输了,现在能去哪呢,看到这一切,我的心慌了,顿时昏厥了过去,昏过去之前,我听到廷文叔扯着我父亲的衣领,大喊,大同府,丢了,大明朝,丢了,我还能去哪儿,现在山海关,也要丢了,我不撤了,民和,你和我一同战死此地,不妄生在汉地,为汉人,我的父亲表情很复杂,不甘却透露着悲伤,痛苦,眉头紧锁,却没答应他,廷文叔于是转过身,对士卒大喊,不准撤,敌方不过几门大炮,我部骑兵随我冲锋,父亲很果断,拿起宝剑,带着腱鞘,朝着廷文叔背后猛的一击,他倒下了,然后把我和廷文叔丢到马上,带着一两百残兵往南边逃了,那一年是1644年,我记得太多,又记不清太多,这世间是如此的荒诞,大厦崩塌之后,时代落下帷幕,我们在这洪流中,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哭泣,还是哭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