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宛如纤细的手指,轻柔地拨开窗帘的缝隙,悄悄探进林尘的房间。
绿都,林尘家中。
林尘从沉睡中缓缓转醒,他慵懒地揉了揉惺忪的双眼,尽管眼眸中还氤氲着尚未消散的困倦,但很快,他便如同被上紧了发条一般振作起来。他利落地掀开被子,起身走进洗手间。
洗漱完毕,林尘站在镜子前,一丝不苟地整理着自己的着装。当他穿上那身整洁却略显陈旧的工作服,整个人顿时增添了不少专注的气质。回到客厅,他的目光扫过墙上的时钟,神色间一丝焦急一闪而过。“今天是又来不及准备早餐了。”林尘在心里嘀咕,然而脚下的步伐却依旧紧凑有力,他迅速地走向门口,伸手拿起挂在门边的背包,匆忙出门。
街边,早餐店的窗口不断升腾起热气,诱人的香气肆意弥漫在空气中。林尘行至店前,脚步略微停顿。这家店,几乎是林尘每天匆忙出门上班时的必经一站。他走进店里,迅速买了个面包,又要了一杯往常不喝的兑好牛奶的散装冰咖啡,然后便加快步伐,朝着气象站的方向匆匆赶去。
这样的清晨似乎一贯而就,从未变化。
唯一的变化,便是路上的林尘不知何时起,开始不禁萌生一些念头。他不知道,现在的天气算是春末入夏,还是三伏天。一念至热,便有愈发多的热,攀上心头,一念至冷,阵风吹过便让这浑身淋漓变成冷,直逼全身。
尽管他在气象站工作,但他似乎和身边普通人一样,已摸不清天气和天气预报哪个在作弄人。反常的气候现象让人困惑不已,他空有理论和数据,却无法给出合理解释。
到了气象站,林尘胡乱吃完几口面包,喝完这杯杯壁上湿淋淋而冰块已经全然化开的常温咖啡,便全身心投入工作。
林尘走进观测室,熟练地启动各种仪器,同事们在一旁忙碌着,记录数据、整理报告,整个气象站弥漫着紧张而专注的气氛。
观测室内,冷气系统失去了往常的作用,忙碌了一上午,林尘的额头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直到中午休息时间,室内温度才正逐渐回调。林尘从燥热中恢复,刚准备去查看最新的数据,便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窗外,只见天空中乌云已经聚集,黑沉沉,风也渐渐大了起来。
“这天气,怕是又要变了。”
窗前,林尘听见同事喃喃自语道。这段时间,气象站所有人已经在为这突变的天气忙坏了。连续几天无雨强风,后又急剧温降,不多久便是这高温。春末换季是反常的,但包括林尘在内的气象站所有人,却不能理所当然地接受。
“今早温差急转,冷热交替,我就猜会强降雨。”站内其他同事像是有所感触应和道,“你看,果不其然。”话声刚落,倾盆大雨便从天而降。
休息时间,所有同事聚集在窗边看了一会儿,又心有灵犀一般,立马齐齐回到岗位。
外面,街道转眼间便被雨水吞没。林尘和同事们目光凝重地注视着监测屏幕,数据急速更迭,显示着雨势愈发狂暴,毫无止歇的趋向。窗外面的世界已然陷入一片混乱。狂风怒号,街边的树木在狂风中弯折扭曲,不时有断裂的树枝坠落。广告牌吱呀作响,似在风雨中苦苦挣扎。
电视和网络上,新闻不断刷新播报。原本的天气预报根本未曾预期到这场暴雨的凶猛程度。随着情况的急剧恶化,官方渠道都在紧急发布通知,呼吁居民减少出门。
这场暴雨持续至深夜,方才如力竭的猛兽渐渐停歇。然而,城市已是伤痕累累,部分低洼区域的房屋浸在水中,车辆如溺水的巨兽动弹不得,交通全面瘫痪。
林尘和同事们在这期间不停地向上级报告,持续输出数据,身心俱疲。深夜前,多数同事趁雨势方停,先行回去。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在黑暗中摸索着回去,每一步都充满了无力与疲惫。
林尘独自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墙上时钟的滴答声和电脑主机的风扇声。他靠在椅子上,长舒了一口气,试图缓解身体的疲惫,但心里的忧虑却如千斤重担压着他。办公室的灯光显得有些苍白,映照着他那写满倦意的脸庞。他揉了揉太阳穴,望着窗外依旧被雨水浸泡的城市,心情愈发沉重。
稍作休息后,林尘越发觉得仅靠当前掌握的信息和数据,根本无法应对这场毫无预兆的气候灾难。他突然想到平日里积累的那些学术文献说不定能带来一些启发,于是决定回家到书房里仔细找找线索。
有条不紊地收拾好办公桌上的资料,关闭电脑和仪器后,林尘缓缓站起身,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和那一丝渺茫的希望,离开了办公室。
回到家中,林尘一头扎进书房,打开电脑就开始查阅资料。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夜深人静中,林尘翻阅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献,眼睛都快看花,就在他感到有些疲惫和迷茫的时候,在一家期刊网站上,林尘翻阅到一篇名为《气候异常与共振效应的研究》的权威论文,并且意外地发现其中引用了自己硕士时期的论文。
