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4月,林业局各个部门都往哈尔滨跑。

他们都需要向上级对口机关汇报工作。

沾河林业局到哈尔滨300多公里,来回都要坐火车,时间上也很长,没有两三天回不来。

机关上下对这样的汇报逐渐的减少了。

能省则省。

除非是必要的汇报,否则就信件走邮政吧。

太耽误时间。

经过这段时间的忙碌,秦光明预定的家具都完工了。

手续走了一圈,钱款跟随票据进了家具门市的账目。

而家具从细木车间的库房直接就送到了秦光明的新房里。

大衣柜和写字台梳妆台摆在了里间。

外间则摆放着五斗橱、沙发和茶几。

靠边站饭桌靠墙而立。

四个方凳也靠墙一字排开。

橱柜比较矮小。

还得做个木架子。

这对秦光明来说太简单。

让胡大力用边角料做一个送来。

橱柜摆在木架上。

这样碗筷盘子就有了放处。

家具到位后,秦家朱家都到新房看过了。

老秦表示给儿子填补些东西。

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都填上。

朱大龙却很是慷慨的说,自行车他来,算他的陪嫁。

朱虹偷偷给秦光明打眼色。

他就知道,这一定是朱虹的杰作。

三转一响已经齐了,两家人商量起登记的事。

秦光明过了五一就满20周岁了,他俩就能正式登记了。

结婚的日子也商量了,就定在国庆节。

老秦和朱大龙的意思是小小的操办一下。

毕竟儿子闺女结婚是件大事。

对于这个安排,秦光明和朱虹没有啥异议。

俩人年龄到了,总是这么拖着也不好。

房子、家具都齐了,该结就结。

五一刚过,秦光明就去经销站找李荣华开介绍信。

办理结婚登记得去德都县民政局办理。

登记需要单位的介绍信,还得两人的户口本。

缺一不可。

李荣华一听俩人要登记了,很是欣喜。

“哎呀,你们的家具都弄齐了吧?”

“差不多了。”

“那就好啊!要是大嘴能跟你一样定性就好了。”

李荣华愁眉苦脸。

他散给秦光明一根香烟,自己也点上一支。

“你说,他说跟张洁分手就分手。这姑娘现在看见我就哭,这可咋整?还在一个单位,我可愁死了。”

这咋办?

李大嘴就是这样,走一路掰一路,属熊瞎子的。

秦光明也没好主意。

李荣华发了一阵牢骚,给他开了结婚介绍信。

盖好了公章。

“啥时候去啊?”

“明天。”

“行,去吧。”

朱虹也在门市部请了假。

当天下午,两人在职工医院做了婚前体检。

这年头的结婚证就是一张纸,连双方的照片都不需要,因此,拍照片的事办了证都来得及。

第二天一早,他俩就坐车去了青山镇。

蔡家岗到青山镇有30公里,坐班车也得一个半小时。

等俩人晃悠到县城,已经是上午十点钟了。

五月初的东北虽然正是春播的季节,大田里也就化出十五六公分的深度。

早晚还很清冷,有时候还会出现倒春寒。

个别年头,在五月底还会把麦苗冻死呢。

城外的荒甸子黄绿夹杂,树木泛绿。

可树根下,背阴坡还残留着一堆一片的积雪。

秦光明和朱虹都是第一次来青山镇。

看着街道两侧低矮的砖房,偶尔能见到一两栋四五层高的苏式楼房,四四方方。

显得鹤立鸡群的样子。

跟北安县比,确实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民政局就在县政府的旁边。

其实这就是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处,民政局的办公室在县政府大院里。

在登记处的门外站着七八对要结婚的青年男女,个个脸上喜气洋洋。

等轮到秦光明和朱虹,他俩已经站了几十分钟了。

身后的队伍越排越长。

把相关手续一一提交,窗口里的大姐拿过一张表格,让俩人填写。

朱虹从包里掏出一把糖块,塞进窗口。

“姐。请吃糖!”

“哟,祝你们幸福啊!”

大姐乐呵呵的把糖块往抽屉里一划拉,前后态度判若两人。

她在一张红纸上写写点点。

很快就递了出来。

“呐,拿好结婚证,现在你们就是合法夫妻了,受法律保护。”

朱虹接过结婚证,站在一边左看右看。

秦光明掏出2毛钱,付了工本费。

“结婚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