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物合称“桐城三祖”,指的是桐城派早期三位重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
他们不仅为桐城派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各自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共同构建了桐城派独特的文学理论和风格。
一、桐城三祖简介
1. 方苞(1668年-1749年)
字:凤九,一字灵皋,号望溪。
籍贯:安徽桐城人。
身份:清代散文家、经学家。
成就: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其散文理论以“义法”为核心,主张文章应言有物、言有序,即内容充实、形式严谨。
他一生致力于古文创作和理论研究,着有《周官集注》、《史记注补正》、《望溪文集》等,名篇如《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2. 刘大櫆(1698年—1779年或1780年)
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
籍贯:安徽桐城县陈洲乡(今枞阳县汤沟镇)人。
身份:清代中期古文家、诗人。
成就:刘大櫆在方苞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他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观。
其文风才气雄放,波澜壮阔,着有《海峰先生文集》、《海峰先生诗集》、《论文偶记》等。
刘大櫆对“阳湖派”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3. 姚鼐(1731年-1815年)
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
籍贯: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