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鹿鸣湾招学徒,竹溪铺以及其他地方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鹿鸣湾像一块磁石。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的人也越来越多。
人多孙国维倒不担心,因为买下的地足够大了。
因为庆余堂的诊费及药费,没钱可以给东西。以至于到后来收的东西越来越多。庆余堂干脆就办了个商铺。
因为要去各地采买药材,还要给外地的弟子提供炮制好的药材。就办了个商队。
来定居的手艺人多了,就办了各种工坊。有商队进出,工坊做出来的东西也不愁卖不出去。
至于竹溪铺过来的人就更厉害了,他们前几辈的人都是修过龙门石窟跟通天塔的。手艺在整个大唐都是最顶尖的。
虽然老人走了可他们的手艺都传下来了。
孙国维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个匠作营专门给人盖房子。
定居的人多了,要建的工坊也多了,鹿鸣湾需要好好规划一下。
孙国维并没有自己闭门造车,而是把大家叫到一起商量。
大家还比较纳闷,要盖什么房子还要把大家叫到一起。结果他们被孙铸的规划给惊到了。
第一个规划的是学堂,让人惊到的是学堂的规模。
孙国维解释道。要想学医不认字肯定不行,咱们的后人越来越多,以后咱们的孩子们都要读书的。
即使他们长大了不想学医。能认识字,做别的什么也不耽误事。咱们可以先少盖点,但地方要为以后盖房子提前留好。
工坊的位置留在靠近焦山的位置。因为那里碎石比较多,不容易开荒,有汝河在边上引水也方便。
工坊的规划同样大的让人吃惊,因为工坊在这里才刚刚开始起步。
孙国维却知道,鹿鸣湾的人会越来越多,他要为子孙后代多留点腾挪的空间。
居住区的规划更是让大家吃惊,因为他竟然按二万人的人口来规划的!
要知道现在鹿鸣湾全部人口还不到五百人。
不过大家吃惊归吃惊,热情倒高涨了不少,反正只是规划。目前也不盖那么多。
在大家的参与下,甚至连养鸡、养鸭、养猪的地方都规划了。
让众人最吃惊的是,孙国维最后说:
“盖工坊,学堂的钱粮物资由庆余堂出。以后学堂先生的钱粮也由庆余堂出。私人盖房的钱粮自己出,缺钱的可以找庆余堂周转。工坊里的规矩不变,大家种田的规矩也不变。”
这些人都是穷苦出身,比较淳朴。大多都是在外面过的不怎么好。受尽欺压才到了鹿鸣湾。
想想以后自己的孩子能读书了。而且还不要束脩。盖学堂再不让他们出钱。他们不干了!
看着下面一个个激动的众人。孙国维很是开心。他知道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下面这些人都把这里当家了!
最后由孙国维提议:
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捐钱盖学堂。这个账目由专人管。如果钱不够由庆余堂补足。如果有多的就转做请先生的钱粮。
不过庆余年每年会拿出一笔钱放到这个账上。
孙国维这样说,大家才满意地同意了。孙国维低估了大家让孩子读书的热情。最后捐的钱,盖三个学堂都绰绰有余!
就这样鹿鸣湾才有了今天的雏形。日子一天天过去,鹿鸣湾也按照规划一天天变化着。
随着人口的增长,孙国维又把管事的叫到一起。商量起草个公约。
大多数人都把这里当家了。都希望这里一直这样安定下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