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2024而来,但是除了脑海中不知道会不会发生改变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大事件,黄喻还真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技能。万一他这只蝴蝶改变了整个生态,那就真是完蛋了。不过,凭现在乔帮主刚开始搞iPhone、张小龙还在华景新城搞Foxmail、“大力出奇迹”的张一鸣还不知道在哪里,黄喻觉得搞搞钱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仅仅那样,似乎对不起老天爷的赏赐。黄喻觉得他又有责任做到他要,他还要;他既要,他又要。尤其上一次的人生中那种无力感、无法掌控的无奈感必须彻底从这一次人生中排除。

手下的中国人和本地员工都陆陆续续的坐着丰田皮卡或者长城皮卡出去了,院子里只剩下吕宋静坐在椰子树下一边喝咖啡一边做报表。雨季末尾暖和且温柔的阳光调皮地在吕宋静的头上身上跳跃起来,晕荡开去,美得像莫奈的笔触。黄喻一边瞧着她,想到记忆中的未来的她,嫁到了远方,嫁到了几乎再也不见的远方,有点恨恨。心里颇有点急迫,当即开始盘算起“天、地、人”。

天,先按下不表。相信是好的,因为它断然不会把黄喻扔回这个时间点,让他有重新开始的机会。要不,不管不顾,他就变成咸鱼了。

地,利比亚,是个好地方呀!

诸位,不要一听非洲就觉得那地方要么是穷山恶水出刁民,要么就是寸草不生风沙漫地。更不要一听到非洲就是关灯一片黑,只有一口雪白的牙齿。当初黄喻准备去利比亚的时候脑海也是这样的刻板想法。当时,听说黄喻要去非洲的父母,忧心忡忡,往他的箱子里塞了不少的风油精、清凉油。可现实中,至少在2011年之前的利比亚,其实跟刻板印象中的非洲大相径庭。首先,它的人种不是黑人,而是跟周边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一样是阿拉伯人与拜占庭的古罗马人等人种的混血,只是不那么白,但大部分其实跟黑人一点关联都没有。其次,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非,濒临地中海,与意大利隔海相望,也是不畏死的非洲人民走向欧洲的最短通道(200海里)。地理上,利比亚东接埃及和苏丹,西邻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和乍得。妙就妙在它跟我们印象中的非洲活生生隔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即使是利比亚本地人,他们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非洲人。在他们口中,非洲人是撒哈拉沙漠以南以黑人为主体的那些国家的人民。在气候上,利比亚虽然跟非洲其他地方一样没有春夏秋冬,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但是利比亚的大部分人居住的城市都沿着地中海分布,平均气温只有20℃左右。除了从撒哈拉沙漠里吹热风暴天气那个把月,大部分时间可算是气候宜人。特别是在利比亚东部山区,有山有树,即使是最热的七八九月,也是凉爽怡人,基本不需要风扇空调。假如山上再有一座别墅,简直就可以搞成避暑山庄。当然,你非得不要在这些适合居住的地方,愣是拿利比亚那百分之八九十的沙漠说事,可以当上面的没说。资源就更不必说了,区区600多万的人居然拥有了世界上最好、储量最大的轻质油。怪不得西方那帮子强盗,自然而然的觉得利比亚人不配拥有这么好的地方。同大部分人想象中的贫穷落后不一样,利比亚其实曾经屹立在富裕国家行列。在82年的时候,它的人均GDP就达到了13000+美元。而且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是非洲、亚洲到欧洲的中转站。所以曾经的利比亚,便如今日的迪拜、多哈。要不是卡大佐no zuo no die,后面也没迪拜、多哈啥事了。哦,这些是曾经的利比亚,当然也不是09年的利比亚。

09年的利比亚,虽然没有昨日之勇,但是凭借着卡大佐家黑色的黄金,日子过得其实还不错,家里余粮不少,还可以时不时接济一下周边的穷亲戚,让卡大佐当一当老大的瘾。黄喻刚到利比亚时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曾下过一番功夫调研过利比亚。对本国人,利比亚是真正的免费教育,免费供电、供水,几乎免费的基本粮食供给(大饼),基本免费的医疗(对外国人也一样,看好医生和看牙医那得掏钱或者去海外了)。成年人还会有补贴,一个月合计100多刀。整个利比亚,几乎人人有房住、有饭吃、有活干。当然,按当地人的说法,那时候的利比亚人,特别是利比亚男人,只干三种工作:公务员、警察与军人、司机。要吃苦耐劳,任打任骂的,有埃及人代劳;需要做生意、搞商店、摆摊的,有突尼斯人代劳;需要干危险活的,有大把撒哈拉以南的那些非洲兄弟们,反正他们也没合法居留文件,死了就连个姓名都不配留下……相对于那时的国内,简直过得不要太好了。这样的环境,黄喻还要什么呢?上天简直供给了一块天选之地。

当然,此时的黄喻,还没有想到日后利比亚在他的生涯中起的更多的是军事根据地的作用,为他的发展壮大,为他的完美结局提供了一个最稳固的后方。只是,此刻的黄喻,一边看着正在微微皱着眉头,撩着被风吹到电脑前发丝的吕宋静,一边想着利比亚的丰饶,颇有点醉了。

是的,该盘算人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