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雷见过这样的节目,两军对阵,火力全开,临场反应和口才都是杠杠的。
但如果是自己,王大雷就不那么自信了。他就像个学习成绩一般的考生,进考场的时候免不了心里有点慌。
真要在节目上被人怼的哑口无言,可就太丢面子了。于是他一直犹豫着没点头同意。
那帮家伙也追着他批评,那腔调都上升到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了。
这一段时间外界对雷神公司内部也有了一些了解,王大雷也没有对公司内新员工下过什么不接受采访、封口令之类的,媒体记者们天天盯着总是能捞到些内容的。
这天,南方某报突然发了一篇文章,标题是:雷神堂不做电影做手机,是无知还是狂妄?
文章写道:品牌多而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迎来了一家新公司。作为一家影视公司,雷神堂下场做起了手机。从以往经验来看,拓展主业之外的业务,要么是为了蹭热度,要么是主业已经进入成熟期,缺乏继续成长的空间和速度,又不想止步不前的企业。但雷神堂全都不是。
手机是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对企业的整体要求也是最高的,产品智能化同样是最完整的。雷神堂作为一家注册不到一年,且以电影制作为方向的公司能否达到这些要求,我们深感怀疑。
那么,这个门外汉进入手机江湖背后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
从内部消息得知,目前正在负责雷神堂手机项目的是来自华记的工程师。华记当然对国内手机终端整个产业链,包括手机业务本身有着极强的理解,但如何将这种理解嫁接到雷神堂身上让我们困惑不解。
发展手机业务需要很多支持,资金,技术,专利,上下游的支持等等,庞大的研发投入也是巨大挑战之一。雷神堂的营收只有2亿左右,他们如何满足?还有团队能力,刚刚成立的雷神堂手机,目前仅是一个不到百人的团队在摸索。
从目前看来,国内手机高端市场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公司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但这样的市场想象空间最终会留给一个从零起步、全新品牌的吗?
诺亚做出了塞班系统,但手机的最终模样依旧在摸索之中,面对手机企业需要的极强反应能力,成本管控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多方位才能构筑而成的整体竞争能力,雷神堂是否有能力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进?
雷神堂造手机能到什么程度和规模?虽然做手机的门槛不高,在国内有很完整的供应链,但做高端手机、做一线品牌,或是做赚钱的手机,门槛就比较高了。
我们由此认为,雷神堂造手机存在很多挑战和不确定性。虽然我们也认为多一些选择和竞争是好的,但对雷神堂而言,我建议投资需要谨慎。
有不少人猜测,雷神堂下场造手机,意在圈钱。是为了获得银行低息贷款和将来股市上市抬高估值预作准备。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意指雷神堂可能是推广软件技术而做的一步暗棋。
作为雷神堂的掌门人,王大雷仅是大二学生,且是文科,明显缺乏手机企业这样的科技型公司所需要的管理和技术基因,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坚持下去?让我们拭目以待。
王大雷看到了此文章,嘴角撇撇,我能不能坚持?看系统啊!系统能我就能。
文章并没在公司内部引起什么波动,毕竟此刻雷神堂内的中坚人物都来自华记,还是暂借的,到时间就回去,雷神堂行不行他们无所谓,也就不在乎外面的风言风语。
新员工们倒是有些波动,但看着老员工都没当回事,以为公司胸有成竹,议论一番也就平息了下来。
但江湖就是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天京城某财报又出了一篇报道,指责王大雷抄袭。
该报道详细叙述了一名科幻小说作者在火车上与王大雷偶遇,聊起了自己的作品,还给王大雷看了剧本。文章贴出了剧本的照片,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文字,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剧本就是《地心引力》。该作者在被采访时声泪俱下,诉说自己对华国航天的热爱,对华国航天梦想,呕心沥血创作了这部作品。强烈控诉王大雷和雷神堂公司的无耻抄袭行为。
一时间各种报道喧嚣尘上,纷纷指责,并要求王大雷道歉,电影下映,建议有关部门追究王大雷的法律责任。
王大雷明显缺乏斗争意识,还在看戏吃瓜,三爷从天京打来电话,“王总啊,现在外面的闹的很凶,上面也问我究竟怎么回事?你这抄没抄啊?不管抄没抄,还是要作个回应的。你要知道这部电影和上一部是不同的。“
王大雷也无奈,“三爷,我到哪去抄啊?肯定是有人通过公司看过电影的员工知道了剧情,临时编了个剧本来碰瓷啊。“
三爷道:“那你更得要出面啊,你这不声不响,别人可是以为你们心虚啊。还有,你得罪了人没?这架势可不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