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那个前台接待的小姑娘,和两个老师,还有一年前买下的原补习班的大院别墅。

价钱比市价便宜三成。

家长只肯收七成房款,这家孩子就是林斯达,跟黄淑文学习,后来更是跳级成了王家宝姐弟初中同学,今年也参加了中考。

并且不久后继续跟姐弟一起,考上了清山市第一高中,成绩名列前茅。

林家感激,更是托人,把姐弟俩调到同一个班。

本来姐弟俩不一定同班。

黄淑文都没想那么多,知道情况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说想让孩子各自独立锻炼一下,是不是有点不知道好歹?

补习班少了,黄淑文并没有真轻松多少。

高中阶段才是真绝色啊。

小学初中的知识,都装她心里呢,高中却不敢大意。

虽然之前已经提前学习了两三年,但是想拿高分,既考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验智商,还考验运气。

她基础知识掌握就不用说了,智商普通,运气不确定。

随便做一套高考卷子,很少有能得满分的时候。

尤其在知识掌握程度上,黄淑文还有强迫症。

要全面,既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

所以,为了方便两个孩子走读,她买了车考了证,每天早晚接送孩子上下学,回家娘儿三个一起学习。

清山市一高去年就搬迁了新校址,去高新区了,驾车单程将近二十分钟。

不走读,就要住校。

不得不说,家长还是做了件好事,俩孩子同班,确实方便了许多。

至少上下学大多数都同步了。

只是,在姐弟俩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一个年级第一,一个第二后,黄淑文又多了个关系户高中小班。

大多数是熟人。

出来混总要还的,拿人的手短。

何况人家还交学费。

这回严格控制了数量,只招收了一个小班,偶尔有插班的,数量不多。

毕竟高中了,科目多,重点高中不缺名师。

黄淑文的教学方法,跟从小学和初中开始跟她学习的学生,更容易适应。

名师众多的高中,黄淑文就像一滴水,进入大海,就不显眼了。

高中汇聚了全市的好学苗,黄淑文特意控制之下,跟她补习的一直比较少,大多数都是小学初中过来的。

所以,虽然高中学习任务重,事实上,高中三年,黄淑文比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反倒轻松了一些。

身体也调养的不错,瘦的肉也补回来了。

主要是,除了学习,退休之前之后跟钱有关的大事儿,都解决了。

没有了经济压力。

就在初二那年寒假,一家三口去京城过的年,黄淑文给俩孩子在京大附近,一人买了一套房子,比原本计划的大了一倍。

新开发的小区,买了也没装修,只等孩子高考完毕再说。

每年过年,俩孩子还是去石桥镇王家过。

只不过,王家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了。

年年不消停,俩孩子都是三十过去,初二或者初一,就借口学习紧张早点回来。

高二那一年,前大姑姐王秋菊来见了黄淑文。

原本留在她那里的十万元存款,被王兆刚拿走了,就连她家,也被弟弟前前后后,借走了大半存款。

大多数公婆和丈夫都不知道,王秋菊这两年多了不少白发。

当初说好了,这个钱,孩子考上大学黄淑文去取,同时送还断亲书。

如今,法律上算是断绝了关系。

至少,王家的外债,或者其他破事,跟孩子没什么关系了。

其实王秋菊考虑过,自己拿钱给前弟妹这笔钱,如今前弟妹办补习班,据说挺赚钱。

俩孩子也挺出息,好歹维持着关系,将来弟弟也有个依靠。

可就在不久前,她拿家里钱给弟弟填窟窿的事儿爆发了。

公婆剥夺了她的财政大权,只负责进出货,不让她碰钱和账目了。

想最后给弟弟留条后路,也做不到了。

王秋菊黯然离去。

黄淑文没什么感觉,能做的,她都为孩子做了。

将来王兆刚需要养老,那时候俩孩子也成年了,就是他们的责任了。

王倩倩姐弟高三下学期开学不久,王兆刚逃债不知所终。

据俩孩子说,有一天他爸去学校看过两人,叮嘱两人好好学习考大学,就走了。

当时俩孩子也没多想,王兆刚也去学校看过他们两回,以为这回也一样。

哪知道不久后,王雪梅打电话询问,才知道他失踪了。

之前市里就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严打,黄淑文就有些预感了。

所以,后来听说王兆刚走了,她也没怎么意外。

那时候俩孩子正备战高考,黄淑文就没跟孩子们说什么。

哪知道,高考前一周,前婆婆杨秀玉带着孙子上门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