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王倩倩,一点没有保留地,把她的学习历程,当着全班四十多同学的面,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出来。
跟学生们听个稀奇不同,班主任李老师是搞教育的,教书将近二十年,见过名师不知凡几,但是都觉得差了点意思。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王倩倩的家长不一般啊。
黄淑文自己没觉得怎样,但凡认识她的,没有不点赞的。
主要成就包括但不限于:农村初中毕业,一路拿到研究生学历;农村幼儿园教师,做到城里小学教师,各种职称拿到手软,最后正高退休;凭一己之力,把市里一所普通小学,不到十年之间,提升到了重点小学,进一步提升了,周围一大片平民区的房价。
那些不限于的成就,就是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
退休之前,各行各业出息的人,都有她的学生的影子。
更不用说,在市里,黄淑文出去买东西,都得戴个口罩,比明星都夸张。
不然那钱根本花不出去。
不但钱花不出去,随便出去溜达,被人认出来,塞东西到你拿不动,还会帮助送货上门。
问题是,塞东西的不都是学生家长,或者毕业长大的学生,更多学生的爷奶七大姑八大姨,她都不认识。
人家也不都是卖东西的,很多看见身边有卖什么的,也不问价,顺手就买了就塞过来。
至于卖东西的,更顺手,一个推车卖橘子的妇女,拉着小半车橘子愣是鸟悄地跟在她身后,送她家去了,直接搬筐,扔下就走。
吃了半个月橘子,包括送人的一多半,牙都倒了,人都快成了小黄人了,也不知道是谁送的。
这种事情都波及到她女儿了。
娘儿俩出门都养成了戴口罩的好习惯。
黄淑文虽然听了不少夸奖,她觉得都是吹捧。
自己就是认真干好本职工作罢了,拿一份不错的工资。
总得对得起那些跟自己求学六年的孩子,一年级接手的时候,都是一张张白纸,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授更好的学习方法,是她的本职工作和责任。
三岁看老,黄淑文兢兢业业,一点不敢马虎。
她自己靠学习改变了命运,希望她的学生也能从学习中,得到更好的人生。
至于开课外班补课,工作都够忙的了,没必要。
因为先天资质不同,有些学生确实很难提高成绩,黄淑文使出浑身解数,实在力所不能及了,才会另谋生路。
所以,她的学生,有小学没毕业就去体校,多年后拿了世界冠军的。
有因为家学渊源,出去留学后继承家业,成了名厨,连锁酒店开遍全国的。
更不用说成为画家歌唱家,从事各种艺术行业的。
初中毕业后,考上重点高中的,都是普遍操作。
节假日来看她的学生,更多。
所以,所有在黄淑文眼里,平平无奇的操作,其实全靠同行衬托。
她自己只想尽量对得起良心罢了。
李老师听了王倩倩的学习经验分享,觉得,分享给学生们远远不够。
找王倩倩谈话,“王倩倩啊,这周五打扫完卫生,就放寒假了,周五晚上开家长会,能不能请你妈妈说说经验啊?你晚上回家给老师问问你妈妈,看她同意不同意。”
老师的话必须听,王倩倩当即答应,“好的老师,我回家就问,明天就给您回话。”
王倩倩觉得问题不大,她妈妈那么聪明漂亮,又那么重视学习,一定能同意。
事实上,黄淑文确实不反对。
敝帚自珍这种事儿,不是她的性格,多交流才能共同进步嘛。
前世为了提高教学能力,她从来不耻下问,从来不吝啬把自己的心得分享出去。
再说,女儿的同学学习好了,对女儿也有好处。
在给女儿开家长会之前,得给王家宝开一场。
小学放假早两天,王家宝后天放假,明天晚上开家长会。
班级有两个跟他并列第一,全校四年级并列第一的,一共五个。
所以,显得王家宝这个全校第一,没有他姐姐那么显眼了。
王家宝也有些郁闷,可他三科都是满分,也没有提高的余地了。
还是姐姐好,科目多啊。
原先不那么喜欢学习的王家宝,忽然盼望早点读初中了。
当然,王家宝也没郁闷多久,过完年开学不久,就有他显身手的时候了。
尽管在班级三个第一中不那么出奇,但是其他都是女生的情况下,王家宝还是很得老师的喜欢的。
尤其班主任跟他二姑王雪梅的关系不错,更是另眼相看。
当着班级四十多个家长的面,很是表扬了王家宝一番。
黄淑文与有荣焉,愉快地应邀上去分享育儿经验。
虽然育儿时间不长,经验还是有不老少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