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正在书房里把玩着一幅董其昌的《霜降帖》,那是一幅珍贵的书法作品,笔触遒劲有力,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听到脚步声,乾隆轻声问道:“回来了?”

李玉赶紧回答:“是,奴才已经把消息告诉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了。”

乾隆淡淡地笑了笑,仿佛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他说道:“皇后母女想必高兴得不得了吧?”

李玉笑着说:“是,奴才侍奉娘娘多年,还没见过她这么开心呢。”

乾隆叹了口气,目光变得深邃而遥远。他说道:“后宫里母以子贵,子以母贵,母以女贵的,除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女儿称帝后追赠为太后之尊,就只有她们两个人了。”

李玉生怕乾隆不高兴,赶紧拍马屁:“皇后娘娘真是有福之人,明天禅让大典结束后,新帝肯定会尊她为生母。但您是太上皇,尊贵无比,仍然是天地间第一人。”

乾隆苦笑了一下,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太上皇这个位置并不好坐,历史上那么多皇帝,退位成为太上皇的那么少,就是因为这个位置的尴尬和无奈。

他,乾隆,目光深远地望向窗外,天际边似乎透出一丝曙光,那抹光线在晨曦中渐渐蔓延,如同希望的预兆。他的嘴角不经意间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那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释然:“身为天下之主,我从未惧怕过大臣和外戚的权势,那些明争暗斗、权谋诡计,于我而言不过是宫廷日常。唯独担心的,是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会断送了祖宗打下的基业。幸而,那个人,她的治国才能超越了前朝所有的帝王,能把皇位传给她,我也算无愧于列祖列宗了。”

李玉在一旁,这位陪伴乾隆多年的老臣,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对皇上的忠诚与敬仰。他附和道:“皇上真是英明,慧眼识珠,为大清的未来铺就了一条光明之路。”

乾隆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那些年少登基的日子,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如今却已两鬓斑白。“想当初,我年少登基,到如今已经二十八年了。和元后富察氏感情深厚,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原本以为永琏、永琮能够继承大统,延续我们的爱情与梦想,可天意弄人,最终这江山还是落到了那拉氏的女儿手里……”

李玉笑着凑趣道:“皇后娘娘出身的那拉氏,虽然比不上元后富察氏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但也是名门望族,太祖、太宗时期就显赫无比,其血脉中流淌着高贵的血液。”

“确实如此,那拉氏……”乾隆的话音未落,心中突然一紧,笑容也凝固了。他的思绪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回到了那段遥远的历史之中。

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太祖努尔哈赤劝降金台石,共同对抗大明的那段历史。那时的太祖,英姿勃发,金台石却拒绝了太祖的好意,最终太祖怒而出兵叶赫部。城破之时,金台石悲愤地立下了诅咒:“灭清者,叶赫那拉氏!”这个诅咒如同一个魔咒,迅速流传开来,让爱新觉罗氏上下人心惶惶。

于是,请来了大师批命。大师经过一番演算,临行前留下了一句话:“大清兴也那拉氏,亡也那拉氏!”这句话如同谶语,让后来的几位皇帝都对这个诅咒颇为忌惮。

毕竟,太祖的侧妃就是叶赫那拉氏,她的儿子皇太极让大清强盛起来。皇太极称帝后,叶赫那拉氏母凭子贵,被追封为孝慈高皇后,成为清朝的首任皇后。这“兴也那拉氏”的说法,在她身上得到了验证。而正因为“兴也那拉氏”应验了,所以“亡也那拉氏”更让人心生畏惧。

那拉氏历史悠久,又可以称为拿懒氏、纳喇氏、纳兰氏,族群庞大,衍生出了四大分支,以部落区分,分别是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辉发那拉氏、哈达那拉氏。每一个分支都承载着那拉氏的荣耀与悲伤。

金台石作为叶赫部的首领,他临终前的诅咒,也被称为叶赫那拉氏的诅咒。这个诅咒如同一个阴影,笼罩在大清的皇室之上。

先帝的正妻那拉氏,来自乌拉部落,因此被称为乌拉那拉氏。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虽然来自不同的部落,但都可以统称为“那拉氏”。她们的血脉中流淌着相同的血液,也承载着相同的命运。

