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古巷。
行人匆匆。
大红色的标语随处可见。
供销社的门口排着长队,一打听才知道今天来了一车白菜,大家伙都在排队购买,有的人家更是推着平板车。
这是要将过冬的蔬菜一股脑的买齐。
祝承安站在台阶上,看了一眼漫长的队伍,抖了抖身上的雪花,这年头,物资稀少,有什么好东西出现,基本上都是一股脑的买完。
可能这也是为何大爷大妈们听到哪里有打折的鸡蛋出售的时候,盯着寒风刺骨,烈日炎炎,也会冲过去排队的原因吧。
祝承安双手插兜,手里面紧紧攥着五块钱,也不知道能买多少,总之是不能被扒手给偷了,心里面暗暗嘀咕着。
一打听才知道青菜8块钱500斤,换算下来,1块钱可以买40斤,一颗白菜2~3斤,一块钱可以买13~20个,几乎可以装一个麻袋了。
怪不得其他人都拿着麻袋过来买菜。
终究还是大意了。
祝承安发现来的时候,连一个麻袋都没有拿,怎么搬回去是一个事情。
不多时。
人群散去,排到他的时候,一车的白菜只剩下少半车,他也没有多买,买了两块钱的,剩下的三块,买一点其他的菜。
因为不想回家找麻袋。
多花了三分钱,买了两个麻袋,扛在肩膀上,不到一百斤的重量,对于早晨没有吃饭的他来说,也是重若千斤。
幸亏四合院离供销社只有三百米的距离,若是再远一点。
头晕眼花的祝承安都不见得能扛回来。
新苗看到祝承安扛着麻袋回来,迈着小短腿掀开门帘,双眼迸发着明亮的光芒,笑着道:“大哥,扛着什么回来了。”
“过冬的白菜。”
祝承安摸了摸新苗的头,小丫头片子一枚,人小鬼大,从小心思活泛,看到一颗颗水灵的白菜,咽了咽口水。
这几天!
他们都没有吃好,祝父的丧事也是简单的办了一下,家里面也没有多余的钱财,外加四合院的邻居打秋风。
借着帮忙的名义,可是没有少大吃大喝,以至于为数不多的存款短短三天便花的一干二净,这也是原身禁不住打击。
手足无措下。
便宜了他的原因。
“大哥,抱抱!”一个豆芽菜一样大小的丫头,在火炕上爬来爬去,因为身材瘦小,祝承安便将她取名豆豆。
年纪不大。
模样可爱。
祝承安将豆豆抱起来,在空中绕了两圈,发出‘咯吱吱’的笑声。
豆豆今年四岁,时常被新苗这个九岁大的姐姐PUA,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已经不是三岁小孩了,可以自立更生了。”
什么仇?
什么怨?
可偏偏豆豆还喜欢缠着新苗玩,时常傻乐。
至于祝承安,年纪轻轻的身体装着一个历经沧桑的灵魂,前世不提也罢,就是一个俗套的穿越故事。
原身父亲是轧钢厂车间职工,母亲因生病,撒手人寰,全靠祝父一个人支撑家庭的重担,家中四个孩子,不多也不少。
这年代,家家户户孩子非常多,像贾家只有贾东旭一个人的情况非常稀少,隔壁的阎家也是四个,刘家三个。
也有七八个的人家。
挤在一个屋子。
祝承安年龄大一点,也不过刚刚成年。
在他之下,还有一个弟弟祝高达,身材瘦弱,可能祝父希望他长得人高马大一点,可因为营养跟不上,身材还有一点矮。
可谓是违背了祝父的初衷。
三妹祝新苗,活泼可爱,人小鬼大。
四妹祝豆豆,时常尿炕,呆头呆脑。
在四合院之中有两不大的屋子,东西厢房从中间打通,有个50平的样子,原本是幸福的一家子,可奈何天有不测风云。
一家子的重担便落在了祝承安的身上,原身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半大的孩子,还未毕业,不得已承担起家里顶梁柱的责任。
家里面还有嗷嗷待哺的三小只,需要他的照顾。
按理来说!
他应该顶替祝父的岗,成为一名光荣的轧钢厂车间的职工,可不知为何?一直没有消息传出,他也一直拖易中海帮忙询问一下缘由。
易中海则是让他不要着急,等一等.....。
事情有猫腻啊。
祝承安放下豆豆之后,便去厨房准备午饭,所谓的厨房,其实也就是在西厢房的角落垒一个灶台,遍山打一个木柜子。
锅碗瓢盆都放在里面。
旁边就是一张大通铺,下面烧着柴火,上面摆放着一张小木桌。
临时作为他们吃饭,写作业的地方。
好在三小只从小懂事,才没有让他为,他还真的不知道该如何照顾孩子,只能慢慢的培养了,经过半个月的了解。
互相熟络之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