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启程前往库伦,亲自去拜访办事大臣。
同时,若然也开启了她在纺织工场的第一天工作。
自从上次目睹了纺织工场的繁忙景象后,若然心中便有个跃跃欲试的念头——为蒙古服饰的制作注入新的活力。
她曾留心观察过王府里王后和妃子们的服饰。她发现蒙古贵族都非常崇尚黄金,贵族女眷们都对镶嵌黄金的袍服和金色面料有着难以抑制的喜爱。在她们看来,金色服饰不仅美丽,而且是达官贵人地位和身份的标志。
郡王的王后,是清朝皇室的一位公主,以她为首的后宫都对黄金服饰乐此不疲。
然而,郡王本人是一个提倡节俭的人,他并不赞同女眷们穿着过于奢华的金饰服饰。因而,后宫的王妃们虽然有所克制,但是受到汉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汉族的服饰文化也深度地融入到蒙古人的审美意识中。她们仍然喜欢议论、模仿这类时尚的服饰。
新来乍到的若然,她首先需要了解生产与市场的情况。因此,她向额尔敦和陈八姑虚心求教,想从他们那里寻找灵感与方向。
工场总管额尔敦是蒙古普通贵族的家庭出身,会说汉语。蒙古贵族家庭出身的人许多从小就要学习汉语和满语。
额尔敦受到郡王的影响颇深,同样相当器重汉人的能工巧匠。因此,他的工场里就招募了不少灵巧的汉族工匠,还收留流落到蒙古来的汉族妇女,陈八姑就是其中一个。
额尔敦发现陈八姑不仅为人成熟稳重、聪明勤快,还精通老家宁夏地区所盛产的一种地毯的编织工艺。于是,额尔敦便打破常规,提协陈八姑当上协管,并要求她带领工人们,模仿创新宁夏的毛毯织造工艺。
凭借优秀的设计和织造,纺织工场成为旗内创收最丰厚的一个产业。
陈八姑原是宁夏府城人,在老家的毛毯工坊里做工。她的丈夫因在几年前犯了事,被流放到蒙古当苦役。陈八姑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业已出嫁,家中公婆更是都已离世。
她不愿一个人孤守在家乡,便打听到丈夫被流放到车臣汗部托王旗内的矿山里。她不远千里寻找过来,到旗内纺织工场里自荐做了女工,吃住都由工场供给。这样不仅能存下些工钱,还有机会见到自己的丈夫,于是她便也在蒙古安定了下来。
陈八姑心地善良、说话爽直,来了几年就学会讲一口流利的蒙语,能和当地人方便地沟通,还熟悉了蒙古文化,她跟若然讲了许多关于蒙古人在穿着服饰上的传统和时尚。若然听着,并将这些知识与自己以往的见识相结合,心中渐渐有了几分把握。
草原民族的服饰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逐步形成的,衣着特征以窄袖长袍和长靴为主,裘皮、毛毡和毛织物为服饰的主要材料。蒙古族服饰主要有长袍、腰带、靴子、帽子等。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