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第三年,李丛丛再一次感受到了类似大四、研三时的那种兵荒马乱。

同批的博士,很多人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不少已经接到offer,开始见习了,还有一部分签了定向引进人才的合同,只等毕业证到手,就顺利由在读转为在职了。而李丛丛还完全没有方向,连一向逍遥自得的李泰也开始着急了,频频打电话问她有没有什么新打算,或者新动向。

李丛丛一边在心里抱怨,怎么学业只能读到博士呀,一边也开始在各地政府网站查询招聘公告。

这天,她正在宿舍吃着泡面一家一家研究招聘启事,突然接到导师何琛的电话,说省博有一个实习的岗位,问她愿不愿意去。

她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没想到导师平时看着冷面无情,关键时刻能想着她,人还怪好的来。

到了省博,何琛将她带到办公室见馆长,一进去,她就发现这人以前见过,他不就是那次自己跟导师争道理改分数在场的第三个人吗?

原来是馆长呀!李丛丛在心里连连抱憾:当时真是失敬、失敬了。

馆长说:“这次毗邻几个省打算联合培养一批年轻化高学历文史人才,为各地发展文旅产业储备干部,你们导师推荐了你。”

这天大的好事就砸在自己头上了?李丛丛扑闪着大眼睛看着导师,实在不敢相信。

何琛泼她冷水:“先别激动,因为竞争激烈,第一轮先要通过非常严格的考试,考试通过后,才有资格在博物馆实习。”

“何导说得没错,考核通过,在博物馆当半年历史调研员,没有薪金和补贴,这半年既是培养期,也是考核期,也就是说,如果表现不佳,或者不适合本工作,我们随时可以双向选择。半年到期后,还会有考试,到时候怎么安排,就不由我们定了。”

听到这里,李丛丛都有点打退堂鼓了,自己能行吗?万一不行,自己倒没什么,主要是给导师丢人,白白辜负了导师一片心意。

结果导师说:“我的眼光没问题,这孩子能行。”

这下压力更大了,但也没有退路了,她必须能行。

报完名回去以后,她听从导师的建议。熬了几天将博物馆学基础知识过了一遍,又将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时学的所有历史知识作了梳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