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那千军万马之中,嬴庸特意在两军对阵之地搭建起一座巍峨的看台。
此举不仅是对敌方的一种战术威慑,更是对刘兆所率领的草莽军团的一种心理攻势。
他要在潼关军团面前上演一场无声的较量,通过这一举动传达出明确的信息:
无论草莽军团如何筹谋、行动,你们的一举一动在潼关军团看来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但注定无果的表演,潼关军团早已洞悉其意图,且胸有成竹。
--
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面对嬴庸那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态,李傲雪眸光中闪烁着坚决与愤怒。
其中有人再度激昂地请求率队冲下阵地,誓要与潼关军团正面交锋,洗刷这份侮辱。
然而,那位出身草根,却凭借智慧与勇气一步步攀升至将军之位的领导者,此刻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
“诸位兄弟,怒火可烧心肠,但理智方能定乾坤。”
刘兆的声音平静而有力,宛如寒冰下的深潭:
“我们并非无畏之辈,然决战非儿戏。如今敌强我弱,若盲目冲击,只会白白牺牲。待我谋定而后动,必能找到破敌之策,届时再让潼关军团见识我们军团的真正实力。”
他的言语虽简短,却如同春风拂过湖面,逐渐平息了众人的冲动情绪。
众人看向这位冷静的领袖。
刘兆的冷静犹如砥柱中流,在嬴庸张扬跋扈的行为背后,敏锐地洞察到了隐藏的战略漏洞。
嬴庸自以为无敌于天下,竟然无视常规军事布阵,将个人的营帐设立在大军阵列的最前端。
这种过于自信且轻敌的做法,无疑为草莽军团提供了一个极其罕见的突袭契机。
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刘兆决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组织一支精锐小分队,意图实施一场深入敌营的斩首行动。
这一大胆且冒险的计划,若是成功,不仅能够一举击杀嬴庸,更可在心理上给予潼关军团重创,极大提升己方士气,甚至可能逆转整个战局。
夜幕笼罩下的战场,风雪交加,天地间一片苍茫,仿佛连时间都在这肆虐的寒风中凝固。刘兆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眸光坚定而决绝。
在简陋的营地内,他与一众生死与共的忠诚部下密谋良策,最终敲定了一个胆大心细的行刺计划。
在这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风雪恰恰成为他们最佳的掩护。能见度极低,
使得潼关军团的警戒难以维持常态,这也正是他们行动的最佳时机。
刘兆挑选出数名身手矫健、智勇双全的好手,这些人都曾在无数次战役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与忠诚,他们是队伍中的精英,更是刘兆手中的一把利剑。
当暗夜彻底吞噬大地,一行人悄无声息地穿行在风雪之中,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尽量减少声响和动静。
他们身穿特制的保暖衣物,手持锋锐的兵刃,顶着凛冽寒风,朝着目标——嬴庸所在的前沿营帐步步逼近。
在风雪狂舞之夜,刘兆及其精锐小队如同鬼魅般穿越了重重防御,借助天时地利,他们犹如夜色中的幽灵,身影模糊且迅捷。
在进入潼关军团军营之际,他们凭借高超的武艺和过人的战术配合,一举斩杀了几名疏于防备的守卫,动作干净利落,没有发出半点多余的声响。
随后,他们如同鱼儿滑入水中,悄然无声地渗透进了嬴庸的营帐内部。
只见营帐之内灯火昏黄,隐约可见嬴庸的身影,却浑然不知死神已至近前。
刘兆深知此次行刺非同小可,成败在此一举,因此他的眼神更加专注,呼吸也愈发沉稳,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生死对决。
当刘兆带领的小队踏入嬴庸营帐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令他们惊骇不已。
原先设想中的军事地图、战略部署竟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让人毛骨悚然的惨状:
营帐中央堆积着一具具尸首,
这些人并非潼关军团士兵,而都是衣衫褴褛的豫州灾民,每一个尸体上都赫然刻着血淋淋的四个大字——必死无疑。
刘兆迅速扫视四周,看到营帐内的尸体,心中已然明了此地不宜久留。他立刻果断下令,指挥麾下的将士们紧急撤离。
然而,当他率众冲出营帐的刹那,面前的场景如同冷水泼面般让他们心寒——原本应该空旷的营地外围此刻却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严阵以待的潼关军团士兵。
他们身披铁甲,手持长矛,盾牌犹如铜墙铁壁,彻底封锁住了所有可能的退路。
嬴庸的身影从人群中显现,他冷笑着挥手示意,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刘兆心中清楚,这次遭遇明显是精心设计的围捕。
嬴庸的目标,是要借助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绝杀,以达到震慑其他反抗势力的目的。
在这一刻,刘兆所率领的由底层民众组成的军队,虽然被逼入了绝境,但反而激发出了惊人的斗志。
他深知这是一场生死存亡之战,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
面对前方那黑压压一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潼关士兵,他们的眼中并未流露出丝毫恐惧,反而是燃烧着熊熊烈焰的决绝。
他们的武器或许简陋,盔甲或许破旧,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是无比坚定。
战场上的空气凝重而紧张,弥漫着一股悲壮而又激昂的气息。刘兆高举手中的兵器,大声疾呼:
“兄弟们!我们身后是家国,是亲人,是未来的希望!今日,我们要用生命捍卫这一切!”
