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家族统一全国,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建立满清王朝,把萨满教设为国教,在全国推行萨满文化,可惜很快堙灭在强大的汉文化当中,最终被汉族儒家文化和佛教所同化。

宁寿宫东部设有皇家人员听戏赏戏的畅音阁,宽阔舒展、精美雅致、情景素雅。

中轴线自南向北养心殿、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西部花园,亭台楼阁、假山流水,结构紧凑、气氛各异、布局精巧、组合得体,是宫廷花园的典范之作。

宁寿宫是乾隆弘历皇帝在位时宫殿建筑的精华荟萃大院,在有限的区域内集中了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宫殿结构,殿阁楼台、亭斋轩馆无不具备。

宁寿宫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红墙宫女事件。

故宫作为帝京的名片标志性景点,每天接待数不清的游客,纷至沓来、人来人往、比肩接踵、络绎不绝。

1992年夏天,忽降雷阵雨,在宁寿宫游玩的人们匆忙中胡乱找地方避雨,一阵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间,很多人亲眼目睹了故宫红墙旁边,难以置信地出现了一队提着宫灯、身着宫服的宫女,缓缓而行、渐行渐远、在前面拐角处,消失不见,只留下一片满目萧索斑驳的地砖、光怪陆离的红墙……

回过神的游客们情绪激扬,不可自抑,全程5秒钟的时间,被许多游客全部拍摄,一时间故宫红墙宫女的传言闹得沸沸扬扬、议论纷纷。

后来又有亲历者发声说早在1983年就有人亲眼看见红墙上的宫女人影,当天游客正好经过一面红墙,匪夷所思地、红墙上突然出现一名宫女、手持宫灯、缓缓而过,不管衣服外貌、宫灯形制,都和清朝无异。只不过当时没有像照相机,摄像头诸如此类的完善的设施,并没有记录下来。

当然,有关单位的有关人员给予了科学的解释,因为宫墙是红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铁成分,而四氧化三铁有导电的功能。可能清朝时期的一次闪电将电能传导下来,碰巧当时有宫女经过,这段红墙就相当于有了录像带的功能,恰巧再有相同频率的闪电出现,就像录像厅放映录像一样,宫墙上就会出现宫女的影子。

当然很多人不相信这种说法,我也不信。

我和刘洁一起亲身经历了神使显圣,我和李佳被绑架时候的灵魂瞬移,亲眼看到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合而为一的过程。我相信,在我们未知的领域,现实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用科学的方法难以解释的客观现象。

小刘佳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在我怀里用手指着红色的宫墙说:“那墙上有人”。

刘洁立即紧张地要从我怀里把她抱走,训斥她说:“哪里有人?别乱说话。”

我看向宫墙上高低起伏的黄瓦,墙根长着的垂柳,垂柳如丝,抚弄着宫墙上的黄色琉璃瓦,除了柳枝上的蝉鸣,静悄悄地,什么也看不到。

我问她:“在哪儿。”

她揉了揉眼睛说:“又看不到了。”

刘洁紧张地拉着我抱着刘佳就往外走,阿慧、萍姐也只好抱着刘峰也跟在后面,和我们一起,随着人潮涌动的人群往外走。

确实不少人受刘佳一句“那墙上有人”的影响,放弃正在兴致盎然的游览,跟着人群一股脑的走出来宁寿宫。

沿着养性门走出宁寿宫,俩小家伙叫嚷着累,说要找地方歇歇。

萍姐带着我们避开养性殿,走进了原来说不看了的宁寿宫花园,至于养性殿北面的珍妃井本来就不打算去看的。

占地6000平方的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的西北角,为乾隆皇帝建宁寿宫时所建的皇家花园,也称为乾隆花园,被学者公认为“内廷园林”的精品。

进入园中,见古华轩、旭辉亭、遂初堂、抑斋、竹香馆、萃赏楼、碧螺亭……到处都有人,想找一处能坐下我们几个的亭子,实在找不到。

估计四个人抱着俩孩子走了差不多20分钟,最终在一处假山流水的拱形桥边一棵古楸树下的石头台阶上坐了下来。我在旁边的便利店里拿了几瓶水,分给各人喝着。

刘峰和刘佳在花园的草丛里倒了些水,和泥巴玩。

玩泥巴大概是小孩子的天性吧,刚才还喊着累,要找地方休息,找到地方勉强坐一下,又精神百倍地去玩泥巴了。已经西下的阳光照射在他们身上,猛地我感觉一股被折射过来的光线刺激得我眼有些疼。

我蹲下来,随着光线折射过来的方向,拨弄着刘峰身后边一大丛差不多半米高、细叶麦冬草的根部,一颗成年人大拇指甲盖儿大小(直观一点,像个小孩子玩的玻璃球大小)、像是黑煤块结晶体的样子的东西,我用两个手指拿起来,阳光照射在石子上,折射出一股蓝色的光芒,感觉挺重的。

我掏出一张纸,擦拭掉上面的泥渍,貌似里面燃烧着一股蓝色的火焰,被太阳光晒了大半天,攥在手心里有点温热的感觉。

煤精?蓝宝石?托帕石?猫眼石?莫非清朝时期的皇家祭祀的时候所使用的东西?

我看不出来。递给她们三个,看了一圈,都认不出来是什么东西。

我说:“拿回去让刘叔看看吧”

从神武门走出故宫,我给刘叔打了电话,问李佳睡醒了没有。

他说刚醒一会儿,还有点迷糊呢。

我让他和刘婶带李佳过来一起吃饭。

他们说不想出去了,和李佳三个人在家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