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市歌舞团这次真的拼了,包括编曲、录制、合成……在内,只用了七天就拿出歌曲小样。
陈石仔本来是有编曲分谱的,但想想还是不要给出去的好。
毕竟歌舞团人才济济,这首又是正歌,编曲模式相对固定,无非那几样堂堂正正的乐器。
要的就是堂皇大气。
小样出来,先送市里,市里报送省里,有实物一听,省里也被惊动了,能够争取春晚核心节目的歌曲。
就算改开排头兵的海东省,也是无法漠视的。
于是立即派人坐飞机飞往首都,在海东驻京办相关人员的协助下,很快联系上了节目组。
当天下午,消息就传回省里,歌曲被排定开场第一首独唱歌曲,这是给整台晚会定调子了。
省里很快做出指示,一周后在市歌舞团举办庆功会,分管文教卫的首长亲自出席。
歌舞团上下欢腾。
这些陈石仔还不知道,他正在练歌房里较劲。
和齐咏麟较劲。
“吐词,每一个字发音完整,‘在、这’几个字都要完整发音……”
未来校长脸色尴尬:“哦,石仔哥。”
万万没有想到,齐嘉俊的歌曲共情能力竟然差到这个地步!
六小只里,他排最后。
可能非专业人士不明白什么是歌曲共情能力。
打个比方。
看歌曲类选秀节目时,很多观众会发现,有些歌手歌唱的很好,甚至算得上出色。
评委给出的评价却并不高,于是“黑幕论”随之出现。
黑幕是有的,可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歌手的嗓音、唱功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歌曲共情能力。
有这么一类歌手,音色、音质、唱功都很了得,但他翻唱歌曲可以,唱新歌立即拉胯。
什么原因呢?翻唱,别人已经把对歌曲的理解展现出来了,歌手模仿就行。
因为音乐的共情能力差,于是这类歌手每一次都会竭力让自己和原唱,或者自认为发挥最好的一次尽可能一致。
所以,他们每一次都在模仿,而不是再次创作。
事实上,共情能力强的歌手,即使唱同一首歌,每次表演都会不同。
因为每次唱歌的心情不同,即使演唱同一首歌,他们都会因为心情、感悟不同,而在演唱时展现出来。
非专业人士很难发现,但专业人士,甚至听久了的音乐爱好者,其实是能分辨出来的。
如果不好理解,还可以再举个例子。
学生时代,每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朗读课文就是比班上其他同学好。
大多数同学朗读时如同念经,早读时那种读法,很容易让人入睡。
可那一两个不同,也没谁指点过他们,但他们朗诵课文、背诗就是有感情。
他们对断句,音调的理解就是比其他同学高一筹。
这是对文字的共情能力,和歌曲一样。
陈石仔以前和齐嘉俊的毛病一样,直到35岁左右,经历、阅历丰富了,对歌曲的共情能力才强了起来。
那么,共情能力差,但嗓音条件好的歌手,能不能成为歌星,甚至大明星呢?
可以,必须有强大的制作人愿意花精力调教。
同样,非专业人士几乎不知道制作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从工作内容上讲,制作人需要对整张专辑策划、统筹,需要对专辑的每一个步骤进行指导、监督,直至专辑完成。
但简单点说,制作人要结合歌手的情况,制作出一张,他个人对音乐理解的专辑。
从收歌、编曲、伴奏、和声到歌手演唱,录音、合成,这一切,都是制作人对音乐、对大众审美的理解。
当然,里面也可能包含很多人的意见,包括歌手。
但核心还是制作人的理解。
所以非专业人士不理解,金牌制作人在音乐圈里为什么那么厉害?
还是举例说明:《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原唱和翻唱的区别,基本就代表两个制作人的区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