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朱元璋直接下诏,在京城城北军营钟鼓楼处择屋舍筹办卫学,太子为总训导,二皇子为副训导,调国子监诸生三十人为教授,抽调应天府及周边州府年长有功士卒进学。

三天后,太子和朱樉到了城北军营,这时,脑海里的明史系统冒出一个消息窗口,

“您成为卫学副训导,威望+5。”

朱樉(朱元璋嫡次子,1256-?)

体力:15

文采:3

武艺:21

枪法21

射术20

刀法18

骑术8

统帅:0

威望:5

残暴值:85

饥饿度:8

疲劳度:8

“这还加了属性,不错不错!”

朱樉四处观察了一下,这块地方位于城北大营内,东距国子监也就是后世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只有几百米,咦,这块地方不正是后世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所在地嘛!那自己现在是不是可以算是南大副校长?还是大明防卫大学副校长?正美滋滋的意淫,忽然想到这只是给退役伤残士兵启蒙扫盲用的,那应该只能算小学副校长,顿时有点泄气。

军中一位都指挥使率一干人马前来迎接,“太子殿下,这边一片房屋原本是军中将校议事用,现已改成校舍,调集了一些桌椅、石板、沙盘和笔墨纸砚过来,殿下看是否还有其它吩咐?”

朱标问道:“前来就学士卒的饮食,住宿怎么安排?”

都指挥使答道:“就安排在城北大营内住宿,大军北上,营中屋舍空余甚多,伙食也一应俱全,就学士卒只需携带随身细软即可安顿好。”

朱标点点头,“将军安排甚是妥当!”

到了一处校场,只见已经有大约一千五百名士卒列队站好,前方三十名国子监生在恭候。

朱标对着众人喊道:“奉陛下旨意,召有功及伤残士卒进学,期间待遇不变,进学合格者,军饷一律上调,望众位将士忠君爱国,勤学苦练,早日合格!”

士兵们听完顿时一阵兴奋,要涨工资啦!

接下来分好班级,五十人一舍,一位国子监生负责当一舍,以教会三百常用简化字和一百以内加减法为合格标准。

朱标和朱樉挨个教室巡查,只见讲台上国子监生各个讲的头大无比,各班舍里那些大老粗一个个抓耳挠腮,平时拿刀枪拿惯了,这时拿木棍沙盘跟让他们拿绣花针刺绣差不多,一个个字教第一遍说认识了,过一会又忘,年龄大多数四十以上,学习能力也变差。不过一些年轻的伤残士兵学的挺快。

朱樉乐的不行,仿佛看到了自己这段时间天天学四书五经的痛苦转移到了他们身上。

到了中午休息时间,军营伙房内,朱标和带着几个国子监年轻夫子国琦、王璞、张杰吃饭,朱樉问道:“陈教授,你是哪儿人?家里是做什么的?在国子监进学了几年?是上头直接下令你来卫学教书嘛?”

国琦答道:“回禀殿下,学生是和州(今安徽马鞍山市和县一带)人士,家里务农为生,父亲曾为前元秀才,现为私塾老师,因此得以启蒙,蒙岁贡举荐来国子监读书,现已进学三载。”

了解了这些教授背景,发现多是家境没落的年轻读书人,通过岁贡(每年举荐各州县优秀年轻读书人)来国子监读书的年轻人,少有荫监(一定品级官员子孙恩荫入学)和例监(纳贡,只要交钱就可以获得国子监入学资格),可见朱元璋对于阶级成分还是把握的稳当。

朱标道:“国夫子在军营安心教学,有士卒闹事不服从命令的,报给我来惩处。”

周围的士卒大半认识朱樉,来跟太子和自己打招呼,朱樉看见李振兴几个,喊道:“李百户,林总旗,来一起搭个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