随着刘兆的号召,灾民们纷纷发出震天的怒吼,纵然面临死亡威胁,也要誓死一战,展现出令天地变色的恐怖战斗力。
在这紧要关头,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震耳欲聋。
突袭小队士气高涨,纷纷跟随着刘兆的步伐,朝着预设的安全撤退路线急速转移。
“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我们的信念!”将军一边说道,一边指挥着队伍有序撤离。
潼关副官冷冷的看着这一切。口中说道:
“一群懦夫。”
当那嘲讽声犹如利箭刺入耳膜时,项伦的心中亦涌动着难以平抑的愤怒。。
面对潼关副官的嚣张挑衅,他深知此刻若不反击,只会让他们更加猖狂。于是,在短暂的犹豫之后,他毅然决定分出一部分力量给予回应。
项伦的眼神陡然变得凌厉无比,仿佛燃烧起了熊熊战意。,一股沛然之气喷薄而出,身影如离弦之箭般疾射向那个还在嘲讽的潼关副官。
此刻的他,如同一头被激怒的雄狮,直扑敌阵。
剑光霍霍,每一剑皆似雷霆轰鸣,带着足以震慑群敌的威猛气势。
他所过之处,潼关军团纷纷败退,无人能挡其锋芒。
这一场独闯敌营的疯狂反杀,不仅是为了洗刷羞辱,更是为了证明他们绝非懦夫,而是有血性、有骨气的勇士!
项伦胸中的愤怒瞬间化为了一股无法遏制的洪流,他的眼神宛如嗜血的野兽,锁定眼前的几个潼关军团士兵,攻势如暴风骤雨般猛烈而精准。
眨眼之间,凭借超凡的武艺与一腔热血,项伦已将这几名士兵悉数击败,血溅战场。
然而,就在潼关军团大部队黑云压城般的滚滚而来之际,刘兆——这位久经沙场、智勇双全的老将,一眼看穿了项伦此刻的冲动与不理智。
他知道,仅凭一时的血气之勇不足以抵挡这波涛汹涌的敌军冲击,更有可能危及到自己和队伍的安全。
“兄弟!”
刘兆喝止住了正欲再次冲杀的项伦,那声音低沉有力,其中蕴含着对生死战斗的深刻理解:
“英雄豪情固然可敬,但此刻我们肩负的是更重要的使命。你心中的怒火我明白,但为了大局,我们必须冷静下来,迅速撤退,只有保全性命,才能在未来给敌人更大的打击!”
在刘兆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形势分析下,项伦终于从失去理智的复仇情绪中清醒过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中那份狂热逐渐被坚毅与冷静所取代。
意识到自身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后,项伦果断地跟随刘兆调整战略,带领部众利用地形优势和高超的战术成功摆脱了潼关军团的追击。
一行人在艰难险阻中穿行,历经重重危机,最终有惊无险地回到了雪山上的秘密营地。
--
当嬴庸接报得知刘兆及其部属又一次巧妙地从围剿中逃脱时,他不禁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一群废物,饭桶!”
