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平时人缘就好,被黄淑文调理的落落大方,很快三人就有说有笑了。

其实王倩倩平时跟这两人来往的并不多。

她是班级的头部人物,董明明对学霸无感,更多跟几个喜欢运动的男孩子一起混,成绩倒是中游晃荡。

陈曦因为成绩不好,虽然不是倒数,却也是中游偏下,跟在小学时候比,落差太大,长得也普通,人越发沉默内向,在班级属于小透明一般的存在。

其实她也没那么差,因为王倩倩所在的班级,是二中两个重点班之一。

学苗好,老师拔尖,不少有关系的家长,就把孩子塞进去了。

陈曦就是塞进去的,所以,心理上就有些自卑。以至于,恶性循环了。

俩孩子在家就被家长叮嘱了,到了同学家,听倩倩妈妈的。

本来还有些紧张,可很快发现,其实王倩倩家氛围十分轻松舒适。

倩倩妈妈更是十分亲切,一点不像自家父母那么疾言厉色,三句离不开学习。

一起吃了水果,聊了会天,就彻底放开了,很快打成一片。

对王倩倩拿出的寒假作业计划,也没什么意见,作业么,总要写的。

有学神一起写作业,不会的还能当场就解决了。

至于王倩倩要上补习班的时候,因为只有数学补习班了,另外两人打算一起去了。

钢琴和武术课,每周一节,倒也不耽误什么。

所以,他们学习时间,除了去补习班的时间,一天几乎都要在黄淑文这里了。

俩孩子倒是想按照原计划来半天,黄淑文良心上过不去。

收了人家那么多钱,怎么也得出点成绩不是。

所以,在三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黄淑文坐一边仔细看了两人的期末试卷。

估计刚放假,书包都没动呢,各种试卷都还在包里。

一一看过后,心里有了底。

董明明脑子更聪明一些,就是有些粗心大意,还有犯懒,不喜欢背诵,或者说,不喜欢学习。

但是人家真没有短板,提高成绩应该比较快。

至于陈曦,就要麻烦一些,这孩子成绩差的很平均,看起来似乎不偏科,其实逻辑思维能力差,导致数理化学习费力。

阅读理解能力也不高,语文成绩也一般。

唯一好一点的是英语,也好的有限,看出来也没怎么用心了。

却不能说人家智商也低,根据黄淑文的经验,绝大多数智商都差不多。

特别笨的,和特别聪明的,都是少数。

不同人的智力体现不同。

不同人也需要不同方法罢了。

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黄淑文倒也不担心,见过多少不如陈曦这种的,习惯就好。

她一直觉得,小学和初中知识,还没到考验智商的时候。

如今有了王倩倩这个小帮手和榜样,俩孩子家长这钱,绝对物有所值。

也幸亏家里的书桌宽大,三个孩子,加上王家宝,一边两个,挺宽松,还有两头空着呢。

孩子们学习的时候,黄淑文就坐在靠窗户的一头,背上晒的暖洋洋的,开始再撸一遍初一年级教学大纲。

副科不用管,主课语外数,语文内容不多,可以补充历史或者地理,挑有趣的地方,进行记忆能力训练。

语文能力,还是以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课本就够了。

还有数学等,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内容不深的时候,成绩提高会比较明显。

。。。。。。

本来黄淑文以为多了俩孩子,会忙碌一些。

没想到,因为三个人调整了补习班和少年宫课程的时间,居然可以同时行动了。

王家宝更是乐不得跟着大哥哥一起,根本不用黄淑文接送了。

也就午饭一起吃的时候,要多做一些,两个孩子家里还经常让带一些熟食肉蛋过来,也没怎么费事,就是多煮一点饭的事儿。

没多久就要过年了,商定好二十九到初五休息,初六继续一起补习。

如今俩孩子回家直接说补习了,以前还以为就是跟王倩倩一起学习呢。

结果,没几天就发现,王倩倩妈妈好厉害,别的暂时他们看不出来,可讲语文好有趣,每次都听的意犹未尽,写作文其实也没那么难了。

英语也说的跟外国人似的,可真好听,羡慕王倩倩。

孩子愿意去,两家家长都高兴。

刘老师看了孩子拿回家的卷子,是黄淑文给他们出的数学练习题。

看起来不难,一张手写复写纸复印的卷子,就一个题型,从各个角度出题,由浅入深。

刘老师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能感觉出,有点厉害。

别说做这些题,出题就够动一番脑筋了。

她拿给了她一个教高中数学的朋友看,朋友很感兴趣,想让她介绍出题人给她认识,刘老师没同意。

笑话,好不容易把孩子塞过去了,还搭了一个,可别再节外生枝了。

至少等寒假过去再说吧。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