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喜欢在晴朗的夏夜,躺在平房顶上数星星,星星总也数不清,就像一个人的年月里,同样数不清月亮有过多少次圆缺。
那个时期,我一看到月亮就会有一种会心的满足感,仿佛在那种望不到头的枯燥乏味的日子里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鼓励。每每望着它,不管是什么样的它,我都愿意对它展露微笑,也愿意由衷地祝福那时那刻月亮另一端的人们,它至少让我感觉到有一刻,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冰冷,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温情。
(四)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在《古朗月行》里,只有孩童般的稚气和丰富的想象,直到我读到最后。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单看后半首诗的字眼,就能够感到不对劲。前面还是天真的想象,多少带有几分欢快,后面转而“凄怆”,我才知道,李白不是没见过弯月亮,他是真正见过大唐从盛世太平到烽烟四起的人。他是玩月的孩子,也是追月的大人,是青云端的仙人,也是动乱里的凡人。
(五)
《古朗月行》全诗十六句,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前半部分以孩童的视角写月亮,充满了雄奇瑰丽的想象,后半部分则转入现实,多处隐喻,暗示唐王朝的统治危机,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小时不识月”,读罢全诗,再读第一句,总觉得有些怀念和无奈。无忧无虑的童年里,只有数不清的星星,怎么会认识月亮的圆缺呢?李白不愧是天才诗人,这个世上,只有心里藏了太多深情的人,才会认识月亮。
月亮不是白玉盘,不是瑶台镜,月里没有仙人,没有桂树,是因为从古至今的月亮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情感,它在我们心中才更具象。月亮不仅在天际,更在心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