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30年四月。

最近一段时间,这座叫做B城的城市里接连不断地发生了许多怪事,让很多人不得不相信“灵异事件”这一说法,就连那些原本坚定地反对这些“迷信”说法的人们也开始动摇起来。某天晚上,全城有超过一千人看到:在CBD明亮的霓虹灯背景中,有两个人(如果可以姑且称他们为“人”的话)像电影里的超人一样极快地飞上了中格樽的楼顶,看起来他们好像没有重量,过了一会儿这两个人又从楼顶翩然而下,脚不沾地儿地消失在城市的茫茫夜色中。另一个晚上的八九点钟,有人报警在那所众所周知的著名鬼屋里正在发生杀人事件,当警察包围了这栋房子的时候,从开着灯的房间窗帘上依然皮影戏一样映出很多人的画面,里面传出或男或女的凄惨哀嚎,等到全副武装的警察冲进去之后,所有声音霎时沉寂,窗帘上的影像也一瞬间全部消失,冲进去的警察只看到一个个灯光全开的空寂寂的房间。看热闹的人们或围在那座建筑的周围,站在马路上、马路牙子上、绿化带中间或者附近的胡同里,人群的边缘不断挤压着警察拉出来的警戒线;也有人欲穷千里目,登上自己的车或别人的车以及公交车的车顶,或者像猴子一样爬上附近的树木、电杆,或站在附近高层商场、写字楼的窗口里(有的人还拿着望远镜),观看了警察从包围到撤走的全过程。还有一个夜晚,住在北边的人们在睡梦中听到门外马路上急行军的声音,嚓嚓嚓嚓、嚓嚓嚓嚓,好奇的人们悄悄地起来观看,但他们只看到马路对面一双双和自己一样好奇的眼睛,以及响着嚓嚓声的空荡荡的马路在无风的黑夜里泛起阵阵尘土。

这段时间里,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很多。然而这些事情在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眼里多少有些捕风捉影的意味,就像有人说见到了UFO,虽然总有人赌咒发誓言之凿凿地说是自己亲眼所见,打包票说这事儿百分之百是真的,但听的人总觉得毕竟是隔了一套耳朵嘴巴,所以也就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你说你见了,你给我拿出个证据来,谁也拿不出来,所以人们也不太当真,就像是看了一场恐怖电影,出了电影院这事就算过去了。但是有一件事(准确地说是一类事)却真的令人们感到不安了:那就是发生了几起人身伤害案件,这些案件大都发生在傍晚和夜间,被害人走在街上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被人拿什么东西刺了一下,放了点血,作案人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甚至压根儿就没人发现作案人。有一个受害人伤得有点重,在送医途中因失血过多死亡。这些事儿跟之前那些喧嚷得热热闹闹的事儿不同,这可是扎扎实实的流血事件。你要证据吗?有啊,受伤的人还躺在医院里呢,死人的尸体也一直放在东园公墓的停尸间。

关于这些事件,警察部门收到了众多目击者的报告,但奇怪的是大多数是对受伤者的描述,却绝少对袭击者特征的详细描述,仅有的一点描述也颇语焉不详。据说,警察部门已经收到了上峰限时破案的要求,但鉴于证据的缺乏,实际的进展却极其有限。这种情形的影响远比表面上看到的要严重得多,因为在人们心里,已开始对警察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产生怀疑。还有的人开始寄希望于传说中的传奇英雄,他们总是在关键时刻借助某种神秘的力量拯救世界。有人说,那些在中格樽上飞来飞去的,可能就是超人。

楼顶飞人、鬼屋喋血、夜鬼行军那些事件发生以后,雷明心里多少有些小开心。

雷明是《新新闻》报社的记者,负责跑都市生活版块的新闻,多数是那些家长里短、社区献爱心、井盖受损伤人之类的小事件,不像娱乐板块那么风光,也没有经济板块那么高格,搞得雷明越来越觉得情绪低落,兴趣索然。这些事件一出来,雷明立即发现它们是不错的新闻来源。虽然这样的所谓“灵异事件”没法直接写进新闻稿,但是搞新闻的人最善于寻找角度,总有办法让自己的稿件和这些事挂上一点边儿:鬼屋闹鬼不能写,有人报警惹来了警察总是千真万确的吧?中格樽飞的是人是鬼不知道,可全城最高的建筑中格樽的安全总能挖出点可写的话题吧?再到后来出了伤人事件,雷明依然是第一时间追上去抓新闻,这十几起事件的当事人或者家属他至少接触了十个,接连写出了好几篇反响不错的稿子。玩速度,报纸玩不过网络;玩深度,才最能体现报纸的价值。一时之间,雷明在报社里的地位明显提高,在读者中的人缘也迅速增长,让雷明真正找到了点做记者的感觉。

然而好事不长。最近,翟主编连续好几次找他谈话,说市委宣传部和新闻局的领导都和报社打招呼,要求多写点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生活美满的内容,批评《新新闻》社会生活版面内容太负面,太血腥。因为要对上级批评有一个表态,所以报社除了责令主编作出书面检讨之外,还给了雷明一个警告处分。

唉,真是没新闻也难,有新闻也难,当个小记者,怎么特么这么难。

人哪,说来也真怪:你越是别扭,就越有别扭的事找上门来,雷明竟亲身撞见了一起伤害事件,一个三岁多的小男孩在袭击中受伤。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