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人员和演员都已经就位,在崔仁杰解决了,原著作者的疑问后,电影“断背山”在十月七号正式开机。这部电影的唯一难度;就是两位男主角,只要他们两个能够放的开,拍摄进度就会非常顺利。
整部电影的拍摄只用了二十五天,在十一月二号电影正式杀青。崔仁杰并没有回国,他要亲自剪辑;并参与整个后期制作。
因为,只有在院线影院上映过,才有资格入围奥斯卡。而2005年的奥斯卡;提名投票截止日期为一月十五号,也就是说,电影必须在十一月底上映。
在崔仁杰的全程参与下,在高额加班费的刺激下,全员加班加点,终于,让电影在十二月一号;顺利在北美上映。
在电影上映后,崔仁杰就飞回了京城。
这段时间的内地娱乐圈,也是相当热闹,先是“建国大业”的上映,在韩董强大功力的助推下,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最终拿到了3.2亿人民币的票房,还是没能打破“泰坦尼克号”当年创下的票房记录。
“建国大业”讲述的是从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10月1号开国大典之前的故事,围绕“军事南下、政治北上”的战略方针,紧紧抓住“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筹备”这个核心事件,着重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统一战线,实现多党合作,协商建国的政治目标。
该片反应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反对国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肝胆相照、和衷共济,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历曲折艰辛,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建国大业”除了本身的故事有吸引力外,影片镜头语言的运用也是一大亮点。
“建国大业”作为致敬;新中国繁荣发展和各党派精诚合作的献礼,除了高饱和度的色彩,最明显的就是其构图美学了。“建国大业”主要运用了;对称构图和框架构图,画面多用长条地毯、成排的吊灯、楼梯作为对称线或辅助延伸线,画面看起来干净利落又宏大壮观,有效的扩大了视觉空间。
大家对这部电影褒贬不一,喜欢这部电影的,当然是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而有位网友,在吾友之乡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言辞相当锐利的文章。指出了电影中的六处错误,或者是对电影创作者的问责。
这篇文章言辞非常锐利,也确实指出了,影片中的有待商榷之处。毕竟不同的画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