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永富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的黔中,已是朔风凛冽,万木萧疏。有幸收到李群先生从黔北给我邮递来的诗集——《活着就是春天》!

和李群先生认识是在《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开播的时候,那时还是暖春,我作为中国公益网全国大学生新闻艺记者对先生进行了专访。受访中,先生很是谦和,当然,与他认识这么久,一直以来他都是谦和的。那次专访,主要是针对先生的诗——《活着就是春天》的创作背景和先生与《活着就是春天》的背后故事。采访后,我才知道,《活着就是春天》这首诗歌以及李群先生与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渊源颇深。

一转眼,《活着就是春天》的诗集已经出版发行,可喜可贺!

二零一八年的冬天,阴雨绵绵,坐在火炉旁,静下来,打开《活着就是春天》,似乎有春风袭来,春天的气息一下扑入眼帘,那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字里行间里,是人间冷暖,是万物的挺拔。

李群先生来自福建,工作在遵义。特别是多年来,他虽然身患疾病,长期带病工作,但他一直坚强着坚持下来,并把生活过得很有声色。工作至今被记功、嘉奖和评为各种先进共30余次。为鼓励自己和他人与病魔进行抗争,李群自2014年起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代表作《活着就是春天》在全国引起广泛共鸣,受到全国广大读者喜爱。“活着就是春天”这一名句话,成为全国成千上万磨难者与命运进行抗争的“座右铭”,其因此李群先生被誉为“春天诗人”。这样的人生履历,加上两地人文环境,孕育了李群先生诗歌的种子,造就了春天诗人李群先生的水墨气魄和灵魂。

李群先生的诗歌,励志的居多,确切的说,他的诗歌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他用自己的生命故事现身说教等方式对他人进行心理帮助,近年来已为全国各地260余位人生磨难者打开了心结,甚至让9位企图放弃生命者打消了轻生念头,被称为“民间心里医生”。

有生命力的、正能量的文学才是蓬勃向上的文学,李群先生的诗歌里将自己的精神和意志的因子融入了其中,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把对生命积极向上的姿态体现在每一行诗的骨架里。他的诗歌有着独特的寓意性,读之,仿佛跟随着那些文字,一次次地品味精神的粮食,同时,解读着一个热爱生命和生活地精神内涵,更是一次次贴近读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诠释了一群像李群先生一样的人,叙述出阳光的温度和人间的温情。

2018年5月8日,李群先生应邀参加遵义市红十字大病救助基金启动仪式,7月2日应邀在清华大学参加电影《我不是药神》首映式典礼,9月19日应邀参加2018“国际慢粒日”暨第六届全国慢粒医疗大会。每次活动,李群先生都给人们讲述了他与病魔斗争的过程,在他的生命里,有很多这样的历程,每一段都是一次重生,每一次重生都是一种获得和懂得,不然不会有这样的生命感悟和修行。

李群先生的《活着就是春天》这首诗歌中这样说道:“春天来临时,我没有像小鸟一样,受宠若惊。”这充分说明了在病魔中的消磨和抗争,重生后归于人间的平静和坦然。“过往的繁华和绽开的绿叶,村庄里的母亲和阳光下的孩子,以及那些,我依依不舍的万物生机,都是我双手抚摸的人间。”这是对生命的向往、渴望及无限的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平凡而高尚的爱和情操。

“昨夜,我梦见一位刚刚离去的伙伴,他是那样留恋活着的时光,从他渴望的眼神里,我读懂了什么是生命与轮回。”这是把自己对生命个体、诗歌创作的理解投注到字里行间,将其对生命、生活的思考纳入到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观照之中。

“哪怕是一年四季,哪怕是艰辛繁忙,哪怕是24小时苦累加班,每步执着的跋涉,每一朵飘来飘去的云彩,每一个日落日出,都是春天。”这更为直接地表达个体心性,是一种敞开自我的写作,这样的诗行,更清晰地映现了李群先生的身影、体验、记忆与感情。

“我也曾在梦里去过天堂,那里虽然不再有疼痛和绝望,却没有了,果实金黄和彩云飞天,没有了亲人的陪伴。”一种过往的伤痕,李群先生在抚摸过去的伤疼时,不经意间触及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之处。或者换句话说,写他自己在抚摸自身心灵的痛处时,不经意间触及到了过去的伤心处。或许很多人生的真谛,只有从死亡边缘活着回来的人,才真正领悟。

诗歌的生命力在于找到表达自己,特别是寄托心灵的深刻方式,从诗行中,李群先生找到了,因而率真而淋漓。

无论李群先生面临怎样的命运窘迫和精神痛楚,他确实是对自身处境与情感的深切体味。在以诗歌写作深入心灵困境的同时,也在深深眺望和探求着同时代人的精神出路。比如他所写的“静止和永恒,是这样的孤孤单单,生与死近在咫尺,开与落只是瞬间,长路漫漫,天堂和阳光也都不远。”就是从小我中去,展开同命运人的心声和他们的心灵的共振。

“秋水微凉,旭日和暖,我从天堂活着回来,才知道,人间到处是春天”,对生活平凡而朴素的追索,即是人生的升华,是以个人和群体融合、个人和人类融合,个人和宇宙融合,以此来感悟尘世的奥秘,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在万千世界之中,领阅生命的意义,这是他生命的坐标,当然,这已成为他的一个精神坐标。

就像于娟教授在病痛中说的一样,“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他人的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李群先生的诗,恰好抛开这些杂念,从内心之处,直观于生与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