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战乱,鄂州五月又才大饥,另因北人南迁,麦价暴涨,即便是秋后粮价回落,也远贵于建炎之初。
更关键是,为了维持江淮—川陕防线,朝廷籴买耗量巨大,除了四川路(川陕四路)和江南西路,几乎找不出几个民间余粮来。粮商精明,无论铜钱、铁钱,还是交子、小平钱,一概不收,只肯做见金见银的交易,还不能保证实时都有粮卖。
得胜楼相熟的米粮商,早在岳家军从洪州出发前,业已被汤怀扫过一遍;花颜相熟的海商又是绝不可能花力气运送“不值钱”的粮草的。李娃要想少付出些成本,势必就得往寻他处。
虞允文遂有了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差事。
受了请托的虞钱粮(军中下级文职官名,岳飞自己可以做主),回去泰州,找爹。
虞通判当然无权调动粮草军需,但不妨碍他用岳飞在泰州所得的朝廷赐田,运作出一部分的米粮来。
武官的脸面不值一晒,通判的面子,城内富商却是多少要给的。
虞家父子在泰州运作之时,李娃,则乘海船,抵达了福建路。
大宋“占城稻”的推广,始于福建,本该是丰收满仓的地界,如今,“时方艰食”。
孟庾的提前升迁与转调,以及三方势力的平衡制约,在中枢留下了一个户部尚书的缺,但闽北地区的经济形势丝毫不曾稍缓,搜刮、劫掠、兼并,反而愈演愈烈。
私盐贩子范汝为、范擒虎领回源洞起义、受诏安,再复起义,攻占建州城,人数过十万,正闹得沸沸扬扬。
岳家军数万军士,家眷倍三,除了钱粮,盐亦不可或缺。
朝廷发放的官盐既贵且涩,还经过层层到手常十不存三,一群私盐贩子的归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提前几日到达的汤怀汇合之后,李娃一身男装,出现在了建州城中。
在这个赵伯琮小朋友长大改名后封地又升府的城中,此间一派混乱、萧条,却又异常热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