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秋风萧瑟宫墙暮,繁华落尽孤心苦。岁月逝如烟,雄图化幻渊。
忆昔挥剑处,四海威声着。今却叹流年,残阳映旧颜。
华夏历2592年,春回大地,三月的微风轻拂着大地。武帝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出行到河东,此次出行乃是为了祭祀后土神。一路上,旌旗飘扬,车驾威严,百姓们纷纷跪地迎接圣驾。
祭祀大典庄重而肃穆,后土神的庙宇前香烟袅袅。祭祀完毕,武帝心怀慈悲,赦免了汾阴死刑以下的罪犯,让他们有了重新做人的机会。
此时的汉朝,疆土不断拓展,西南夷之地已被打通,并设置了五个郡。武帝心中有着宏伟的蓝图,想要让这新开辟的土地连接起来,一直通往遥远的大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年都会派出十多批使者从这些新郡出发。然而,他们的路途充满了艰险。
在那西南边陲,昆明一带的势力成为了无法逾越的阻碍。一批又一批的使者被无情地杀害,所携带的财物也被抢夺一空。武帝闻知此事,龙颜大怒。但他并未失去理智,而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京城之中,那些犯有死罪的亡命之徒得到了特赦,他们被允许参军戴罪立功。拔胡将军郭昌受命率领这支特殊的军队出征昆明。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天。经过一番浴血奋战,汉军斩首数十万人,然而,通往大夏的道路依旧未能完全打通。
这一年的秋季,天空似乎也在为大汉的困境而哀愁。大旱席卷而来,土地干裂,农作物枯萎,百姓们心急如焚。紧接着,蝗灾肆虐,铺天盖地的蝗虫如乌云般压境,所过之处,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在天灾面前,苦苦挣扎。
在遥远的西北方,乌孙的使者踏入了汉朝的土地。他们一路走来,眼中所见皆是繁华与辽阔,心中充满了震撼。回国之后,使者向乌孙国详细报告了汉朝的强大与富饶,乌孙国上下对汉朝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
与此同时,北方的匈奴听闻乌孙与汉朝通好,单于怒火中烧,欲兴兵攻打乌孙。然而,乌孙周边的大宛、月氏等国皆已归附汉朝,这让乌孙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为了寻求更强大的庇护,乌孙派使者前往汉朝,希望能娶汉朝公主,结为兄弟之邦。
朝堂之上,武帝与群臣为此事商议。大臣们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和亲可保边境安宁,也有人担忧此举会助长乌孙的气焰。武帝沉思片刻,最终决定答应乌孙的请求。为了展示汉朝的诚意与大度,决定选取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封为公主,远嫁乌孙。
筹备和亲的事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陪送的礼物堆积如山,绫罗绸缎、珠宝玉器,无不彰显着大汉的富足与威严。
离别之日,刘细君身着华丽的嫁衣,眼中却满是离愁别绪。她深知此去山高水远,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故乡的亲人。但为了国家的安宁,她毅然踏上了和亲之路。
经过漫长的旅途,刘细君终于抵达了乌孙。乌孙王昆莫以最高的礼节迎接了这位来自汉朝的公主,并封她为右夫人。然而,匈奴得知汉朝公主嫁到乌孙后,也不甘示弱,送了女子嫁给昆莫,封为左夫人。
刘细君在乌孙自己修建了宫室居住。由于语言不通,加之昆莫年老,她与昆莫一年中也只能相会一两次。相聚之时,置办酒席饮食,却也难掩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她常常望着东方,思念着故乡的亲人和那熟悉的山水。
公主悲伤忧愁想要回汉朝的心思传到了武帝耳中,武帝很怜悯她,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等礼物,以慰藉她的思乡之情。
乌孙国的昆莫坐在王座上,岁月的痕迹爬满了他的脸庞。他望着下方的众人,缓缓说道:“我老了。”他的目光转向一旁,落在了自己年轻的孙子岑娶身上,心中已有了打算,“想让他的孙子岑娶娶公主。”
消息传到了公主耳中,公主满心不愿,当即上书说明情况。而在遥远的长安,汉武帝坐在朝堂之上,展开公主的上书,微微皱眉沉思。最终,武帝回复说:“顺从他们国家的习俗,是想与乌孙一起消灭匈奴。”公主无奈,只得遵从皇命,岑娶于是娶了公主。
不久之后,昆莫去世,岑娶继位,称为昆弥。乌孙与大汉的关系,也因这桩婚姻变得更加紧密。
汉朝的使者肩负着使命,向西越过葱岭,踏上了充满未知的征程。他们一路跋涉,风餐露宿,终于抵达了安息国。
安息国的国王听闻汉朝使者到来,亲自迎接。安息国的宫殿金碧辉煌,充满异域风情。安息国国王对汉朝使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派遣使者,将大鸟蛋和黎轩国善于变戏法的艺人献给汉朝。
与此同时,还有驩潜、大益、车姑师、扜冞、苏?等小国,听闻汉朝的威名,都纷纷跟随汉朝使者入朝觐见天子
汉武帝得知众多西域小国使者前来,心中大喜,在宫中设宴款待。一时间,宫中热闹非凡,歌舞升平。
此后,天子每次到海边巡游,都让外国客人跟随。凡是大都会人口众多的地方,天子的队伍都会经过。沿途,天子散发钱财布帛赏赐百姓和外国客人,准备了丰厚的物品充分供应。
在一座繁华的城市中,人们夹道欢迎天子的队伍。天子坐在华丽的马车中,微笑着向民众挥手。外国使者们看到道路两旁的百姓穿着华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交易热闹非凡,心中对汉朝的繁荣感到无比震惊。
为了展示汉朝的强大与富有,天子还下令举行大规模的摔跤比赛。比赛场上,选手们身姿矫健,肌肉隆起,激烈的角逐引得观众们欢呼呐喊。外国客人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纷纷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比赛结束后,天子进行赏赐,设置酒池肉林。丰盛的美食和香醇的美酒让外国客人陶醉其中。他们尽情享受着这前所未有的盛宴,对汉朝的富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天子又带着外国客人参观各个仓库府藏。仓库中堆满了粮食、丝绸、珠宝等各种珍贵的物品,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外国客人看到汉朝的广大和富有,无不瞠目结舌,心中充满了敬畏。
在遥远的大宛,那里有广袤的草原和壮丽的山川。大宛周围盛产葡萄,成熟的葡萄如同紫色的宝石,挂满了枝头。人们用葡萄酿成美酒,香气四溢。此外,还盛产苜蓿,那是天马最喜爱的食物。
汉朝使者来到大宛,被这里的美景和特产所吸引。他们采集葡萄和苜蓿的种子带回来,献给天子。天子把它们种植在离宫别馆旁边,不久之后,那里便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一眼望去无边无际。
然而,西域各国因为靠近匈奴,常常对匈奴使者畏惧,对待他们比对汉朝使者更为优厚。
匈奴乌维单于离世。他的儿子乌师庐即位,号称“儿单于”。这位新单于带着他的部众更向西北迁徙,左方的军队如汹涌的潮水般一直抵达云中郡,右方的军队则似疾风般一直触及酒泉、敦煌郡。
