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蟾镇位于南国偏南部,因云蟾山而得名。
小镇建于荒山之中,少有外人到来,镇上多为佃农,以农耕为生,春耕秋收,若风调雨顺时,所产瓜果蔬菜,留下部分供全家吃食,剩余当做佃租,多退少补。
温老爷子是镇子里唯一的私塾先生,一手小楷写的极为工整,每逢过节,镇子上的大户们为求得彩头,便花银子请温老爷子写几副对联,得益于此,温老爷子一家过得还算富裕。
温老爷子一生清廉,早年结庐于镇西的云蟾山,自号静禅居士,后来便下山来到镇内,在当时的一名善官的资助下,开了家私塾,从此以教书为生,多年来膝下也仅有一子而已,温老爷子为这来之不易的血脉取了个文绉绉的名字,叫温行思,取自大道行思之意。
作为镇内唯一一位书塾先生的儿子,不出意外也是位读书人吧。但这天意弄人,这温行思从小便不爱读四书五经,却独爱算术,把温老爷子的算术都学过去后便分了家,跟着外来的商队一走了之,一走便是数年,再回来时居然攒了些家底,在镇子里做起了跑商生意。
温行思在镇子里安顿了下来,在温老爷子的催促下娶妻生子,开枝散叶,多年后膝下一女两男,老大温显玉,当年老大刚出生时,温老爷子便把这名孙子当成了继承人,势要把一生所学都统统教给宝贝孙子,但不愧是一脉相承,同样起了文绉绉名字的温显玉却没有继承温老爷子的文墨风骨,反而继承了老爹不爱读书的习惯,长大后给镇内的官老爷当了一名护院,差点把自诩为静禅居士的温老爷子气的不再静禅。
二女儿温金枝前些年经过温老爷子的撮合,嫁给了镇内一名镇官的儿子做小妾,头两年还会往温家送几两银子,到后来随着那名亲家官老爷的升官发财,搬到了郡城之后便断了联系,从此杳无音信。
老三名叫温俭,当年温老爷子为其起名时在不孝子孙们的身上吸取了教训,再加上对后代子孙已不抱希望,仅仅起了个俭字而已,寓意温良恭俭,另一层意思是希望子孙克勤克俭,莫要学那些官宦子弟一样伤家败财。
没想到这次竟时来运转,温老爷子抱着侥幸之心教这位小孙子读书习字,发现其有些天赋,后者虽然说不上一点就通,但是经过详解后便也会通彻,更重要的是小孙子能静下心来跟他读书学字,这让温老爷子大喜过望,这些年几乎把温俭随身带在身边,当做了最珍贵的宝物。
一家人各行各业,攒了些积蓄,就这样在云蟾镇立足了下来。
但是自从五年前的一场倒春寒,五月来还下起寒雪,年旬八十的温老爷子便再也没有醒来。
温老爷子死后,温家的收入便少了一大半,只余下一些生前写的字幅,家人变卖之后也值不了几两银子。
这几年又频发饥灾天祸,百姓们民风淳朴,大批青壮进了山干起劫掠生意,更有甚者聚众占了官府,行起义之事,温行思的跑商生意遭了劫掠,也干不下去了。
虽说生活不至于过不下去,但是相较之前还是落魄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