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对杨弘笑道:

“司徒大人所说之言,也不无道理。

如果官吏大批量辞职,对我大乾来说还真有些麻烦。”

杨弘闻言一喜,袁耀这是被自己说服,所以对自己妥协了?

自己当真是辩才无双啊!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让太子殿下改变了主意。

杨弘大喜道:

“既然殿下知晓其中厉害,便知改制之策不可行。

我大乾还是应当遵循旧制,以稳为主。

什么新法,都比不上大乾江山社稷安稳重要啊!”

“不不不,司徒大人,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袁耀摆了摆手,对杨弘道:

“我的意思是,既然官吏流失是件麻烦事,那我就要解决这个麻烦。

所以除了改官制之外,我大乾的选官制度也要改。”

杨弘闻言一愣,不明白袁耀想要做什么。

选官制度怎么改?

选拔官吏,不就是用察举之法吗?

朝廷考核选拔之人的才干与德行,德才兼备者录用。

这东西,袁耀还能玩出花来吗?

听了袁耀之言,袁术也来了兴趣,坐在龙椅上对袁耀问道:

“耀儿,我大乾选官之法也能改吗?

你想怎么改,说与朕听听。”

袁耀朗声对袁绍道:

“启禀父皇,我大乾选官,要的是真正有才华之人的。

儿臣以为察举之法,存在漏洞颇多,并不能保证所选出的官员都有才能。

倘若选官之人徇私舞弊,选些庸才为官…

父皇身为天子,也不能一个一个对他们进行考核。

那岂不是会让很多庸碌之辈,混入我大乾朝堂?”

袁术点头道:

“我儿言之有理。

可大汉历来都用此法,难道耀儿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袁耀笑道:

“好办法原本是没有的,可现在却有了。

而且这办法,乃是我大乾独有。

这正是儿想跟父皇禀报的选官新法,名为科举制。”

袁术疑惑道:

“何为科举?”

袁耀站在大殿正中,侃侃而谈道:

“儿所说的科举,就是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出人才。

选拔出对于我大乾,真正有用的人才。”

“这考试的形式,儿也想好了。

可在我大乾县中设县试,通过县试者,由朝廷给予‘秀才’身份。

秀才可为县吏,亦可继续往上考,参加‘郡试’。”

“这‘郡试’顾名思义,乃是在各郡举行。

首先得拥有我大乾‘秀才’的身份,才有资格参加郡试。

通过郡试者,朝廷给予‘举人’身份。

举人可选拔为郡吏,也可继续参加我大乾的‘省试’。”

“省试由我大乾尚书省主办,故得此名。

拥有‘举人’身份者,可来我大乾国都参加省试。

通过‘省试’考核之人,无一不是人中翘楚。

这些大才,当可为父皇所用,由我大乾赐予‘进士’身份。

有‘进士’身份之人,便可参加典试,由父皇亲自考核,赐予官职。”

“其中‘进士’的前三甲,儿将其命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我大乾的状元郎,必然是天下难得的人才。

天下人才都入父皇麾下,我大乾安能不兴盛?”

袁耀一方,说得袁术心花怒放。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