嬴庸本以为这次布置天罗地网,必能将刘兆等人一举歼灭,未曾想竟让其逃出生天,这对于他的威严和计划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面对如此挫败,嬴庸更加坚定了要彻底消灭刘兆的决心,他立即召集麾下将领重新部署兵力,势必要在这片雪域上与刘兆决一死战,以洗刷今日之耻辱。
--
嬴庸深知时间对于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至关重要,因此即便是深夜时分,他也毅然决定打破宁静,唤醒还在沉睡中的小儿子以及副官。
这位年少却英气勃勃的小公子,在父亲严格的军事教育下已初露锋芒,关键时刻能够辅助父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月色如水,寒夜透骨,嬴庸在灯火微弱的营帐内,严肃而又庄重。
嬴庸目光威严,语气坚决地向副官和小儿子发布了命令。
他命令副官即刻赶往艾城,迅速集结那里的精锐部队,并且强调所有士兵必须无条件服从小儿子的指挥。
这是基于小儿子展现出来的独特战术眼光和出色的领导才能,同时也是为了让艾城的兵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入整个战局之中。
副官闻此,脸色瞬间阴郁下来。
他一直视自己为统帅最为得力的助手,多年来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如今却被委派去执行一项看似次要的任务。
并且,要在战场上接受一个尚显稚嫩的年轻人的调度,内心的不甘与愤懑如同野火般燃烧起来。
潼关军团副官满脸铁青,对着统帅正色道:
“末将追随您多年,南征北战,身经百战,却无法接受在一个连剑都尚未握熟的少年手中受命。
战场之上,将士们的生命安危系于一念之间,如此重任岂能轻易交付?”
统帅面色平静,眼神深邃,像是看穿了副官内心深处的挣扎。
他缓缓开口,话语中透露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决心:
“你所言虽有道理,然吾儿并非无知之辈,他自幼习武,兵法韬略早已熟读于心。
此次委以重任,乃是因为吾预见到了一场即将来临的重大战事。
这既是对他的一次历练,也是为了我潼关军团能够抓住这千载难逢的立功良机。
尔等须知,我心已定,一切皆是为了潼关军团之荣耀,国之兴盛。”
统帅的话语掷地有声,字句间流露出他对家族传承和国家利益的深刻理解。
副官虽然心中仍有诸多不满,但在统帅坚毅的眼神和不可动摇的决心面前,他也只能收起情绪,低头领命。
而嬴庸,则与少将军——他的亲生儿子并肩作战,率领主力大军,在后方的主战场发动雷霆万钧般的猛攻。
这个决策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展现了统帅对大局的精准把握,也使副官感到被孤立于关键战役之外,错失了立功扬名的机会。
副官心头纵然积聚了一腔怨气,但他终究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深知军令如山,遂咬牙忍耐,遵从统帅的调度。
面对着那个傲慢无礼、目无法纪的统帅小儿子,副官与花枝对上了眼神,暗中结成了一个微妙而坚定的同盟。
然后,副官带着满腹疑虑和沉重的心情奔赴艾城,预备在日升之时,率队准时抵达山脚,与统帅会师,一同展开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战役。
--
情之所起
--
夜幕低垂,月色笼罩下的草莽军营显得格外肃穆。
在刘兆所统领的营地中央,一座特立独行的营帐内,灯火摇曳,映照出女子坚韧而又略带疲惫的身影。
她便是这军中的唯一的女军师,因战事受了伤,此刻正在帐中静养。
此时,刘兆来到了李傲雪的营帐前,怀揣着对李傲雪的关切之情以及对于当前局势的愧疚之心,他决意前来探望并表达歉意。
然而,迎接他的是另一位同样威名赫赫的军官——项伦。
项伦面色冷峻,目光如炬,他对刘兆的突然来访并未表现出欢迎的态度。
他认为正是因为刘兆在决策时的判断失误,导致了战役中的突发变故,间接使李傲雪陷入了危险之中,身受重伤。
项伦毫不客气地斥责了刘兆,言语间充满了责备与愤怒,。
刘兆满心苦涩,但并未争辩。
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到弥补的方法,同时也期待有机会能向李傲雪解释和证明,自己并非有意造成这一切。
