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东巷子街。
几名新招进来的杂役,正按照钱管事的吩咐,站在木梯上,手持一块精美的牌匾,小心翼翼地将其悬挂在工坊的门楣之上。
牌匾是由一块檀木制成的,上面刻着“沈记”两个大字,字迹刚劲有力,是钱管事亲自提笔篆刻的。
作为沈家抄书行的老人,钱管事别的本领没有多强,但是这书法本领,颇有水准。
就连曾质疑过的李管事,每次从外面谈生意回来,看见这极具艺术价值的牌匾,都不由称赞几句。
“真气派。”
经过几日相处。
李管事在工坊里撞见李管事,也十分尊敬地喊他一声老前辈。
钱管事没有造纸相关的经验且年迈。
但是在沈家干过二十年,在官府、行会里,认识不少人。
近来在钱管事的走动下,沈记短短三日,便获得了官府和行会的认可。
对此,李管事不由感叹,沈家虽然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
东城这块,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个像钱师傅这样的人存在,还真不行。
现在,他算是服气了。
不由钦佩先生的先见之明。
经过十几日的筹备,如今沈计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工坊里工人,除了之前招的,加上后来进来的沈家老人,拢共加起来有六十余人。
包含:管事:4名(李、钱、王、蔡)
其中,李管事负责采购、商铺选址等工作;
钱管事负责对外工作,主要联络维持沈记与官府、和一些潜在主顾的关系。
蔡管事则主抓生产。
王管事则负责后勤,包括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工作。
按照沈毅的划分,现在沈记高管,可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由于沈记刚开业,所以这几位新管事,目前都迫切想做出一些成绩,做事一丝不苟,十分尽力。
尤其是后来加入的沈家老人,干活那叫一个起劲。
一方面他们格外珍惜此次来之不易的工作。
另一方面,是想报答东家的收留之恩。
除此之外,工坊里还有工匠30名。
其中有5名为工头,他们都是从这三十名工匠中,临时挑选出来的。
沈毅深知这些人,才是沈记的中流砥柱,
他告诉众人,这工头的位置,不固定,每隔半年,会通过大伙互投的方式,重新选拔。
谁有能耐谁上,谁在大伙心目中有威望谁上。
这就有效避免了工坊一些工头,仗势欺人的情况发生,保证了底层工匠的权益。
沈毅可不想,辛辛苦苦培训出来的工匠,因为受到工头欺压,在工坊里待不下去,最后去了别的竞争对手那里。
此外,沈毅将他们所有人的工钱,相较于市场,普涨了三成。
还告诉众人,沈记发展绝不仅于此,将来开新工坊,优秀者,可提携做管事。
并也警告大伙,谁偷懒、拖后腿,被发现了,沈记也是绝不会留的。
凡是种种交代,沈毅都进行了明文叙述,张贴在工坊的公示牌上。
初步形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
按照同样的流程,沈毅对剩下30余名小工、打手、杂役也进行同样的承诺。
对于这些激励行为,工人们私下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可以说,工坊现在管理井井有条。
将来大伙能够从印坊挣到钱,过得体面,自然会更加拥护。
当然,在人员的管理过程中,沈毅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比如给工人进行标准化培训的时候,发现有些人领悟差,上手慢,用坏了设备。
对此,沈毅也没有怪罪,而是耐心的教导大家。
并说出一些,“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并鼓励大伙,只要用心,迟早能够学会。
……
这天,沈毅带着王管事、蔡管事,在工坊里巡查。
待观察纸槽里的纸浆,符合标准后,便让一旁的小工抄捞。
随即,一张皱褶纸巾出现在眼前。
沈毅观察片刻,点了点头。
经过一些简单的调试,他算是彻底将在谢家实验得来的成果,用在自家工坊里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