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躺在椅子上的朱桓听到马上就来到,吓得他立马起来。“什么?那个...见才你快些去备些十两钱和上好的吃食。”
李公公奉旨来到定远县,朱桓早已在朱府门前等候,他身后是满脸恭敬的家人和仆从。
虽说朱桓身为朱元璋的侄子,身份尊贵,但在他眼中,这位李公公可是皇上身边最为亲近的太监,地位举足轻重,连应天府的官员也要敬让三分。
“李公公大驾光临,实是令小府蓬荜生辉!”朱桓见李公公从马车上下来,连忙上前行礼。
李公公微微颔首,目光在朱桓身上停留片刻,似乎在打量这位传闻中桀骜不驯、仗势欺人的皇侄。
他初次见朱桓,心中不免好奇,传言是否与事实相符。
“这位便是朱桓公子了?”李公公开口,语气中透出几分揣度。
“正是晚辈,不知李公公此番前来,有何贵干?”朱桓忙不迭地答道,“不如先移步府中,已备下薄酒粗饭,为公公接风洗尘。”
李公公心中略感意外,传闻中的朱桓并非如此周到懂事。他摇了摇头,道:“多谢公子美意,只是皇上旨意在身,不敢稍有耽搁。”
说罢,他整了整衣襟,肃然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年关将至,阖家团圆。朕设家宴,着朱桓携父于岁除前进京,共聚天伦。”
朱桓闻言,心领神会。
所谓“家宴”,不过是皇上在京中孤寂之时,思念亲人子侄罢了。
朱元璋一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但许多儿子早已封王,自然是不能常见朱元璋。
而最为疼爱的长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早早辞世,唯余皇太孙,朱元璋次子朱允炆,即位为帝,承继大统。
朱桓毕恭毕敬,双手接过圣旨,口中高呼:“儿臣领旨,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转身做出请的姿势,笑道:“李公公,快请进府小酌几杯。”
入席后,朱桓不动声色地将十两银子塞入李公公手中。
李公公接过银子,眉开眼笑,连声称赞:“朱公子果然识时务,通达人情,难得难得。”
“李公公客气了!希望公公不嫌弃!”朱桓说道。
朱桓有上万辆银子,但不会傻傻地将钱送出去,况且十两银子虽不多,但在李公公听闻定远是贫困之地,所以也是高兴的收起来了。
生活过的如此艰苦,还会如此做事的人可不多了!
李公公以为朱桓对他掏心掏肺,实则朱桓是让其看到表面,回去也好和朱元璋禀告,让后面朱桓向朱元璋诉苦,要一些东西!
这十两银子,在李公公这等经常接触世家之人看来,虽不算巨资,却已抵得上朱桓一个多月的俸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