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吴峰就被传唤到了师父那里,说是之前青阳老人的教导过于浅薄,要给他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加深对修行的认识。

作为亲传弟子,无需随其他学生一样去大讲堂听老师讲道,可以直接来到武侯这里接受单独授课。而其他弟子想见武侯,只有十年一度的大课中才能见到。

吴峰来到师父这边,只听见室内传来一阵悠扬琴声,吴峰呼出一口气,扣响门扉,琴声戛然而止,而后吴峰推门而入。一如初见时,武侯还是坐在长几后,不过这次他面前摆放着一张琴。

见吴峰进来,他示意吴峰坐下。然后对吴峰说道:“今日讲道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因何修行?”

吴峰沉思片刻,回答道:“最初听爷爷给我讲故事,我很羡慕像师父您这样的强者,能够飞天遁地,移山填海,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期盼着修行。后来,我看到爷爷眼中的忧虑,我读不懂,但是我想着,如果我有了强大的实力,也许能够帮助爷爷解决烦恼。而昨天来到这里,您决定收我为徒后,我能感觉到,爷爷心中有一块石头落地了,我留在这里,为我自己,也为了爷爷,等我修行有成,就应该可以帮到他了。”

武侯听完,平淡一如往常,对吴峰的回答不予置否,让人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武侯开口:“修行,有了理由,有了目标,才更容易走到高处,我希望你能一直坚持自己的理由,走向自己的目标。”

“修行,先要修心,徐州孔丘等人提出的观点很不错,他们讲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他们认为,完美的心境需要以这些品格为基础,融合并发展出自己独有的信念。但实际上,完美的心境只存在于理论之中,毕竟就连提出者孔丘也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我只要求你最重要的几点:对下位者仁爱,对共事者义气,突发事有智谋,立誓约时守信,对信念要忠诚。”

接着他又给吴峰讲了个故事,一个关于仁义忠信的故事,也是他和昭烈皇帝兄弟三人共同建立功业的故事。

“我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陛下猥自枉屈,三顾我于草庐之中,咨我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陛下以驱驰。”讲到这里,他一直平静的语气也出现了一丝波动。

故事的最后,他们赶走了主要的对手,以魏武帝曹操为首的势力败退兖州。

“可笑的是,曹操本来已经要夺得兖州正统,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破境,旋即司马懿反叛,自封大晋,自此兖州那边就变成了魏晋相争。”

“你说,一群不仁不义,言而无信的人,怎么就能成为一方霸主呢?”他像是在问吴峰,又像是在问自己。

吴峰听完,内心也是深受触动,他没想到,一向以淡泊宁静著称的师父心里,竟也有这样的一面。他想开口,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活得久了,就总喜欢给后辈讲故事。”诸葛亮自嘲一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