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听说豫北滑县组建了“县志编撰办公室”,在省文化厅工作的科员朱攀龙就向上级主动请缨,提出了到滑县文化局支援的请求。

滑县是朱攀龙姥姥的家乡,到滑县去参与工作,这其中,有他自然而然的家乡情结;当然,做出这个决定,还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特别的秘密。

朱攀龙的童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在姥姥家的村子里长大的。那时候,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姥姥就指派舅舅,到省城去,把他带到了滑县。

和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地狂奔在绿油油的庄稼地里,爬树摘桃偷苹果,农忙的时候帮着大人割麦子打场,完全摒弃了在城市里的矜持和内敛;乡村里简约而又平和的生活环境,为朱盘龙的童年增加了无尽的乐趣,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天马行空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朱攀龙的姥姥,为人乐观而又温和,出生在当地大门大户,还是有些文化的。尤其是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生动有趣,朱攀龙完美继承了这些优点,并逐步转化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以至于他从小就有了“神童”的名号,小学三年级,就自己摸索着看完了大部头的《史记》原版,谈起历史来真是如数家珍,对于文学,更是痴迷得不行不行的。

从省里唯一的211高校历史系毕业以后,顺利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在文化部门领导的推荐下,被分配到了省文化局。在文化局的图书馆,他如同鱼儿跳进了大江大海,整日沉溺在各种文献中,废寝忘食,乐不思蜀。

如果认为朱攀龙是个书呆子,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就像上面所说的,这和他主动要求借调到“滑县县志编撰办公室”一样,是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