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黎明终于是来了,太阳在山谷上升起,汉军营地里的士兵们也都睁开眼,慢慢醒来。帅帐中,主将李陵已经醒了,他正把厚重的盔甲往身上套,今天和前几日一样势必有一场大战,没有盔甲可不行。
李陵刚把盔甲穿好,还没来得及走出帅帐,便有士兵来报。
“报告,将军,山下的匈奴人来挑衅了!”
李陵一听眉头一皱,不屑地说道:“哼,今天他们来得可真早!通知全军,所有人全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完早餐,随后到山上列阵,随我一同出战!”
李陵的命令很快便得到执行,两刻钟后,所有的士兵都已列好阵。
和往常一样,李陵的军阵依旧是以自己和韩延年所率的精锐为左右先锋,两军之间带着轻伤的士兵,而那些真正的老弱残兵则放在后阵,这些人负责射箭,不负责冲锋。
“保持阵型,冲下山去,与那群该死的匈奴人决战!”李陵拔出腰间佩刀说道。
接着,他纵马上前第一个朝山下冲去。而那些士兵则跟紧随其后。
山下的匈奴人此时也已经集结完毕。单于且鞮侯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冲下山来气势汹汹的汉军士兵,一脸淡定,一副成竹在胸样子。
匈奴的士兵们可不如他们的单于淡定,见到汉军士兵汹涌而至,他们心中不免畏惧,想要退缩。
且鞮侯察觉到手底下士兵们的情绪,不过他依旧不为所动,他的目光紧盯着面前的汉军士兵。
且鞮侯的心中一直在估算着自己和汉军的距离。等到汉军进入射程之内后,他拔出腰间弯刀,说道:“弓弩手给我射,专门射那最前边持黄白旗的!”
且鞮侯一声令下,他身后早已准备好的五千名弓弩手便一起搭弓射箭。箭如同雨点一样射向正在冲锋的汉军,很快便有不少汉军士兵倒地。
“给我射,一刻不停地射,我没让你们停,你们就不许停!”且鞮侯兴奋地大叫道。
匈奴人的箭射的更密集了,如狂风骤雨一般,汉军更多的士兵纷纷倒地,且再不能前进一步。
李陵见此情形,皱起了眉,大声喝道:
“所有人就地防御,停止冲锋!后阵开始射箭”
汉军士兵听令后,立即停下,以仅有的盾牌为防御物,来抵御匈奴射来的箭。而后面那些跟着冲锋的老弱残兵,则开始射箭还击。
双方一时间都是箭雨纷纷,谁都不能前进一步。
“父亲,眼下该怎么办?”狐鹿姑问着且鞮侯。
“无妨,李陵的箭不多,等他的箭射完,你率骑兵给我冲过去,就算不能把他们消灭了,也要把他们逼回山谷去!”且鞮侯说道。
“是”狐鹿姑答应着退了下去。
正如且鞮侯所说,李陵军中箭矢有限。他们出塞时本来是带了一百万支箭的,不过在之前与匈奴人多日的较量中,大部分都已消耗了。今日和匈奴人这番“箭雨”比拼,他们自然是无法持续太久。
坚持了半个多时辰,汉军的箭雨变得稀疏了。狐鹿姑见状,立即率领骑兵朝汉军扑了过来。
李陵此时箭矢将尽,正等着和匈奴人厮杀,因此见到匈奴人骑兵到来,也毫不畏惧。双方很快战作了一团。
这又是场惨烈地厮杀,一直杀到中午时分才慢慢停歇。匈奴人取得了胜利,李陵率领残余汉军又逃回山中。
清晨下山时,李陵麾下的所有士兵还有四千多人,可此时再逃回山中时只剩下不到两千人。
匈奴人没有追着进山,而是将整座山团团包围,并用垒石封住山的进出口。对方的粮食不多,撑不多久了。这些人要么主动出来送死,要么就只能被饿死。因此,他们犯不着为了一群要死的人白白承担风险。
李陵对自己面临的情况是心知肚明,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这里是死地,他们已无退路,也没有援兵。
黄昏,太阳西斜。
山下的匈奴人的营地率先升起炊烟,看到对方炊烟,汉朝残兵们这才也升起了灶煮起了饭。
突然半山腰上,几十只鸟儿受了惊,一起飞起,这让汉军的残兵们一下子警觉起来。难道匈奴人想借机偷袭?李陵放下手中的饭,握紧了武器。
“李陵、韩延年快快投降,投降了大匈奴高官厚禄,余者亦可免死!”几十名被俘虏的汉人一起高喊,喊声不绝,在山谷中回荡。
山谷中,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包括李陵和韩延年本人。
在绝境中最可怕的不是敌人的屠刀,而是那若有若无的生的希望。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就是这个道理。
匈奴人让汉人俘虏对李陵等残兵喊话,其目的就是想让李陵及其手底下的人产生动摇,丧失斗志。
从小熟读兵书的李陵对匈奴人的想法心知肚明,可是他能不去想匈奴人的话吗?如果他只是孤身一人被困在这深山中,他可以现在就拔剑自刎,以示对大汉的忠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