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你们想跟奶奶和爸爸一起生活?”
要是真有那种想法,她也可以成全。
俩孩子齐齐摇头,倩倩抱住亲妈的胳膊,黄淑文疼的嘴角一抽。
“妈我跟你一起,你去哪我就去哪。”
王家宝也扑上来,“我也跟妈妈。”反正他爸平时也不管他,就是有点想奶奶。
一向俩孩子的日常生活,都是亲妈照顾,都习惯了。
再说,俩个还是知道好歹的,后妈哪有亲妈好。
黄淑文拍了拍王家宝,“你要是想看奶奶姑姑他们,放假了妈送你过去,平时可以给他们打电话。”
跟王倩倩不同,王家宝在王家一直是备受优待的那个。
有感情很正常,黄淑文也不会不让孩子跟亲人来往。
王家宝小心地看了看他妈/的脸色,嗯了一声,心情莫名雀跃。
以后他既可以在市里玩儿,又可以让奶奶和姑姑家的表哥表姐们带着玩儿,淘气了他爸再也打不着他了,他可太幸福了。
少了虎爸多了个虎妈,王家宝的轻松日子比他想的少很多。
王倩倩默默抱紧了她妈,什么也没说。
她奶奶和她姑一样重男轻女,她只想跟着亲妈一起。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放假了,黄淑文也不准备让两个孩子回镇上上学了。
开学王倩倩就读初中了,市里跟镇上小学的教学内容还是有差距的。
教材一样,但是市里小学从三年级开始有英语课,更不用说,很多家长早早开始,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
俩孩子想在市里入学跟上进度,这个暑假少不得补补课了。
之前两人的程度她已经摸了底,市区买课本和辅导书也方便。
所以,第二天黄淑文带着俩孩子,先去了新华书店,全套小学课本,全套初中和高中课本,并一些练习册辅导书,还有两个孩子自己挑的课外读物。
钱花了不少,黄淑文一点不心疼。
最后书太多,直接叫了三轮车,帮着运回了小区。
新房子在三楼,最高七楼,没有电梯,最后娘三个还有三轮车主一起,跑了好几趟,终于把书搬回了家。
让俩个孩子在家整理书籍,她继续雇佣这辆三轮车,先去了一趟商场,买了床上用品和厨房用品,一车拉回了家。
同时在商场定了家电六件套,冰箱彩电洗衣机热水器燃气灶油烟机,明天商场送货上门,并安装。
然后去了家具市场,挑最简单款式的实木家具,一口气置办了齐全,都要的现货,多给点钱,办了个加急,下午都给送过来,并安装好了。
房子是三室的,没有公摊的那种,一百多平就看着十分宽敞。
两个朝阳的卧室,黄淑文和女儿一人一个。
王家宝住北向的小卧室。
客厅比较大,黄淑文按照尺寸买了两个大书架,靠着一侧一整面墙壁。
书有地方放了,原本看起来小山似的书,还没装满半个书架,索性给两个孩子一人分一部分下面,整个上半部分,相当于一个书架的空间都是她自己的,各自放自己的书,互不干扰。
小学部分基本上都是王家宝的,初中部分书籍是王倩倩的,高中和一些参考书,都是黄淑文的,娘儿三个都是有书的人了。
客厅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放沙发电视边柜,算是个休闲区。
另一部分靠近阳台,大一些,采光更好一些,放了一张大实木书桌和四把椅子,娘儿三个用很富裕。
这是学习区。
中间用斗柜鱼缸和绿植隔断。
原本房子装修就是以白色为主,黄淑文买的家具也以原木色偏现代风格,整体看起来倒也清爽。
两个孩子对新家还有些陌生,王倩倩到底大些也懂事,帮着照顾弟弟,看着工人进出搬东西,参谋东西摆放位置,倒是十分得用。
忙活了一天,花钱如流水,晚上躺床上,黄淑文都快累瘫了。
床品也洗不上,先用两天再说吧。
明天还有一些东西要买,起身又详细罗列出来,怕忘了。
两个孩子还没从爸妈离婚的阴影里走出来,就被新家的一系列变化弄的目不暇接,即稀奇又兴奋。
新生活,看起来也不错。
第二天,没有煤气灶,出去买了点早餐,包子油条豆腐脑还有小菜和粥,虽然简单却丰盛。
然后带着俩孩子去小区外头的超市,按照清单采购缺少的生活物资。
这个活儿,俩孩子都爱干,顺便夹带点私货,黄淑文也没说什么。
反正两只也快活不了几天了。
对这个城市这个时代,黄淑文还不是很了解。
所以,最近几天,她打算带着孩子们各处走走看看。
两个孩子虽然生在富裕人家,姑姑们也都是城里人,其实家庭教育还是比较传统的。
镇上上小学,没报过什么兴趣班,偶尔寒暑假了,可以进城去姑姑家呆两天。
三个姑姑家的孩子都比他们大不少,也玩儿不到一起去,所谓呆两天,就是呆两天。
亲爸不着家,亲奶打麻将,亲妈受气包没见识没文化,没人认真关注过孩子们的学习和身心。
所以,城市里的一切,对两个孩子来说,还是十分向往的存在。
暂时不缺钱,孩子的学习也在自己能力范围,再琢磨一个合适的工作,有一份差不多的收入,黄淑文对新生活也有些向往了。
母子三人一人两大包东西,从超市出来,刚走到小区门口,迎面碰上了他们姥姥一家子。
钱大春带着俩儿子,来讨债来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