而在大汉的疆土上,冬十月的寒风中,汉武帝的车驾浩浩荡荡地向着泰山行进。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心怀对天地的敬畏和对帝国的期许。十一月,甲子朔日,冬至时分,庄严肃穆的明堂中,香烟袅袅,汉武帝虔诚地祭祀着上帝,祈求着大汉的繁荣昌盛。
祭祀过后,汉武帝又马不停蹄地向东巡行,直至海边。他的目光越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心中满是对神仙的向往。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秘诀,他派遣了众多的方士入海探寻,然而没有一个人的承诺得以应验。但汉武帝的信念未曾动摇,他坚信在那未知的世界里,定有神仙的存在,于是不断增派人员,期望有朝一日能与神仙相遇。
乙酉日,夜空中划过一道惊人的火光,柏梁台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似乎是上天对人间的一次警示。然而,在汉武帝的心中,这或许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十二月,甲午朔日,汉武帝亲赴高里山祭祀后土神。他的身影在寒风中显得坚定而孤独,面对着苍茫大地,他默默祈祷,希望神灵能庇佑大汉的子民。而后,他又亲临渤海之畔,极目远眺,准备遥祭蓬莱之类的仙山,渴望能踏入那神仙居住的奇异宫庭。
华夏历2593年,春,大地复苏,万物焕发生机,汉武帝的车驾也缓缓返回京城。然而,柏梁台的火灾让原本的宫廷格局发生了变化,汉武帝选择在甘泉宫接受诸侯的朝见,并在此处理各郡国的年终财政报告。甘泉宫一时间热闹非凡,诸侯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带着对帝王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为了给诸侯们提供便利,汉武帝下令在甘泉宫修建了诸侯的官邸。一时间,工匠们的吆喝声、锤子的敲打声响彻云霄。
在遥远的越地,有一位名叫勇之的巫师。他听闻了柏梁台火灾的消息,千里迢迢赶到京城,向汉武帝进言:“按照越地的风俗,遭遇火灾后重新起屋,一定要建得更大,用来胜过原先的房屋。”汉武帝听闻,心中一动,决定修建一座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章宫。
建章宫的工程浩大,无数的工匠和民夫投身其中。它的东面,凤阙高耸入云,高达二十多丈。每当朝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凤阙之上,熠熠生辉,仿佛一只欲飞的凤凰。凤阙的造型精美绝伦,每一片瓦当,每一根梁柱,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西面是广袤的唐中,其中有方圆数十里的虎圈。圈中的猛虎威风凛凛,不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每当汉武帝闲暇之时,便会来到此处观赏猛虎的雄姿,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
北面,工匠们挖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名为太液池。渐台高高耸立在池边,高达二十多丈。太液池中,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仙山的模型错落有致,仿照海中神山、龟鱼之类的形状,栩栩如生。微风拂过,池水泛起层层涟漪,仙山在水中摇曳,仿佛真的置身于仙境之中。
南面则有玉堂、璧门、大鸟等建筑。玉堂内,珍宝琳琅满目,书画满壁;璧门庄重威严,彰显着皇家的气派;大鸟展翅欲飞,仿佛要带着大汉的荣耀冲向云霄。
在宫殿之间,还建造了神明台、井干楼。神明台高耸入云,高达五十丈,站在台上,仿佛能触摸到天际。井干楼的结构精巧复杂,楼与楼之间有辇道相互连接,方便帝王和后妃们通行。
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一众臣子进言于汉武帝:“陛下,如今历法纪年已损坏废弃,实应当修改正朔,以顺天时,安民心。”武帝闻之,龙颜凝重,陷入沉思。片刻之后,诏令倪宽和博士赐等人共同商议此事。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纷纷。倪宽与博士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进言道:“陛下,臣等以为应当采用夏历。夏历源远流长,合乎天地之道,且利于农时。”武帝微微颔首,心中已有了定夺。
夏季,阳光炽热,仿佛要将大地烤焦。然而,在这炎炎烈日之下,一项伟大的决策正在酝酿。五月,武帝诏令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人共同制定汉朝的《太初历》。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充满使命感的任务,众人皆深知其重要性。
在制定历法的过程中,他们精心推算,斟酌每一个细节。以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开端和希望。崇尚黄色,因其为尊贵之色,代表着大汉的威严。数字用五,寓意着五行相生,循环不息。他们还确定了官职名称,使之更加规范有序;协调音律,让宫廷雅乐更加和谐美妙;确定宗庙和百官的礼仪,使之成为常规制度,期望能流传后世,为大汉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在遥远的北方,匈奴的土地上,却弥漫着不安与危机。儿单于喜好杀戮征伐,其残暴的统治让国内人心惶惶。加之天灾降临,草原上的牲畜大多死亡,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在这动荡之际,左大都尉心怀忧虑,他不忍看着族人继续受苦,于是派人暗中告知汉朝:“我打算杀死单于投降汉朝,汉朝路途遥远,如果派兵来接应我,我就发动行动。”消息传到长安,武帝目光坚定,决心抓住这个机会削弱匈奴。于是,派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在塞外修筑受降城,以接应左大都尉。
公孙敖率领着士兵们,顶着狂风,在荒凉的塞外日夜劳作。他们搬运石块,堆砌城墙,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无人有丝毫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这座城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和平的希望。
秋季,八月,金风送爽。武帝决定亲自前往安定郡巡视,以察民情,鼓舞士气。一路上,武帝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天下苍生的重托,必须让大汉更加繁荣昌盛。
同时,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们带回了令人心动的消息:“大宛有好马,在贰师城,藏匿不肯给汉朝使者。”武帝爱马,听闻此讯,心中大喜。他立刻派壮士车令等人携带千金和用金铸成的马,前往大宛请求换取宝马。
大宛国的宫殿中,大宛王正与大臣们紧急商议着应对汉朝使者的事宜。
“汉朝离我们甚远,且他们试图穿越盐泽地区多次都以失败告终。北边有匈奴时常侵扰,南边则水草匮乏,又少见城邑,缺乏食物,他们派来的使者几百人一批,却常常因饥饿而死者过半。如此状况,他们怎能派遣大军前来?谅他们也不能把我们如何!”一位大臣率先说道。
大宛王微微点头,神色凝重:“贰师城的马,乃是我大宛的宝马,怎能轻易给予汉朝?”
