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们回国后,纷纷打问这种独轮车是从何处所购,知道这车子才几百个钱一辆,那还有什么说的,无数士兵涌进许氏商行,要给自己家里定一辆独轮车,还指名了必须是上郡第一车辆厂生产的。开玩笑,这东西太好用了,家里养牛羊马有困难,弄个牛车都没有牲口拉,独轮车可不至于没人推,这玩意儿轻巧,连个娘们儿都能推了几百斤东西就走。必须得买。

沿途的百姓也看到了独轮车的好处,王翦大军相当于为上郡第一车辆厂做了活广告,于是订单纷纷飞到了许氏商行手中。连带着张村的车辆厂一再扩大,最后不得不面向高奴县全县招募愿意务工的男丁。张村日常的人口也就密集了起来。张村繁荣一时无两。

不止是战争相关行动带来的独轮车订单。在欧冶子渊的推动下,寺工也大量采购独轮车。独轮车在寺工下属的作坊中应用极为广泛,现场物料的短距离运送其实是最适合独轮车应用的场景。有了独轮车,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寺工出产也大幅提升。

张苍则是通过对帝国运输行业的需求方面,论证了独轮车对帝国经济的影响和对帝国统治水平提高的作用,上书的题目是《独轮车论》,要求各个郡县普及独轮车应用,独轮车是一项战略物资。在张苍的论中,并未具体指称某一个商家的独轮车是最好的产品。但是此时全天下只有许氏商行和上郡第一车辆厂生产独轮车,许氏商行又设置了专人在各地打压仿冒者,所以这一篇论下来,朝廷形成对独轮车战略需求的共识后,许氏商行和上郡第一车辆厂仍然是独轮车产业的最大受益者。

从咸阳回来的这几年,光一个独轮车就闹得张诚无法分身。在张诚头脑里的技术体系中,有一个长长的名单,但是一方面很多内容都只能等到乱世不受管控的时候才能展开,还有很多也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眼下张村不缺物力,可是人力就实在捉襟见肘。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诚除了推动上郡地区的农业技术革新、扩大第一车辆厂的规模、完善手套厂生产、扩大蜜蜂养殖之外,并无什么大的动作。连砖厂和焦炭生产的事情都弄好的不死不活。

连造纸术这么重要的事情,张诚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去操作一下。和张苍、欧冶子渊的书信往来,一直还都是使用昂贵的丝绢进行。当然,贵也不怕,谁让张诚现在有钱呢,问题就是吧,这个丝绢用来写书信,手感不那么好。

这些书信往来的一个特点是,整个通讯的内容见不到一个汉字。所有内容都是各种图样和习题,张苍和欧冶子渊体谅张诚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所以干脆一个篆字都不写,只是画图、列算式。而张诚回复的内容也是同样风格。好在双方的认识水平都足够,一张图、一个算式,就胜过千言万语,几年下来,双方通讯的内容已经几乎涵盖了欧几里得几何的全部章节,和初等代数的大部分领域。这些通讯内容,稍微加上文字说明就可以成为一个学科的经典著作,而编辑这样的著作,张诚觉得张苍和欧冶子渊可能更适合。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工程师,所长在设计和工程,而张苍这样的人本就是了不起的学问家,能独立编辑九章算术的人,再编写一门代数学,没毛病。至于欧冶子渊,门下有无数徒子徒孙和一整个学派,就更有能力编写一套几何学教材了。等到这两本书完成,张诚觉得自己就到了开设一所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的时候了。

在这种忙着赚钱,无力从事科研和学术的悠游岁月里,不知不觉张诚就到了12岁,之前大将军蒙恬和张诚有过一个约定,要张诚满12岁就进军营做蒙恬的侍从。这日子近了,张诚的好日子也就快结束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