乾隆对“兴也那拉氏,亡也那拉氏”的说法一直心存忌惮。他深知这个诅咒的分量,也深知那拉氏在大清历史中的地位。因此,当初孝贤皇后去世,后宫中舒妃出身最高,家世显赫,但因为她是叶赫那拉氏,与金台石同脉,乾隆担心诅咒应验,所以遵循太后的意思,立了家道中落的乌拉那拉氏为皇后。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如今,皇位要传给那拉氏的女儿,大清的国号也将被大炎取代,这无异于亡国。大清因叶赫那拉氏的儿子而兴盛,又因乌拉那拉氏的女儿而灭亡。虽然两位皇后来自不同的部落,但都属于那拉氏。这仿佛是命运的轮回,让人无法逃脱。

想到这里,乾隆心中一惊,喃喃自语道:“诅咒竟然应验了,这岂不是天意?难道大清真的要亡于那拉氏的血脉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迷茫与无奈,仿佛在面对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

冥冥之中,似乎一切都有定数。大清注定会亡于那拉氏的血脉,这是无法改变的命运。乾隆深深地叹了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忧愁与无奈都释放出来。

第二天,晨光初露,紫禁城内的空气仿佛都被朝霞染上了一层金色。早朝开始,满、蒙、汉的大臣们陆续入宫。他们穿着各自的朝服,神色庄重,步伐稳健。明清两朝的皇帝都在太和殿上朝,这是一个庄严而神圣的地方。

文武大臣们早早地就在殿外等候,他们或站或坐,低声交谈着。皇帝作为核心人物,每次都是压轴出场。等到大臣们差不多到齐了,殿门才会缓缓打开,皇帝才会出现,接受群臣的朝拜。

然而今天,大臣们隐隐感觉到气氛有些异常。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与不安,仿佛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正在大家疑惑之际,殿外传来一声“吱呀”的开门声。这声音在寂静的早晨显得格外响亮,仿佛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新的开始。

群臣们鱼贯而入,准备跪拜。然而,当他们抬头看向龙椅时,却惊讶地发现,龙椅上坐着的并不是乾隆,而是一位绝美如仙的女子。

这位女子不同于常人,她身穿大红十二章龙袍,领口和袖口都绣着栩栩如生的龙纹,气势凛然。她的面容清秀脱俗,眉眼间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她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够洞察人心。

群臣们瞪大了眼睛,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突然出现在龙椅上的女子。他们心中充满了疑惑与震惊,不知道这位女子到底是谁,竟然敢坐在龙椅上,还穿着龙袍。

一位深受儒家礼法影响的汉臣勃然大怒,他指着李清歌的鼻子喝道:“你这个不知检点的女人,竟敢僭越行事,真是死罪难逃!来人,剥下她的龙袍,立刻推出午门斩首示众!”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怒与威严,仿佛要将这位女子置于死地。

其他不认识李清歌的大臣也纷纷怒斥她不知尊卑、不知死活。他们无法接受一个女子竟然敢穿着龙袍出现在这里,这是对皇权的挑衅与侮辱。

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太子也不敢用五爪金龙。区区一个女子,竟然敢穿着龙袍出现在这里,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响起:“休得无礼!这位是大炎的女王陛下!”

阿桂挺身而出,大声喝止了那些愤怒的大臣。他身材高大,气势威严,仿佛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仿佛要保护这位女子不受任何伤害。

殿内其他人或许不知道李清歌的身份,但阿桂却一清二楚。他深知这位女子的来历与背景,也深知她的实力与手段。当初乾隆设下鸿门宴邀请李清歌,规格极高,出席的都是朝中重臣。虽然绝大多数臣子没有见过李清歌,更不知道她的真面目,但阿桂却有幸参加过那次宴会。他亲眼见证了李清歌的智谋与武力,深知她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

阿桂军功显赫,他深知这位女子绝美容颜之下,隐藏着何等恐怖的武力和狠辣的手段。如果惹怒了她,在场的人恐怕都难以活命。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为李清歌说话。

“阿桂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这、这位女子竟然是大炎的女王?”群臣都被阿桂的话惊呆了,满脸不可置信地望着李清歌。他们无法相信,这个坐在龙椅上的女子,竟然是大炎的女王。

