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大唐将士们聆听着《英雄黎明》这如此悲壮且荡气回肠的旋律,

心中不禁忆起昨日交战时众兄弟那士气高昂的奋勇冲杀,

想起原本还与自己有说有笑的兄弟,

可今日却已长埋于这墓碑之下,

不由得悲从中来,眼泪也随之潸然而下。

他们亦感觉到自己身为大唐军队的一员而深感自豪,

为大唐军队的强大而骄傲,即便战死也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如今杨昢将军更是为战死的兄弟们创作了一首曲子用以祭奠。

他们为能成为杨昢麾下的将士而愈发自豪,

他们的勇气愈发强盛,日后征战更是所向披靡。

而大唐的民夫百姓听到这悲壮的歌声,也是心生悲戚,

他们回想起昨日在收拾战场、收敛各位士兵遗体时的惨烈场景,

那些死去的大唐将士,

或许有的是他们的家人,或是他们亲戚的家人,

但不管怎样,都是我大唐的英勇将士啊。

正是他们的英勇无畏与甘愿牺牲,才赢得了这场战役,

才避免了战火可能再度燃烧至大唐境内。

此外,他们也首次深切感受到了大唐士兵的伟大,

对杨昢这般爱护士兵的行为更是倍感钦佩。

而在场的南诏军降兵、吐蕃军降兵,

甚至还有一些从大和城跑来观看的南诏居民,

以及南诏原来的投降大臣们,

当他们听到杨昢说他们死去的士兵亦是英雄之时,

他们也深受感动,眼泪情不自禁地流淌下来。

大唐的统帅杨昢竟然率领着整个大唐军民,

一同为他们死去的南诏士兵和吐蕃士兵进行哀悼祭奠,

唐军攻占了大和城,却对普通居民秋毫无犯,

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啊,这唐军是多么仁义啊!

他们觉得日后自己也能成为大唐人,

成为那个令人人称羡的大唐人,心中满是向往与自豪。

一百名鼓手连续吟唱了三遍后,

结束了这一次对战死将士的祭奠,众人纷纷散去。

祭奠英烈战士事宜完毕后,杨昢便叫上了鲜于仲通,

与他商议如何处置南诏国,

以及这些投降的南诏国士兵和吐蕃国士兵。

由于杨昢对政治方面着实不太通晓,

也懒得去费神思考,所以便直接询问鲜于仲通了。

鲜于仲通建议:“对于战俘而言,以往我们唐军都是将部分重要的战俘在战后押往长安。”

杨昢摇头:“如此众多的战俘,不可能全部都押送过去,

另外我所想的是,想要将这些投降的士兵转化为我们的士兵。”

鲜于仲通沉吟片刻后说:“要不这样吧,将军直接将南诏王的家属,

以及当时主张对抗大唐的那些主要将帅大臣当作战俘押往长安。

同样,等王将军在吐蕃那边作战并占领一些地区后,

届时肯定也会有一些投降的将军和士兵,到时候挑选一部分也就可以了。

至于对南诏国的处理,实际上我的想法和将军一样,

肯定不能让其再独立,我们直接将其纳入大唐的国土。

将军可以考虑直接设立一个都护府,

就如同安西北亭那样的都护府。”

杨昢点头认可,其实一开始,鲜于仲通还曾提议将南诏纳入四川的剑南道,

但杨昢不允许,毕竟南诏是他打下来的,他要将其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且他还想着把南诏南面半岛的骠国以及其他国家全部打下,

到时候成立一个大的都督府,那岂不是美滋滋,

自己有着系统的强大功能,应该很容易就能将它们攻克下来。

杨昢和鲜于仲通经过一番商议后,

先让鲜于仲通将现在南诏投降的那些大臣和将领全部召集起来,

然后杨东又让他们当众喝下了掺有自己心血的清水,并拜自己为主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