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庸很多话没有对王景翼说,因为此番张议潮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军制。其实罪魁祸首,正是王庸。

由于王庸的横空出世,让奴隶、佃户和农奴们有了发声的渠道。也让张议潮发现,并重视起这股力量。

沙州原来被编入部落的奴隶、佃户和农奴们,在卫所制度的加持下,组成了赤心军。成为了一股新兴势力。这代表了沙州最底层的那些无产者的利益。

而张议潮内心,明显有利用这股势力的打算。

在张议潮的视角,相比于家大业大的门阀豪强;有一定基业,但是地位不高的商人和小地主。这帮无产者都更好控制,也更需要张议潮支持才能站上舞台。

就像王庸,张议潮可以提拔王庸做高官,也可以对王庸不闻不问,直接雪藏。

而像是王庸提出的卫所制度,若是张议潮不同意,王庸这些无产者,一辈子也别想从门阀手中抢夺土地。

就像唐末的黄巢,哪怕踏遍了士族公卿的尸体,依旧没有改变中国几千年的阶级制度,直到新中国建立,一切才改变了。

王庸这样的无产者,在这个封建时代,就是这样被轻易拿捏。

但是门阀、商人和小地主不同,他们都有产业,所以有能力也有实力和张议潮对抗。张议潮只能妥协中求平衡,而不是拿捏他们。这些人,就像是有石子的鞋子,难受还得穿着走。

所以张议潮会觉得王庸这些无产者会更好用。这也是为什么当王庸提出卫所制度,提出建立赤心营的时候。张议潮会不遗余力的推行。

因为张议潮需要更多的势力,来为自己所用,制衡其他势力。这样就有容错率。

只是如今沙州的政治平衡即将打破,士族的反扑已成必然,只怕自己的这个容错率,就要备用上了。

这才是王庸内心最担心的事情,目前只能见招拆招了。

其实最初的王庸,在送粮给张议潮的下午,就想好了这一切,也做好了承担一切的准备。

王庸自己想要在这个时代出人头地,只有这个办法,让张议潮看到他所代表的势力的能力。

所以王庸团结奴隶,农奴这些无产者,要在张议潮面前表忠心,说要当孤臣。要硬刚阴公遂和索勋这些门阀。

王庸需要张议潮,而张议潮也需要王庸。

直到今天,得知了张议潮最新的军改政策后,王庸知道,自己和张议潮的双向奔赴,达到了。

如今新增了墨离军和豆卢军,墨离军的军使是阎英达,相当于张议潮给自己增加了一份军力。

而豆卢军的军使是索勋。索勋可是沙州门阀索家的大公子。这也就是明着给士族也增加了一份军力。

而在外人看来王庸的赤心军,就是寒门一派的。毕竟王庸代表的那些刚被解放的奴隶和农奴,怎么看都像是寒门的人。

而且王庸本人也和康通信的龙骧营走的近,明显是投靠了寒门。

加上这一次东征。张议潮故意把王庸和康通信编为一组,也是为了让众人认为,王庸算是寒门一派了。

所以如今明面上的势力,张家,士族,寒门,佛教,四方的势力就变成了,2:3:3:1.

沙州的势力又再次平衡了。各方势力都很满足。

只是暗地里,其实张家,士族,寒门,佛教四方的势力,变成了3:3:2:1.

张议潮的势力大大增加。

因为张议潮看来,关键时刻,王庸这些无产者,定然会支持自己。

如此军改之下,张议潮已然在沙州有了绝对的掌控权。也是沙州中央集权的第一步。

至于张议潮一个门阀豪强为什么要对抗其他门阀豪强?

因为这样张议潮就有了抵御起义军内部分裂的能力。

如今是张议潮归唐事业的关键节点,张议潮不会把风险,交到别人手里。

看懂这些,王庸自然看懂了所有的任命。

首先是沙州,张议潮的鹰扬军回防,沙州本地只有士族的熊飞军和佛教的僧兵团,僧兵团完全听从张议潮的。所以张议潮牢牢把控着沙州的军政大权。

而瓜州,新成立的豆卢军是士族的,平衡了李明振的豹韬军。而阎英达手下也增加了一支属于张议潮的墨离军。瓜州的权力维持了平衡。并且阎英达实力强劲。

情况比较复杂的是肃州。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