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个任命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因为朱浮并没有显著的战功来支撑他的地位。

朱浮是刘秀的亲近之人,虽无显赫战功,却因其文才横溢与对刘秀的忠诚,深得刘秀的偏爱与信任。

在刘秀的早期征战中,朱浮便紧紧跟随,共渡风雨。

正因如此,当刘秀进行第一批封赏时,朱浮竟意外地获得了三个县的封地,这在当时无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朱浮的仕途起点也颇为引人注目,他的首个官职是“大司马主簿”,

而那位大司马,便是后来威震四方的吴汉。

从“无战功”却获得“高封赏”,再到担任“吴汉主簿”的职位。

这一系列迹象让人不禁猜测,朱浮很可能是刘秀精心安排的一颗棋子,用以暗中监视和制衡大司马吴汉。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浮的职责愈发重要。

刘秀又将他派往幽州,负责协调这一关键地区的事务。

刘秀之所以选择朱浮,不仅是因为他的忠诚与能力,

更因为他与河北的豪族并无深厚联系,这使得朱浮在执行任务时能够更为公正与客观。

然而,这一任命却触动了彭宠的敏感神经。

彭宠在刘秀最艰难的时刻,曾倾尽全力出兵、出钱、出粮支援,他原本期待刘秀成功后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然而,当他看到朱浮这个并无显著战功的人却获得如此厚赏,

而自己却似乎被遗忘在角落,彭宠的内心再次被不平所填满。

他总是反复叨念:

“大王难道忘了我的功劳了吗?”

后来,河北的战乱终于平定,刘秀在众将的劝谏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彭宠看着当初跟随自己的小弟,如吴汉、王梁等人都已位列三公,而自己却原地踏步,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这种落差让他更加愤怒与不平,他叹息道:

“我的功劳应当封王,陛下难道忘了我吗?”

然而,彭宠的遭遇并非单纯的不幸。

按照刘秀的性格和对彭宠贡献的认可,封他为王本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刘秀作为一位有底线的领袖,他始终坚持着当年的祖制,即“非刘姓不王”。

这是他对国家稳定与制度尊重的体现。

刘杨的情况确实特殊,他身为刘家人,早已被封为王,真定更是成为河北的雄伟重镇。

对他的赏赐,似乎已经到达了顶点,再多就显得过分,甚至可能打破权力的平衡。

然而,彭宠功劳卓著,但封王之事并非儿戏,必须遵循祖制。

因此,他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奖赏彭宠。

那便是让他实际掌握渔阳的军政大权,成为有实无名的“渔阳王”。

渔阳在当时不仅是军事重地,更是经济繁荣之地,靠海出盐,还产矿,资源丰富。

刘秀让彭宠在这片土地上自由施展才华,盐矿的开采与销售都交由他管理,全渔阳的经济命脉几乎都掌握在彭氏家族手中。

这样的安排,实际上是刘秀对彭宠的另一种形式的肯定与奖赏。

然而,彭宠并未能完全理解刘秀的良苦用心。

他看着上谷的耿况因懂得审时度势而备受重用,自己却始终无法释怀未能封王的遗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