众人纷纷附和。
此时,汉朝的使者们正满心期待着大宛王能满足他们求马的愿望。然而,得到的却是无情的拒绝。汉朝使者们怒不可遏,口不择言地怒斥大宛王的无礼,甚至捶碎了带来的金马,愤然离去。
大宛的贵族们闻知此事,怒容满面:“这汉朝使者也太轻视我们大宛了!”
于是,大宛王送走汉朝使者后,立即命令东边的郁成王进行拦截攻击。郁成王率领着一队精锐士兵,在汉朝使者归途中发起突袭。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汉朝使者们寡不敌众,最终被杀,所携带的财物也被尽数夺取。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武帝龙颜大怒。曾经出使过大宛的姚定汉等人急忙觐见。
“陛下,大宛兵力薄弱。若派汉军前往,无需过多兵力,三千之众,以强弩射击,定能将其全部俘虏。”姚定汉言辞恳切。
汉武帝想起曾经浞野侯仅率领七百骑兵就成功俘虏了楼兰王,觉得姚定汉等人所言不虚。再者,他一心想要封宠姬李氏为侯,便想借此机会让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立下战功。
很快,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发属国的六千名骑兵和各郡国品行恶劣的青年几万人,组成了西征大宛的大军。此番出征,期望能抵达贰师城夺取珍贵的宝马,因此李广利被称为贰师将军。
赵始成被任命为军正,负责整肃军纪;原来的浩侯王恢则作为军队的向导,凭借他对西域地形的熟悉为大军指引方向;李哆任校尉,掌管军中的诸多事务。
华夏历2594年,春正月,戊申日,牧丘恬侯石庆离世。这一年的春天,似乎也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闰月,丁丑日,太仆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封为葛绎侯。如今的朝廷,事务繁重如织,汉武帝对大臣们的要求愈发严苛。自公孙弘以降,丞相们接二连三地因事获罪,甚至身死。石庆虽凭借谨慎得以善终,可期间也多次遭到武帝的严厉谴责。
公孙贺被引见任命为丞相的那一日,阳光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却未带来半分温暖。公孙贺面对汉武帝赐予的丞相印绶,连连叩首,哭泣着不肯起身。他深知这丞相之位看似荣耀,实则危机四伏。
汉武帝见状,起身拂袖离去。公孙贺无奈,只得接受任命。当他颤抖着双手接过那象征着无上权力与巨大责任的印绶时,缓缓走出宫殿,望着天空长叹:“我从此危险了!”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宫廷中回荡,带着无尽的忧虑与恐惧。
三月,春风渐暖,汉武帝决定巡行到河东,祭祀后土神,以祈求大汉的安宁与昌盛。一路上,旌旗飘扬,车驾浩荡,但汉武帝的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边疆的战事和国家的未来。
夏,五月的阳光炽热如火,朝廷下令登记官吏和百姓的马匹以补充军马。一时间,大街小巷充满了喧闹与不安,百姓们虽心怀不舍,但也明白国家的需要。
然而,这个秋天,蝗灾却如恶魔般降临。铺天盖地的蝗虫飞过,田野里的庄稼瞬间被啃食殆尽,百姓们望着颗粒无收的农田,眼中满是绝望。
在遥远的西域,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着大军西征。他们已经过了盐水,一路艰难前行。沿途的小国各自据城防守,紧闭城门,不肯为汉军供给粮食。汉军攻打,小国凭借坚固的城墙抵抗,久攻不下。
攻下的城池,汉军能获得一些食物补给;攻不下的,过几天也只能无奈离去。一路的奔波与征战,让汉军士兵们疲惫不堪。
当他们抵达郁成时,原本浩荡的大军,此时到达的士兵不过几千人,且都饥饿疲惫,面容憔悴。但军令如山,他们还是鼓起勇气攻打郁成。然而,郁成的守军顽强抵抗,最终郁成大败汉军,汉军伤亡惨重。
残阳如血,映照在满目疮痍的战场上。贰师将军李广利与李哆、赵始成等人围坐在一起,商讨着下一步的行动。
李广利眉头紧锁,声音沉重地说道:“到郁成都不能攻克,何况是大宛的都城呢!”他的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忧虑。
李哆望着远处,长叹一口气:“将军,如今我们兵力锐减,粮草匮乏,继续前行只怕是凶多吉少。”
赵始成握紧拳头,狠狠地砸在地上:“可是就此罢兵,如何向陛下交代?”
