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男人“消费爱情”

碧野的小说原型其实是娟子。娟子终于和丈夫离婚了,离婚后一个她心仪并以为可以托付终身的男友也在交往半年后因为有别的女人分手了。娟子在一次再次的感情伤害中失去了快乐的天性。同时她也无法忍受没有男人的寂寞,内心里她非常渴望新的爱情。为了摆脱寂寞,娟子疯狂社交、相亲,又经历过几个男人。但男人们喜欢她,愿意和他调情睡觉,但没有人愿意为娟子付出真感情,更不用说走进婚姻了。

娟子越得不到爱情,越是执念地苦苦追求,她成了一个拥有无数男人的女人,但可悲的是身边没有一个真正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

碧野深深理解娟子求而不得的孤独,并对娟子生活中那些以“爱的名义”其实是热衷于“消费女人”的男人们郁愤和鄙视。因此碧野的小说刻画了一个追求纯洁长久爱情的女人,以及她在“消费爱情”的男人圈子里的遭遇。

小说给娟子的人物角色赋予了一种悲壮的色彩,去烘托一个爱情悲剧的女人,也试图讽刺当今男人以“消费女人”、“消费爱情”为时尚风潮的社会现象。

让碧野觉得悲哀的是,身为编剧主任的群,却不看作品背后的价值观和意义,反而把关注点放在去道德绑架人物描写中的各种细腻情感和细节,并用法官心态给无辜者定罪。他像一只鹰犬,想从小说中寻找他平时不可知的碧野的生活轨迹乃至内心世界。于是他认定了女主人公就是碧野本人,于是碧野就成了不可饶恕的背叛丈夫的荡妇。

碧野想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滑天下之大稽的逻辑?却活生生地发生在自己身上。难道自己还需要为了小说的人物被“对号入座”,再次陷入为自己的“自证清白”吗?

想到这里,碧野情不自禁地冷笑了。

碧野的冷笑激怒了群,他认为碧野在蔑舰自己,她怎么敢蔑现自己?他狂怒地吼道:“你说这些男人是谁?你必须说清楚他们是谁?”

群一边吼一边去抓碧野的肩膀,碧野使劲挣脱他的双手,冷冷地所:“发什么神经病?这是小说!你懂不懂小说?难道你是妄想症吗?”

碧野蔑视的冷笑深深刺伤了群。这个女人竟然认为他看不懂小说。他懂小说,他是学中文的怎么会不懂?但他更懂得文学取材于生活,没有生活怎么写得出这样活灵活现如同真人秀的小说?看这小说里细腻的男女性爱描写,每一个情节细节都仿佛作者亲自在场;有些性爱的感觉是群和碧野没有体给过的。如果不是碧野有亲生经历怎么可能写得出来?看这些细节,仿佛在观看妻子和别的男人亲热厮混的电影,真实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尤其深刻的真实是,女主人公的孤独分明是碧野自己的孤独,而这种孤独的内涵是碧野多少年来从来不愿意向丈夫展示、却把群带入极度不安和焦虑里……

尽管从理性上群也不断地提醒自己这是小说,碧野不可能有这些男人。但小说的字里行间总是闪现着碧野的身影。小说里女人和男人的对话群听起来分明是碧野在和情人对话。看到小说里人物对男人的娇笑,群眼前浮现的是却碧野娇媚的笑脸。最后群已经辨别不清楚什么是小说什么是现实?哪个是真实哪个是虚构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