林尘思绪瞬间回到当初撰写论文时。
那是一个阳光斜照进研究室的宁静下午,斑驳的光影在陈旧的地板上跳跃。林尘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忐忑,手中紧紧握着那份凝聚着他无数心血的论文稿,迈向导师那略显凌乱的办公室。
论文完成后,他找到导师讨论。林尘深吸一口气,激动却又略带紧张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导师,我认为在生态的每个圈层中,比如海洋生态,其中生物的繁衍、迁徙,以及海水的流动、温度和盐度的变化等各种要素,它们通过自身的活动以一种特定形式向外界传递着能量。”
导师坐在堆满书籍和文件的书桌后,微微皱起眉头,目光从手中的笔移到林尘身上,疑惑地问道:“林尘,那这种特定形式具体是什么样的?还有,你研究这个的意义何在?”
林尘的眼神中透着坚定,慢慢解释道:“导师,这种形式就类似波的传递,具有独特的频率和周期。您看,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众多要素协同作用,所形成的能量传递频率相对较低,但作用范围广阔。我写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以往我们总是孤立地看待各个生态圈层,比如森林生态、草原生态等等,但实际上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相连的。我提出的共振概念,就是想找到一种能将所有生态系统都联系起来的全新方式。”
导师靠向椅背,双手交叉在胸前,追问道:“那这和前面说的人为介入有什么关系?难道我们可以随意去干预生态?”
林尘的额头微微冒汗,语速稍快地回应:“导师,正因为是通过这种能量波的形式相互影响,所以外部如果以特定形式将能量以波的形式输入,通过共振,就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这并不是说随意干预,而是为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导师沉默片刻,表情严肃,“林尘,你的想法很新颖,但这一切都还只是你的推测,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和实证支持吗?目前来看,这更像是一种未经证实的假说。”
林尘的脸色微微涨红,声音提高了一些:“虽然目前可能缺乏直接的实证,但从现有的生态研究和相关的物理理论中,是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和启发的。我认为值得深入探究。”
导师轻哼一声,摆了摆手,说道:“林尘啊,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但你这太过于理想化了。现有的研究框架和方法已经足够成熟,你这套新的理论难以被学界接受。”
林尘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但依然倔强地说:“导师,我相信时间会证明我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导师不再看他,低下头继续批改手中的文件,淡淡地说:“你的想法太冒进了,不会被学界认可的。行了,你先回去吧,好好再想想。”
林尘咬了咬嘴唇,转身离开了办公室,他的脚步略显沉重,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失落与不甘。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依旧坚持将论文发表。
但果然如导师所料,论文发表后,响应者寥寥,如同石沉大海。那一段时间,林尘常常在深夜独自对着那篇无人问津的论文发呆,心中的理想之火却从未熄灭。
思绪回落,如今重见曙光,林尘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希望满满的空气都吸进身体里。
夜颇深,似乎已然要破晓。林尘依旧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文档,目光专注而炽热,开始重新研读自己的论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