众人陷入了沉默,良久,李广利终于下定决心:“撤!先回敦煌,再作打算。”
当这支疲惫不堪的军队抵达敦煌时,士兵只剩下出发时的十分之一二。望着这些历经磨难的将士,李广利心中满是愧疚和痛苦。他立刻派使者上书汉武帝:“路途遥远,粮食缺乏,而且士兵不怕作战而怕饥饿,人数少,不足以攻克大宛。希望暂且罢兵,增派兵力后再前往。”
汉武帝正襟危坐在朝堂之上,他的目光深邃而威严,仿佛能洞悉一切。此时,从西域传来了让他震怒的消息。
贰师将军李广利在征战中遭遇困境,未达预期。汉武帝听到后,雷霆大怒,立即派遣使者前往玉门关,下达了一道冷酷无情的命令:“军队有敢入关的,立即斩首!”这道命令如同一道惊雷,在玉门关前炸响。
贰师将军李广利得知汉武帝的旨意后,心中充满了恐惧。他深知汉武帝的威严和决绝,不敢贸然入关,因而只能率领疲惫的军队留在敦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北方边境,一场激烈的战争即将爆发。汉武帝认为受降城距离匈奴太过遥远,为了加强对匈奴的防御和侦察,派遣了浚稽将军赵破奴率领二万多精锐骑兵从朔方郡出发,向西北方行进二千多里,约定到浚稽山会师后返回。
赵破奴,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带着汉武帝的期望和使命,踏上了这充满艰险的征程。他的军队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在广袤的草原上奔腾而过。
经过漫长的行军,浞野侯赵破奴按时到达了约定地点浚稽山。然而,此时的匈奴内部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原本准备与赵破奴里应外合起事的左大都尉,因为行事不慎被发觉,单于一怒之下杀死了左大都尉。随后,单于率领着匈奴的左方军队,气势汹汹地朝着浞野侯的军队攻来。
赵破奴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所吓倒。他身先士卒,指挥着军队奋勇抵抗。在激烈的战斗中,汉军凭借着出色的战斗技巧和顽强的意志,捕杀和俘虏了数千名匈奴敌人。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返回途中,当他们距离受降城还有四百多里的地方,形势陡然逆转。匈奴的八万骑兵如同乌云一般滚滚而来,瞬间将浞野侯的军队团团包围。
夜晚降临,战场上的硝烟暂时散去,但紧张的气氛却丝毫未减。浞野侯赵破奴深知此时的局势危急,他决定亲自出去寻找水源,以解军队的燃眉之急。然而,他的行动却被狡猾的匈奴人察觉。匈奴趁其不备,暗中将他抓获。
失去了主将的汉军陷入了一片混乱。军吏们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害怕因为主将被俘而被朝廷问罪诛杀,没有人相互劝勉回归汉朝。在匈奴的猛烈攻击下,汉军的抵抗逐渐变得无力,最终,这支英勇的军队全军覆没于匈奴的铁蹄之下。
当这个消息传到匈奴王庭,儿单于十分高兴。他认为这是匈奴对汉朝的一次重大胜利,于是派遣奇兵攻打受降城,企图进一步扩大战果。然而,受降城的汉军坚守城池,顽强抵抗,匈奴的多次进攻都未能奏效。
在强攻不下之后,匈奴军队只能选择入侵边境掳掠一番,然后带着战利品得意洋洋地离去。
冬,十二月,寒风凛冽,吹过汉朝的大地。倪宽,这位在汉武帝时期备受敬重的大臣,因病离世。他的离去,让朝堂上的气氛更加凝重。
华夏历2595年,春正月,乍暖还寒,胶东太守延广接下了那道任命他为御史大夫的诏书,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
汉武帝刘彻怀着对神仙的向往,向东踏上了巡视海边的路途。浩浩荡荡的队伍,旌旗飘扬,然而,一路探寻神仙之事,却皆无应验。刘彻满心失落,却仍未放弃,命令祠官按照礼仪祭祀东泰山,期望能得到上天的庇佑。
夏,四月。京城的阳光已有了几分炽热,刘彻结束了这场无果的东巡,返回了皇宫。此次出行虽未寻得神仙踪迹,但他并未气馁,而是立即着手修整祭祀泰山的礼仪,欲以虔诚之心祈求国泰民安。最终,在石闾山举行了禅让仪式,庄重而肃穆。
在遥远的北方草原,匈奴儿单于的离世让匈奴内部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他的儿子尚且年幼,无力承担单于之位,于是匈奴众人拥立了他的叔父右贤王呴犁湖为新的单于。新单于即位,雄心勃勃,欲展一番作为。
汉武帝刘彻深知匈奴的威胁从未消除,派遣光禄勋徐自为从五原出塞,率军行进数百里,远的地方甚至达一千多里。士兵们在荒凉的边疆辛勤劳作,修筑城堡、屏障、哨所。从西北的庐朐,到居延泽,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的汗水。同时,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驻在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匈奴的突袭。
秋风渐起,带来了丝丝凉意,也带来了战争的阴云。匈奴趁着秋高马肥之际,大规模入侵定襄、云中。马蹄声如雷,喊杀声震天,匈奴的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杀害和掳掠了几千人。沿途的百姓们惊恐万分,四散奔逃。好几个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奋力抵抗,却终究不敌匈奴的凶悍,无奈败下阵来。匈奴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就连光禄勋徐自为辛苦修筑的城堡、哨所、屏障也被肆意破坏。
与此同时,右贤王率领另一支匈奴部队,气势汹汹地入侵酒泉、张掖。这片宁静的土地瞬间被战火笼罩,百姓们的哭喊声回荡在天际。匈奴掳掠了几千人,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得意洋洋地准备归去。
就在这危急时刻,军正任文率领援兵如神兵天降。任文身先士卒,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喊杀声响彻云霄。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任文成功地把被匈奴掳掠的人员和财物全部夺回,让匈奴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在京城的朝堂之上,这一年也并非风平浪静。睢阳侯张昌因担任太常时祭祀工作失误,被汉武帝下令废除了封国。张昌望着那道诏书,悔恨交加,却也无力回天。
