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了崇祯皇帝的生平,向道已经确定,这位九成九是穿越者。

但他仍有疑惑。

崇祯继位后的每一步几乎都走对了,显示其对明史相当熟悉,但对一个穿越者来说,又缺了点什么。

是科学技术!

一百多年过去了,大明的天空依然是蓝天白云,空气中没有一丝工业的味道,反而洋人能在大明家门口耀武扬威。这一百多年里,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

“崇祯皇帝还做过什么事吗?比如发明什么东西,提出了什么学问?”向道继续问道。

“有,有的!”刘洵说道:“崇祯皇帝制定了简化字,还发明了识字拼音跟标点。”

“……还有呢?”

“还有好多学问!他说咱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有……还有什么万有引力?我记不得了。对了,他还说人是细胞组成的,人生病是因为细菌,用白酒能给伤口消毒。连洋人都说崇祯皇帝是大学问家呢!”

“这些学问你学过吗?”

刘洵摇头道:“没学过,都是听人说的。崇祯皇帝曾编纂了一本书,叫做《科学通识》,广布天下,还让科举考他的那些学问。

但就考了一届,好多士子搞不懂那些学问,交了白卷,士子们都很恼火。

第二年崇祯皇帝就驾崩了,盛平皇帝继位后,还要继续考那些学问,孔家的族长知道后硬是生生气死了。

大臣们全都上疏反对,还有阁臣要辞官,后来盛平皇帝就把那些学问移出了科举。”

“然后呢?”

“然后那些书大多都销毁了,而且那些大儒跟士子们盯得很紧,谁学了就要挨骂,都怕再把那些学问加进科举。

后来那些书不知怎的被欧罗巴人学了去。前些年朝廷让西洋人打的好惨,有人引入西学,才发现好多内容都是崇祯皇帝的学问里有的,这才开始有人研读起来。”

听到这,向道险些没岔过气去。

他心中只觉得愤怒跟惋惜,好不容易碰到个穿越者,有机会让华夏率先进入工业时代,结果竟让一帮官僚跟腐儒给毁了。

至少在此刻,向道对那些守旧的士大夫们产生了深切的厌恶。

可事实上,他此时并未意识到,自己在看待这个问题时已经预设了立场,即:穿越者的行为都是进步的,而文官士大夫们的反对都是在维护自身统治的恶行。

直到后来,当向道看到了那本《科学通识》,才发觉自己当时的认知有失偏颇。

所谓的《科学通识》,其实更像一本百科全书,还是儿童版的。

通篇都是不准确或者残缺的定律跟结论,极少有推导过程跟公式,更要命的是很多知识点是残缺或者孤立存在的,没有前置理论基础,完全不知道怎么得出的结论。

譬如万有引力定律,那本书是这样描述的: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物体质量越大,引力越大。

然后又举了苹果落地跟地球绕着太阳转的例子。

这就是这本书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全部描述。

这样的科学素养,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向道后来揣测,那位前辈要么是文科生,要么穿越时年龄挺大了……不然没办法解释他怎么把高中知识点忘得那么彻底。

对明朝人来说,让他们相信这本书那充满玄学特征的结论,就跟让后世大学生相信巫术能治病一样艰难。

但是,当这本书传到已经在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产生的效果却完全不同。

那时的欧洲科学界已经建立了科学的研究体系,还有了伽利略跟牛顿等人的奠基,理解那些残缺的知识点并无难度。

于是,崇祯的那本书事实上成了欧洲科学界的灯塔!立刻引发了科技爆炸。

在极短的时间内,欧洲的科技水平向前跳跃了整整一个世纪。

但是,疑惑依然存在。崇祯之后的这一百多年,大明就没有跟西方交流吗?为什么还是落后了,大明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些显然没办法从刘洵口中得知全貌,还得他亲自了解这个时代才行。

当然,这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你去过松江府吗?”向道又问。

刘洵摇头道:“没。不过我堂兄前两年去过,听他说,现在那里有好多洋人,长江口还有冒黑烟的军舰呢。”

“那你堂兄有没有说,松江府都有什么新奇玩意儿?”

“说过,松江有烧煤就能跑的火车,还有扯一根线就能千里传音的电报机,还有……对了,还有不用点火的电灯。”

“有汽车吗?就是一种在马路上跑的铁壳子车,像马车那么大,烧油就能跑。”向道问道。

刘洵摇摇头:“他没说过。”

“那天上飞的机器呢?有吗?”

“啊?还有机器能在天上飞?”

向道闻言松了口气。

现在看,蒸汽轮船已经有了,电力也开始应用。

但无线电报机,汽车,飞机都还没出现,那么科技水平就大概相当于原时空的十九世纪中后期。

情况不算太差,这个阶段的科技树还很稚嫩,追上并不算难。

向道本想再问一下崇祯皇帝之后的历史,但山洞外的脚步声打断了两人的聊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