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1946年,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整编102旅,由九江调赴苏北作战,旅部就驻扎在黄桥。这个102旅前身是抗战时的黔军102师,在抗日战争中作战十分英勇。旅长梁勃采用部队临时出发、临时赋予作战任务的办法,使泰州、泰兴两地的游击队人民武装造成很大破坏。

欧阳书是102旅的副旅长,对他的军功,几乎没有什么记载,但是对他的市政建设,却是处处浓墨重彩。

清代后期,何氏家族渐趋衰落,河道也渐渐堵塞,至解放前数年,运粮河已成了人们倾倒垃圾杂物的场所,成了蚊蝇的孽生地。曾经的风景线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失却她的光辉。1947年,欧阳书决心填埋运粮河,他抓了上百名民工和监狱里的犯人,肩挑车推,花了几个月时间便将运粮河填平,然后铺上碎砖,这条河便变成了路。因路宽可以跑马,取名“马路”。当时从客观上看他此举是顺应了民意的,至少解决了群众过河交通问题以及臭水沟污染问题。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马路”更名为“人民路”,铺上了石子,以后又铺上了沥青,1982年拓宽时考虑到这条路上原来有十座桥,便更名为“十桥路”。

其实欧阳书不仅仅在黄桥搞了工程,他在邻县靖江城搞的工程更大,他当时担任靖江城防司令。认为北门偏在西北角,不利于和季市、黄桥沟通,决心重开新北门,南北修一条公路。为此他亲自开会动员,在正北方向开了新北门,城内部分居民限期拆迁,一律不给补贴,他军权在握,谁又敢反抗?所以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任务。拆迁百姓是敢怒而不敢言。当然,修的路只能走一辆汽车,而且是砂石路,因为那年10月是蒋介石60岁寿辰,就称之为“介寿路”(即今人民路)。新北门定名为“欧阳门”,还请本邑书法家盛逸白题了字,这就多多少少有点个人英雄主义了。从此靖江城内就形成与东西路形成十字交叉,成为城内中心地段。同时他将位于靖城中心、县署东侧的南接县署前的南市河、北接县署后的北市河的一条纵向河道填平,筑成公路。看来是填河填出瘾来了。

1948年秋国民党整编102旅恢复原来的102师番号后被支解。102师番号授予在南京新成立的45军,原102师部分官兵也被调至新成立的102师。而在45军序列下新建的102师最后也在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中于安徽广德被歼灭。乘隙逃脱的部分黔籍官兵逃往贵州,最后参加了贵州部队的起义。但副旅长欧阳书不知所终。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人来人往,叹世事无常,雄姿英发壮怀激烈登高极目,看江山如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