回溯当初,汉高祖刘邦分封功臣为列侯共一百四十三人。那时,刚刚经历了漫长的战争,硝烟未尽,大地满目疮痍。大城市、着名都城的百姓离散逃亡,户口能够统计的,只有十分之二三。大的侯国不超过一万户,小的只有五六百户。曾经的繁华不再,留下的是一片萧瑟。
汉高祖时代,天下初定,高祖分封爵位,立誓之时,声音洪亮而坚定:“即使黄河变得像衣带一样窄,泰山变得像磨刀石一样小,封国也永远存在,一直传给子孙后代。”誓言用朱砂写就,那鲜红的字迹仿佛燃烧着对功臣们永世荣宠的承诺。随后,更举行了白马之盟加以强调,庄重而肃穆。
岁月流转,到了高后时期,列侯们的位次依照等级被仔细排列,记录被郑重收藏在宗庙之中,副本则存放在有关官署。时光匆匆,文帝、景帝承继大统,四五十年间,社会逐渐安定,流亡的百姓纷纷返回故乡。田野里重新长满了庄稼,村落中又充满了欢声笑语,户口日益增多。
列侯们的封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的封户达到三四万户,小的封户也成倍增加。财富如潮水般涌入他们的府邸,子孙们在这荣华富贵中骄纵安逸起来。然而,骄奢往往伴随着放纵,他们大多触犯了法律禁令,最终丢掉了封爵和封国。曾经辉煌的列侯们,到这时,现存的竟只有四人,而朝廷的法网也稍微严密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边疆,大汉的风云变幻从未停歇。汉朝在浞野遭遇了军队的损失,这让朝堂之上,公卿议事的官员们心生忧虑。面对征讨大宛的军事行动,他们纷纷谏言,希望停止这场远征,集中力量应对匈奴的威胁。
然而,汉武帝的决心已定。他深知,大宛虽是小国,但若不能攻克,那么大夏之类的远方国家就会逐渐轻视大汉的威严。而且,那闻名遐迩的大宛良马也绝不会乖乖送来。若就此退缩,乌孙、轮台恐怕也会让汉朝的使者受尽屈辱,大汉必将被外国所耻笑。
朝堂之上,邓光等人极力陈说讨伐大宛的不利之处。汉武帝龙颜大怒,他认为此等言论动摇军心,于是下令审查并惩处了邓光等人。为了确保此次征伐的胜利,汉武帝决定大赦天下,赦免了众多囚犯。同时,征发了那些品行恶劣的青年和边塞的骑兵。
一时间,从各地汇聚而来的人们心怀不同的心思,踏上了征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从敦煌出发的大军浩浩荡荡,人数达到了六万人之众,而那些自带装备跟随出征的人还未计算在内。随行的还有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数以万计。粮食堆积如山,兵器闪耀寒芒,弓弩准备充足。
在漫漫黄沙中,队伍蜿蜒前行,旌旗在风中烈烈作响。
为了供应讨伐大宛的物资,人们日夜辗转运输,前后竟有五十多位校尉奔波其中。那路途的艰辛,难以言表。
大宛城中,并无水井,百姓们向来依赖汲取城外的流水为生。机智的汉朝派遣了经验丰富的水工,悄悄改变大宛城下水的流向,使得城内水源枯竭。为了攻破这座城池,汉军更是决定挖掘地道,试图以此奇招突破敌人的防线。
与此同时,朝廷增派了十八万戍卒前往酒泉、张掖以北,在居延、休屠两地安营扎寨,以保卫酒泉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而在中原大地,一道诏令传遍天下,征发了犯罪的官吏、逃亡者、入赘的女婿、商人、过去有市籍的、父母或祖父母有市籍的,总共七种人,让他们充当士兵,奔赴前线。
一辆辆满载干粮的车辆源源不断地出发,为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大军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运输人员和车辆首尾相接,形成了漫长的队伍,仿佛一条蜿蜒的巨龙在大地上行进。为了能在攻破大宛后挑选到良马,朝廷还特意任命了熟悉马匹的两人为执马校尉和驱马校尉。
贰师将军李广利再次踏上了征程,此次出征,军队规模庞大,旌旗蔽日。所到之处,那些小国望风而降,无不战战兢兢地迎接,纷纷拿出珍贵的食物来供应汉军,生怕稍有不慎便招来灭顶之灾。
当汉军抵达轮台时,这座小城却选择了抵抗。汉军发起了攻击,轮台城的守军紧闭城门,企图负隅顽抗。然而,在汉军强大的攻势下,经过几日的激战,汉军最终攻破城池,并将其屠城。一时间,血腥之气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在警告着其他妄图反抗的势力。
从轮台往西,汉军一路挺进,顺利抵达了大宛城。然而,漫长的征途和激烈的战斗使得最初的庞大军队有所损耗,此时到达大宛城的士兵只剩下三万人。但这三万人个个英姿飒爽,士气高昂,眼中燃烧着战斗的火焰。
大宛的军队出城迎击,试图扞卫自己的家园。汉军万箭齐发,如飞蝗般的箭矢遮天蔽日。大宛的军队在汉军猛烈的箭雨下伤亡惨重,不得不狼狈地逃入城中,紧闭城门,依靠坚固的城墙坚守。
贰师将军本想先攻打郁成城,但又担心在此处滞留过久会给大宛更多准备的时间,使其变得更加狡诈和难以对付。于是,他当机立断,率领大军先直逼大宛城。
到达大宛城后,李广利下令截断了城中的水源,并将水流引走。没过多久,大宛城内便陷入了严重的水荒,人们为了一口水而四处奔走,城中的忧患困窘日益加剧。而汉军则趁机包围了大宛城,日夜攻打,不曾停歇。
攻城的日子里,汉军的喊杀声震耳欲聋,投石机抛出的巨石如流星般砸向城墙,云梯一架架地搭上城头,士兵们奋勇争先,不顾一切地向上攀爬。而城墙上的大宛守军也拼死抵抗,滚石、热油不断倾泻而下,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四十多个日夜过去了,大宛城依旧屹立不倒,但城内的情况已经愈发危急。粮食短缺,水源匮乏,人们在绝望中煎熬。
大宛城的贵族们紧急聚集在一起,商议应对之策。宫殿内气氛凝重,众人面色忧虑。
“大宛王毋寡藏匿良马,杀害汉使,如今我们大祸临头!”一位年长的贵族率先打破沉默,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焦虑。
“汉军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是好?”另一位贵族急切地问道。
众人陷入了沉思,殿内一片寂静。这时,一位年轻而睿智的贵族站了出来,他目光坚定,说道:“如今局势危急,我有一计。杀了国王献出良马,汉军或许会撤退;若不撤退,我们再奋力战斗而死,也不晚。”
众人听后,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最终,大家都认为此计可行。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大宛的贵族们联合起来,冲进了王宫,杀了国王毋寡。
城外,汉军在贰师将军的率领下,对大宛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经过多日的激战,大宛城的外城终于被攻破。汉军士气大振,一路追杀,俘虏了大宛的贵族勇将煎靡。