而项伦,则始终坚守在李傲雪身边。
项伦的观点锋锐如刀,他认为刘兆过于依赖智谋,特别是在与嬴庸对阵之时,选择了步步为营的策略而非直接迎头痛击。
在项伦看来,军人的荣耀在于面对强敌时的勇猛无畏,哪怕只有一息尚存,也应当挺起胸膛,挥舞利剑,誓死捍卫疆土与荣誉。
与潼关军团展开殊死搏斗,直到最后一刻也不退缩。才是眼下要做的。
他认为刘兆的做法不仅未能提振士气,反而让部队陷入被动防守的境地,如同困兽般在漫天风雪中苦苦支撑,丧失了军人应有的血性和战斗意志。
项伦主张即便环境恶劣,也不能失去主动进攻的决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战士们的斗志,赢得最终的胜利。
所以,当刘兆选择保守待机时,项伦内心的愤慨和不满达到了顶点,他坚持认为这样的抉择不是保全军队,而是在慢慢消磨掉他们的生存意志和战斗力。
这场关于战术理念的冲突,无疑加深了二人之间的裂痕。
刘兆沉稳有力地对项伦说道:
“兄弟,我理解你的一腔热血与豪情壮志,但战场并非仅凭一腔孤勇就能决定胜负之地。我们需要的是智慧与勇气并存,审时度势,方能保存实力,逐渐扭转乾坤。”
他继续劝道:
“当前潼关军团兵强马壮,装备精良,且统帅深谙兵法,我们若盲目冲击,确实能够暂时振奋人心,却也可能正中敌人下怀,导致全军覆没。这不是为了个人意气之争,而是关乎到所有兄弟姐妹们的生死存亡。”
刘兆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紧握的拳头透露出他对将士们生命的珍视:
“我们必须认清现实,采取更为灵活、更为持久的战略,逐步消耗敌人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给予致命一击。
如此,才能真正保护好每一个士兵的生命,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兄弟。”
刘兆的声音低沉而坚决:
“我知道你心中悲愤难平,尤其是看到无辜者受苦,特别是那位姑娘受到伤害。但是,感情并不能替代策略,冲动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如今,我们不是单打独斗,背后还有无数信任我们的百姓,他们需要的是一个领导者,而不是一个鲁莽的复仇者。”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凝视着项伦,接着说:
“你这一去,不仅可能搭上自己的性命,还会把那些跟随你的兄弟姐妹推向险境。他们本已遭受苦难,难道我们要让他们再因一时激进而陷入更深的绝望吗?
想想吧,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勇敢赴死,更是能引领众人找到生路的人。”
然而,面对如此诚挚的劝诫,项伦只是紧紧咬着牙关,眼中的决绝并未有丝毫退减,仿佛背负着无法卸下的重担,已然踏上了孤独的复仇之路。
项伦坚决地说:
“我心意已定,无论前路如何艰难,我都必须为她讨回公道。我会亲自带一支敢死队,直捣黄龙,至少也要让那些可恶的雍州人知道,我们并非任人宰割之辈!”
刘兆见状,只能暗自叹息,明白这场对话终未挽回项伦的决心。
但是,刘兆仍旧喋喋不休,本欲凭借这段时间的交情和深思熟虑的劝说来化解项伦心头的怒火,但未曾料到,情急之下,项伦竟以一记猝不及防的攻击回应了他的关切。
项伦用那只盛满冷水的水壶瞬间砸在了刘兆的头上,冰凉的水流顺着他的脸颊流淌而下,比冷意更甚的是那份深深的失望与痛心。
原本和谐共处的战友,在这愤怒的一击后,瞬时变成了拳脚相向的对手。
两人的身体在尘土飞扬中翻滚交错,曾经并肩作战的默契此刻化为了激烈的对抗。
每一下撞击都似乎在敲打着他们共同经历过的风雨历程,每一次格挡都在撕裂那份曾无比坚固的兄弟之情。
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像一面破碎的镜子,映照出两人截然不同的选择与信念。
就在刘兆和项伦激烈争斗、难解难分之际,周围的士兵和居民眼见事态升级,迅速冲上前去,合力将纠缠在一起的二人拉开。
众人深知当前形势危急,此刻并非内耗之时,而是需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