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婆婆生日是元旦前一天,一般都是趁着元旦大家回去过节,一起过了。
至于新孙子过百日,本地习俗,大多办满月,百日一般给孩子拍照留念,自家兄弟姐妹一起吃顿饭意思意思。
离开石桥镇半年多了,孩子们忙忙碌碌的,过去的不愉快逐渐淡忘,倒是想起不少在王家的好来。
黄淑文自然不会阻止孩子回去看望亲奶亲爸。
但是也不会让孩子单独回去,所以打算早上送孩子回镇上,俩孩子在王家住一晚。
至于第二天王兆刚送孩子回来,则是他自己提出来的。
头一天,王兆刚忽然不知怎么,跑去学校看了看俩孩子,让孩子给传话回来。
估计当时看孩子才意识到什么,每个孩子塞了一百块钱,孩子们回来都上交了,黄淑文让他们自己收着。
送孩子回石桥镇,黄淑文看着孩子进了王家大门,就转身走了。
相信王家婆媳都不想看见她,前夫也一样,还是各自欢喜吧。
娘家也不想回,买了点点心水果,径自去了陈三姑家。
离婚的事情上,陈三姑帮了不少忙,一直忙着,也没机会看看陈三姑。
陈三姑一看是便宜侄女,简直有些不敢认了。
模样气质,简直大变样,跟她想象中的,离婚独自带俩娃的凄苦女人,完全是南辕北辙。
“哎呦,英子啊,这真是。。。。。。越活越年轻了啊,比刚嫁到镇上还好看了呦。”
“三姑你夸的我都不好意思了,一直想来看看你,不得空,今天送孩子来她奶奶家过节,过来瞧瞧三姑。”
陈三姑一家三口都在,黄淑文一一打过招呼,“表弟明年要高考了啊,学习紧张吧。”
“哎呦,他啊,就知道玩儿,我也不指望别的,能考上清山工学院我就满足了,还离家近。”
清山市有一家二本院校,即清山工学院,以机械制造专业闻名,毕业的学生,很多进入清山那两家国企机械厂。
在清山市人看来,是个很不错的单位了,一般想进去,还不容易呢。
但是最近两年,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陈姑父是个老师,平时倒是沉默寡言,陈三姑是全家嘴替。
仔细询问了黄淑文带着孩子离开后的生活,啧啧有声,暗自打量这个便宜侄女一番。
“你是个争气的,看你气色这么好,人也漂亮了,我就放心了。孩子们将来出息,你也没白费了心思,挺好。”
“如今离了那家人,倒是更舒心,日子越过越好了。”
黄淑文没说自己写文章赚钱的事儿,只说在自学考文凭,在城里也好找个工作。
陈三姑倒是没多想,当时王家给抚养费她也看见了。
那么多钱,陈三姑觉得,侄女就是不工作,也是够娘儿三个用了。
将来女儿嫁出去,儿子娶媳妇的房子都有了,一眼看过去,这个侄女就没有什么操心的大事儿了。
越想越多,她都有些羡慕了。
普通人家过日子,多少发愁钱财的。
尤其儿子结婚买房,都是大头。
就连她家,将来儿子真要进城生活,他们两口子省吃俭用的,攒了这么多年的钱,就是加上婆婆留下的东西,连如今侄女那房子的十分之一都不够。
她后来可听王家说了,给这个侄女娘儿三个的房子,是市里最好的地段,装修后要二十万出头呢。
乖乖,她家要不是婆婆去世给留了点东西,就凭老公每月二百多工资,这辈子也攒不够给儿子买房的钱了。
聊完黄淑文的近况,陈三姑忍不住开始八卦王家近况。
“你是不知道,你走了后,那姓李的狐狸精就留下来了,没几天就去扯了证。”
“开始几天你婆婆还出来吹呢,说这个儿媳妇怎怎么嘴甜会来事儿,肚里的孩子看了,是个男孩,就是各种好吧。”
“没几天,托人找了她远房侄女来家里当保姆。听说,那狐狸精,家里活儿一手不碰,人家才是来当少奶奶来了,也就是你傻,在他们家,跟老黄牛似的,伺候一群白眼狼。”
“你那原来的三个姑姐,回来端架子说了狐狸精两句,结果被人撅回去了,就连刚子都向着狐狸精。”
“听邻居说,人新媳妇说了,“你王家也是个有钱人家,又不是那揭不开锅的,非要大着肚子的儿媳妇楼上楼下跑的做家务,存心想她一尸两命不安好心。”总之,厉害的很,三个姑姐根本不是对手。”
“吵的太厉害,刚子都不耐烦了,最后杨秀玉才找了侄女当保姆来着。。。。。。”
“后来坐月子,都是她娘家妈来伺候的。。。。。。”
从陈三姑这里,黄淑文听了许多王家的八卦。
总之,李美玲在王家除了婆婆还有点忌惮,三个姑姐都靠边站了。
如今生了儿子,更是站稳了脚跟。
陈三姑兴致上来,不让黄淑文走,留着吃了午饭,黄淑文才坐下午公交回了市里。
回到家的时候,天都有点黑了。
一进小区,就觉得身后有人,转了个弯,猛然一回头。
还是个熟人,也不算熟,一面之缘,李美玲那个堂哥,光头李六。
黄淑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