大宛人惊恐万分,纷纷逃入内城。城中一片混乱,人们的哭喊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在这混乱之中,大宛人决定采取最后的手段。他们拿着大宛王毋寡的头颅,派人去见贰师将军。
使者战战兢兢地来到汉军营地,见到贰师将军后,赶忙跪地求饶:“汉军不要攻打我们,我们全部献出良马任凭你们挑选,并且供给汉军食物。如果不答应我们,我们就把良马全部杀掉。康居的救兵又将要到来,救兵一到,我们在城内,康居兵在城外,和汉军作战。将军请仔细考虑一下,该怎么办?”
贰师将军听了使者的话,陷入了沉思。此时,康居的侦察兵也在远处窥探着汉军的动向。他们看到汉军军容整齐,势力强盛,心中胆怯,不敢贸然前进。
贰师将军深知,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太久,汉军将士们也疲惫不堪。他想起大宛城中刚得到汉人,懂得挖井,而且城内的食物还很多,如果继续强攻,恐怕会陷入僵局。而且,一旦康居的救兵到来,与大宛里应外合,汉军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经过深思熟虑,贰师将军决定答应大宛的约定。他对使者说道:“回去告诉你们的人,只要献出良马和食物,汉军便不再进攻。”
使者听后,如获大赦,连忙奔回城中禀报。大宛人得知汉军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马匹,让汉军自己挑选,并且拿出了许多食物供应汉军。
经过精心的挑选,汉军选取了几十匹上等的良马,而中等以下的公马、母马也有三千多匹。在一片喧嚣与紧张之中,他们拥立了大宛贵族中过去对待汉人友好的名叫昧蔡的为大宛王。
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汉军与昧蔡订立了盟约。在这庄重的一刻,双方的眼神交汇,都明白这份盟约所承载的责任与期望。汉军将领那坚毅的目光中透露出对和平的期许,而昧蔡的眼神里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
盟约既立,汉军开始有序地撤兵。然而,回想起此次征程,其中的艰辛与波折令人感慨万千。
当初,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着英勇的汉军从敦煌向西进发,兵分几路,从南、北两条道路进军,犹如一把利剑直插西域的心脏。校尉王申生率领着一千多人另外踏上了前往郁成的道路。他们满怀信心,坚信自己能够为大汉的使命开辟新的道路。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未知。郁成王率领着他的士兵,以雷霆之势迎击了王申生的部队。激烈的战斗中,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交错。但王申生所部终究寡不敌众,在郁成王凶猛的攻击下,一千多人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寥寥数人侥幸逃脱。
这些幸存者拖着疲惫且伤痕累累的身躯,拼命地奔跑在沙漠与荒野之中,心中充满了悲愤与绝望。当他们终于逃到贰师将军面前时,眼中的泪水与尘土混合在一起,声音沙哑地诉说着那场惨烈的战斗。
贰师将军李广利听闻王申生所部的遭遇,愤怒在他的心中燃烧。他立即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率领一队精锐前去攻打郁成,势要为死去的汉军将士报仇雪恨。
上官桀带着满腔的怒火和复仇的决心,向着郁成疾驰而去。郁成王见汉军再次来袭,心中虽有恐惧,但仍试图抵抗。然而,这一次,他面对的是汉军更加猛烈的攻击。
战斗持续了数日,郁成王深知自己难以抵挡汉军的强大攻势,无奈之下选择了逃亡。他带着残部一路奔逃,最终来到了康居。
康居原本想要庇护郁成王,但当他们听说汉朝的大军已经攻破了大宛,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犹豫。在权衡利弊之后,康居决定不再为郁成王冒险,选择交出了他。
上官桀带着胜利的喜悦,一路马不停蹄地追赶。终于,在康居的土地上,他看到了被康居人送出的郁成王。四名骑士奉命捆绑看押着郁成王,准备将他带去见贰师将军。
在上官桀的队伍中,有一位来自上邽的骑士名叫赵弟。他年轻而勇敢,心中充满了对战友的深情和对敌人的痛恨。在漫长的行军途中,赵弟时刻紧盯着郁成王,生怕他再次逃脱。
然而,赵弟的心中始终担忧着一个问题:万一在押送的途中出现意外,让郁成王再次逃走,那死去的汉军将士们的血债又如何能讨回?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不断盘旋,令他愈发紧张。
当队伍在一片荒漠中短暂休息时,赵弟的内心愈发焦躁不安。突然,他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只见他猛地拔出腰间的佩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郁成王。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赵弟的剑已经刺进了郁成王的胸膛。郁成王瞪大了眼睛,充满了惊恐和不甘,倒在了血泊之中。
上官桀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震惊了,但很快他就明白了赵弟的担忧。赵弟收剑入鞘,转身向着贰师将军的方向奔去。
当赵弟追上贰师将军,将郁成王已死的消息报告给他时,贰师将军沉默了片刻。他望着远方,心中感慨万千。此次西征,汉军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还是完成了使命。
夕阳西下,汉军的身影在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他们带着胜利的荣耀,踏上了归乡的路途,身后留下的是一段充满血与泪的传奇。
华夏历2596年,春的气息悄然弥漫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着威武雄壮的大军,历经漫长的征途,终于抵达了京城。他们的到来,犹如一阵狂风,掀起了京城的层层波澜。
贰师将军所经之途,那些小国闻听大宛被大汉铁骑攻破,无不震撼胆寒。为求自保,纷纷派遣自家的子弟跟随入朝进贡,他们怀着敬畏与忐忑的心情,拜见了汉武帝。这些小国子弟,不仅带来了珍奇的宝物,更重要的是,他们愿作为人质留在汉朝,以表忠心。
