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长孙冀的同意,诏令下发就极为迅速。

秋日随长风滚滚而来,将肃杀的气息灌入繁盛的洛阳城里。

往常有事儿没事儿便找个名头设宴的勋贵们今岁都极为老实,大约也有不敢轻举消耗家资的缘故。

这惩罚自然也有人不满,或者说,每一层人都不满,可看到下一层人的惩罚,又都心有余悸,不敢再露出任何不满来。

至于那最下一层的?那已经喊不出来了。

涉及谋反的家族是活不下来的。

这一手“酌情处置”将原本团结一致的勋臣区划分开来,将原先的利益共同体划分开来,得者庆幸,失者自危。

一天之内,元煊整顿了中军大营,也在镇压羽林精锐哗变中,用身先士卒的武力和控场能力,立起了新宫中禁卫军的军心,证明了清河王足以成为他们的新主子。

如今洛阳城的所有军权几乎就落在了她手中,勋贵和宗室也都被清理筛选过了一遍。

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除却那个洛阳勋贵们都有意忽视的即将到来的阴霾。

唯独有两个人都对这局面感到格外不安。

一个为着元煊刻意淡化的军权改制,一个为着元煊那一句城阳王谋反。

“清河王此举倒也合理,”卢文赐不过三十岁的年纪,虽在朝堂已久,身上却还带着些意气,他虽被明着架到了火上,却也没失了丝毫世家气度。

“她如今刚刚掌权,地位不稳,也不敢强硬要求变革,只能借着谋反一案,株连党羽,顺手削弱勋贵向上的路,却对那些根深蒂固的帝姓、勋臣都放了一马,也都是支持世祖从平城迁至洛阳的家族,不论如何也是支持汉化改革的,清河王如何敢全部得罪了个干净。”

这个结果从一开始卢文赐就不意外,他反而觉得尚书令对清河王这个所谓的“弟子”看得太有魄力了。

以女子之身跻身朝堂本就不易,便是换作天底下任何一个男子,也不敢在上位之初就为了讨好支持自己的势力开始变革。

“至少如今将大部分武将勋贵都压制在清流之外,也不许他们全族参政,从底层打压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崔耀一时没说话,卢文赐先前一直好好待在吏部郎中的位置上,广阳王任吏部尚书之时尚且不能左右一个小小公主府家令的任免,而卢文赐一直能待到广阳王讨北,城阳王失势,高阳王上位。

他本以为卢文赐是个执一守中之人,直到他察觉到了卢文赐不动声色地开始在尚书省议事之时,说起他的政见想法。

既然政见大致相同,那就能共商国事,他们同为四大世家,自然就来往多了。

年轻人作前锋,也是投诚之举。

有些事情不必明说。

崔耀看着博山炉上升腾的青烟,半晌方答,“还是局外人看得清楚。”

卢文赐是局外人吗?

自然不是。

崔耀并不认同卢文赐所想。

元煊什么性格他其实很清楚,骨子里的执拗和清正是改不了的,元煊此举绝对别有深意。

以他之见,元煊从一开始对军制改革的想法大约就和自己不太一样。

眼瞧着只是淡化了军制改革,用惩罚代替改革,向那些根深蒂固的勋贵退让,实际上或许元煊根本就没打算彻底将勋贵踢出参政行列。

这对他们汉人世家可不算好事。

他得提醒元煊,能支撑她突破千年来的宗法伦理,真正登上那个位置的,究竟是什么力量。

卢文赐一笑,“学生惭愧。”

即便国子监的学生依旧议论纷纷,天下文人清流跟着非议起来,可大周以武立国,有些事情是不可撼动的。

那一纸文章落在洛水上,连洛神的衣带都沾不上边儿。

所以卢文赐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他不明白为什么崔耀看起来心事重重,也不明白为什么非得急着将勋贵都赶尽杀绝,搞成你死我活的僵局,不管哪一方赢,都是惨胜不是?

“空缺出来的官职名录有了吗?”崔耀改了话题。

“学生正是为此而来。”卢文赐将名录放在了桌子上,“您请看,空缺不少,武职和散官也就罢了,却还有几个实缺。”

崔耀接过名录,看到了卢文赐圈出的几个官职,神色端凝。

“虽说如今勋贵们也都盯着,但学生总觉得,若有勋贵意图谋求这些实缺,只怕讨不着好。”

卢文赐也有些摸准了清河王的手段,她就喜欢请君入瓮,专等人犯错再处置呢。

“你的意思是,提拔些清流世家的?”

卢文赐颔首,“只要不提拔崔、卢二家及相近的姻亲,料勋贵们也无话可说。”

崔耀摇头,“你懂朝局,但不懂清河王。”

卢文赐在心底大拍大腿,他还觉得崔耀不懂清河王呢!

崔耀抬眼,“你拟名录时,选几个你能掌控的寒门士子。”

卢文赐一怔,看向了崔耀,“您的意思是?”

“清河王一定会选毫无背景的寒门士子,但选上的要是我们的人。”

崔耀笃定说完,博山路中焚的香烧尽了。

“如今这档口,正是提拔寒门士子的好时候,”刘文君脸上显出了些神采,“殿下可有看中的人选?”

元煊抱着胳膊靠在廊下朱色廊柱上,姿态闲散,望着远处正在努力拉弓的元煌,“不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