只有和珅在心里暗骂阿桂这只老狐狸,竟然抢在他前面为李清歌说话。去年他从乾隆口中得知了李清歌的身世,这段时间以来,乾隆又明里暗里地提示他,大炎和大清将融为一体,而李清歌将是唯一的主宰。和珅深知自己的未来与李清歌息息相关,因此一直想找机会献媚讨好。没想到,又被阿桂抢先了一步。

阿桂重重地点了点头,声音坚定而有力:“没错,她就是大炎的女王。她凭借自己的智谋与武力,赤手空拳夺下了大清半壁江山,建立起了全新的王朝。她是大炎的创始人,也是大清未来的主宰。”

“这、这……她怎么会是大炎的女王……”群臣面面相觑,都露出了惊骇的神色。他们无法相信,这个坐在龙椅上的女子,竟然有如此惊人的身份与背景。

谁能想到,那个赤手空拳夺下大清半壁江山、建立起全新王朝的绝世枭雄,竟然是这样一位年轻貌美、明艳无匹的女子。这种巨大的反差,让群臣陷入了长久的呆滞和沉默之中。

他们望着李清歌,仿佛在看一个传奇人物。她的存在,打破了他们对皇权的传统认知,也让他们对未来的局势充满了不确定与担忧。

直到李玉扯着尖锐的嗓音高呼“皇上驾到”,众人才勉强回过神来。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大炎的女王李清歌,没有哪个女子敢堂而皇之地穿上那绣着五爪金龙的龙袍,它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千百年来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企及的巅峰。李清歌,这位站在权力顶端的女子,她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龙袍上的金色光泽与她冷冽的气质相得益彰,仿佛她本就是为这龙袍而生。

大炎与大清,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得就像冬日里的冰与火,完全无法相容。它们的边界线上,似乎永远弥漫着一股看不见的硝烟,预示着两国间永无休止的较量。

朝堂之上,大臣们身着各色官服,站得笔直,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复杂的情绪。这些生长在男尊女卑时代的人们,深受儒家礼法的熏陶,对于女子掌权的事情,他们内心深处充满了厌恶。每当他们看向李清歌,那份不满与不甘便如同暗流涌动,却又不敢轻易表露出来。

他们本想站在传统道德的高地上,用那些陈词滥调狠狠地抨击李清歌这个“牝鸡司晨”的行为,说她悖逆天道人伦,企图以此来维护他们心中那脆弱的男权秩序。然而,当他们触及到李清歌那双冰冷而威严的眼睛时,所有的言语似乎都失去了力量,一时间竟无言以对。那双眼睛,仿佛能洞察人心,让一切虚伪与懦弱无所遁形。

此时,乾隆皇帝缓缓步入朝堂,他的步伐稳健,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他看到李清歌坐在龙椅上,仅仅用一个眼神就震慑住了满朝文武,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自豪。这是他的女儿,是他血脉的延续,无论是神情、气度、风范还是威严,都是那么的出类拔萃。

乾隆的记忆仿佛回到了多年前,那时他的父皇登基,同样面临着无数的质疑与挑战。兄弟和大臣们串通一气,说他篡改了遗诏,得位不正。然而,父皇凭借雷霆手段,最终还是将所有的争议和质疑都压了下去,稳固了皇位。如今,他看着李清歌,仿佛看到了当年父皇的影子,那份坚韧与决绝,让他既欣慰又感慨。

乾隆笑着缓步走到李清歌面前,群臣见到乾隆,都齐刷刷地跪下叩拜,不敢有丝毫怠慢。乾隆却像没看见一样,只专注地看着李清歌,笑着问道:“这龙椅坐着感觉怎么样?”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似乎想听听这个女儿对权力的看法。

李清歌撇了撇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羁:“硬得很,还不如沙发舒服呢!”她的回答让乾隆一愣,随即脸色一黑。这龙椅,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你竟然还嫌弃,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不过,乾隆也不得不承认,大炎的沙发确实比龙椅要舒服得多,又软又有弹性,坐上去都想睡觉。这份坦诚与直率,让乾隆对李清歌更加喜爱。

李清歌站起身来,站到了龙椅的左边,把主场让给了乾隆。她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乾隆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坐在这龙椅上了。等圣旨一下,他就要远离这朝堂,将一切交给李清歌。于是,他便大方地坐了下来,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