此次班师回朝,军队带回了一千多匹良驹,每一匹都雄健威武,仿佛在诉说着西征的辉煌。然而,在这看似荣耀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与黑暗。
虽然再次出征时,军队并非缺乏粮食,战死的人数相较而言也不算众多,可将领官吏的贪婪却如瘟疫般蔓延。他们不爱惜士兵,将士兵们的生死置于脑后,肆意侵吞掠夺战利品。在他们的私欲驱使下,许多士兵无辜丧命,或是死于非命,或是因将领的错误决策而陷入绝境。
但汉武帝念及这次征战行程万里,艰辛异常,且最终取得了胜利,便大度地没有追究将领们的过错。相反,为表彰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功绩,下诏书封其为海西侯,赵弟因功被封为新畤侯。上官桀也因功被任命为少府,众多军官因其战功得以加官进爵。其中,被封为九卿的有三人,封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官职的有一百多人,一千石以下的更是多达一千多人。那些自愿参军的人,所获的官职远远超过了他们当初的期望。就连因犯罪而被罚出征的人,也都免除了他们的罪过。士兵们也都得到了赏赐,总计四万钱。一时间,京城上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与荣耀之中。
然而,在遥远的北方,匈奴得知贰师将军征讨大宛获胜而归,心中充满了嫉妒与恐惧。他们想要阻拦这支胜利之师,但面对强大的汉军,匈奴深知自己实力不济,不敢贸然正面交锋。于是,他们想出了阴险的计谋,派遣骑兵趁楼兰国窥探汉朝使者后面经过的人,妄图阻断道路,不让汉军通行。
就在这危急时刻,汉军中有一位名叫任文的将领,正率兵驻守玉门关。他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当任文得知匈奴的阴谋后,迅速做出反应,部署兵力,加强防御。终于,他们成功地捕获了匈奴的俘虏。任文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匈奴的全盘计划,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将情况上报朝廷。
汉武帝闻知此事,龙颜大怒。他立即诏令任文顺便率兵捉拿楼兰王,带到朝廷责问。任文领旨后,率领精锐之师,以雷霆之势奔赴楼兰。楼兰王面对突如其来的汉军,惊慌失措,毫无抵抗之力,很快就被生擒。
楼兰王被带到了汉朝的朝堂之上,他诚惶诚恐,伏地请罪。面对汉武帝的威严,他颤声回答道:“小国在大国之间,不两面依附就无法自我保全,希望能把国家迁移到汉朝境内居住。”
汉武帝听罢,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他所言有理,朕准他回国,然此人亦可借机窥探匈奴动静。”使者领命退下。
自那以后,匈奴对楼兰的信任不再如往昔般坚定。而在大汉的铁蹄攻破大宛之后,整个西域各国更是陷入了震惊与恐惧之中。汉朝使者们的步伐自此在西域愈发顺利,从敦煌往西直至盐泽,沿途常常可见新建的亭障。轮台、渠犁等地,都有着几百名屯田的士卒,他们辛勤劳作,为大汉在西域的根基添砖加瓦。使者与校尉统领着这些士卒,守护着这片土地,为出使外国的人提供着坚实的保障。
时光匆匆,一年多的光阴转瞬即逝。大宛的贵族们在私下议论纷纷,他们认为昧蔡因善于阿谀奉承,才致使大宛遭受大汉的屠戮,这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恨。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贵族们联合起来,冲进王宫,杀了昧蔡。随后,他们拥立毋寡的兄弟蝉封为大宛王。蝉封深知大汉的强大,为了表示诚意,他派遣自己的儿子前往汉朝做人质。
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龙颜大悦,立刻派使者携带丰厚的财物前往大宛,以安抚他们。蝉封恭敬地接待了汉朝使者,并与汉朝定下约定,每年进献天马两匹。
当秋天的金风拂过大地,长安城中的明光宫开始兴建。无数工匠和民夫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为这座宫殿的崛起挥洒着汗水。而在冬天,汉武帝决定巡行回中。一路上,旌旗飘扬,车驾威武,尽显大汉的威严。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匈奴,呴犁湖单于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匈奴的将领们经过一番商议,拥立了他的弟弟左大都尉且鞮侯为单于。且鞮侯单于刚刚即位,面对大汉的强盛,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恐惧。
而在长安的汉武帝,一心想要趁着讨伐大宛的声威压制匈奴。他颁布诏书,声音洪亮而坚定:“高皇帝给朕留下了在平城被围的忧患,高后时,单于的书信极为悖逆无礼。从前齐襄公报了九世之前的仇恨,《春秋》对他大为称赞。”这诏书传遍了朝堂,群臣激昂,皆誓为大汉雪耻。
且鞮侯单于得知汉武帝的态度后,惶恐不已。他深知此时的匈奴还不足以与大汉正面抗衡,于是赶忙说道:“我是儿子辈,怎敢冒犯汉武帝!汉武帝是我的长辈。”为了表示诚意,他将不肯投降而被扣押在匈奴的路充国等汉朝使者全部放回,并派使者携带礼物前往汉朝。
华夏历2597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月的风还带着丝丝寒意,汉武帝的车驾巡行到甘泉,在泰畤举行了庄重的祭祀仪式。那香烟袅袅,直上云霄,仿佛是在向天地诉说着帝王的虔诚与期望。
三月,春风渐暖,武帝的队伍又巡行到河东,祭祀后土神。后土广袤,承载着苍生的希望,汉武帝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祈求着国家的昌盛、百姓的安康。
这一年,汉武帝赞许匈奴单于的道义,决定派遣中郎将苏武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国。为表诚意,还特意准备了丰厚的礼物,欲答谢单于的善意。苏武带着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充任官吏的常惠等人,肩负着和平的使命,踏上了前往匈奴的漫漫征程。
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匈奴。苏武等人陈设财物,毕恭毕敬地赠给单于。然而,单于在收下礼物后,却越发骄横起来,这与汉朝原本期望的和睦友好相去甚远。
