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营,帅账。

荀彧读完董承写的密信后,颇为激动地说道:

“明公,这正是我们的机会呐!”

其实信里的内容,荀彧早就猜到了十之八九,只是没想到董承居然这么心急。

其实也怪不了董承心急,实在是韩暹逼得太紧。

自从皇帝刘协从长安逃回洛阳,韩暹就肆意妄为,对皇帝尚且不客气,更别说董承了。

董承在信里主要抨击了韩暹两件事情:

其一,皇帝前脚搬进宫殿,韩暹后脚就占了皇帝原来的居所(十常侍赵忠的故居);

其二,荆州刘表派人上贡的少许粮钱,全被韩暹克扣,皇帝都只能吃野菜。

的确,山匪出身的韩暹实在是太过分了,手里没有多少兵,却学国贼董卓行事。

“不错,待我兵进洛阳,第一个就要除了韩暹这个乱贼!”

此时在洛阳的韩暹,估计也打了喷嚏,因为他的名字已经被记在了生死簿上面。

“明公,进入洛阳以后,应立即上奏,数清韩暹罪行,由天子发落。”

荀彧马上进行补充,如何处理与天子的关系十分重要,马虎不得。

“这我当然知道,韩暹虽是乱贼,却也是陛下功臣,我又怎会私自跟他动手呢!”

荀彧连连点头称赞,但马上皱紧了眉头,话锋一转:“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天子身边,专权弄政的可不止韩暹一人,明公心里可有筹划?”

荀彧对曹操的心思真的是看得很透,只是除掉一个韩暹,根本满足不了曹操的胃口。

除了韩暹,谁又是下一个倒霉蛋呢?

其实曹操心如明镜,心里早就想好了,如果荀彧不问,他也会自己说出来。

“还有河内张杨,居功自傲,得一并上奏天子。”

为什么是张杨,而不是董承、杨奉呢?

道理很简单,现在曹操和董承互通有无,算是盟友,所以不会动他。

而杨奉身经百战,手里有强兵,想动他代价有些大。

皇帝返回洛阳的四大功臣里,就只剩下张杨了。

张杨是河内太守,因为护驾有功,被封晋阳侯。

不仅如此,张杨还联络荆州刘表,一起给皇帝修宫殿。

张杨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于是刘协拜他为大司马、假节钺,地位是四大功臣里最高的一个。

这样一个大功臣,怎么就被曹操和荀彧给盯上了呢?

因为张杨胸无大志又得意忘形。

说他胸无大志,是因为他在权势最盛的时候,领兵离开京都,把朝廷留给了韩暹和董承。

说他得意忘形,是因为他在天子宫殿修建完成的时候,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杨安殿。

这样的人,真的很难不挨揍。

“不过张杨并无大错,又和董承亲近,天子不见得就会降罪于他,明公怕是不好杀他。”

闻言,曹操开怀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

“荀彧啊荀彧啊,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谁说我要杀张杨了?”

“这样的鼠辈,还用得着我杀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