在这看似平静的匈奴营帐内,一场阴谋正在暗中酝酿。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以及卫律所率领的投降匈奴的人,聚在一起,心怀故国,密谋着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卫律,原是长水的胡人,他的父亲曾在那片草原上驰骋。卫律与协律都尉李延年交好,因着李延年的推荐得以出使匈奴。可命运弄人,当他出使回来时,却听闻李延年全家被收捕,走投无路之下,他选择了逃亡并投降匈奴。单于对他的智谋颇为赏识,常与他商议国家大事,还封他为丁灵王。
虞常在汉朝时,向来与副中郎将张胜相识。这一日,虞常趁着四下无人,私下拜访张胜。他神色凝重,眼中透着坚定,压低声音说道:“张兄,听说汉武帝非常怨恨卫律,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我欲为汉朝埋伏弓弩射死他,以解圣上心头之恨。我的母亲和弟弟尚在汉朝,若能成功,还望朝廷能给予赏赐,让他们得以安享生活。”张胜被虞常的义举所打动,心想若能除去卫律,不仅可解圣上之忧,或许还能扭转当前匈奴的骄横态度,于是答应了虞常,并把随身的一些财物送给了他,以助其成事。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多月。这一天,单于外出打猎,只留下阏氏和子弟在营地。虞常等人认为时机已到,七十多人摩拳擦掌,准备动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他们即将行动之际,其中一人因心生恐惧,在夜里趁乱逃跑,并向单于告发了此事。
单于子弟闻讯,迅速发兵,与虞常等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喊杀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刀光剑影交错。缑王等人浴血奋战,但终因寡不敌众,都战死沙场。虞常奋力抵抗,却不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理一起案件,而这案件的背后,隐藏着张胜与虞常的秘密。张胜听到卫律审理此案的消息,心顿时坠入了冰窖,他深知自己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一旦被揭发,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恐惧如影随形,最终,他选择把事情的经过全盘告诉了苏武。
苏武听闻,神色凝重,目光中透着坚定与决绝。他长叹一声说道:“事已至此,必然会牵连到我们。身为汉使,若受到侮辱才去死,更是有愧于国家的重托!”言罢,苏武便欲拔剑自刎。张胜和常惠大惊失色,急忙上前,紧紧地拉住了苏武的手臂,苦苦劝阻。
可命运似乎并未眷顾他们,虞常终究还是供出了张胜。单于闻此大怒,他那粗犷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立即召集了众多贵族前来商议。在那宽敞的营帐中,众人议论纷纷,怒火在单于的眼中燃烧,他决心杀掉这些汉使者,以泄心头之愤。
然而,在这激烈的讨论中,左伊秩訾站了出来,他冷静地说道:“假如只是谋杀单于的意图,又何必用最严厉的死刑呢?应当让他们投降,方为上策。”单于听后,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于是派卫律去召唤苏武来受审讯。
苏武深知此番前去凶多吉少,但他毫无惧色。在前往审讯之地的路上,他对常惠说道:“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便能苟且偷生,又有何颜面回到大汉的土地!”话音未落,他毅然拔出佩带的刀,向自己的脖颈抹去。瞬间,鲜血四溅,苏武的身体摇摇欲坠。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卫律大惊失色,他从未想过苏武竟如此刚烈。卫律慌忙抱住苏武,用尽全力扶好他那渐渐倒下的身躯,同时大声呼喊着让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医生匆匆赶来,在地上迅速挖了一个坑,在坑中点燃了微火。然后,他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用手敲打他的背部,试图让淤血流出来。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盯着苏武。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可也许是上天眷顾他的忠贞,在经过好半天才又重新有了呼吸。常惠等人喜极而泣,他们哭泣着,用车子小心翼翼地把苏武拉回营帐。
单于得知苏武如此刚烈不屈,心中不禁对他的节操产生了钦佩之情。于是,他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的伤势,同时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武的伤势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好了起来。就在这时,单于派使者前来通知苏武,表明想让他投降。而这时候,恰逢审判虞常,单于企图借这个机会迫使苏武投降。
剑斩虞常的那一刻,鲜血四溅,卫律的脸色阴沉而狰狞。他高声喝道:“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募投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说罢,他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惊恐万分,双腿一软,忙不迭地请求投降。
卫律转而将目光投向了苏武,冷冷地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昂首挺胸,目光坚定,义正词严地回道:“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
卫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恼怒,他再次举起手中的剑,剑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冷的光芒,直直地对准苏武。然而,苏武却岿然不动,他的身姿如同山岳般沉稳,毫无畏惧之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