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合,“姓”与“性”。按理说入佛门需要了去缘尘,姓什么并不重要,本性才重要。猴王直接回答无性,无贪嗔痴,这是佛家修行的根本。但祖师却对这个“本性”完全无感,连句“甚好”“善”这样的起承转合都没有,却还要纠正一下“不是这个性”。只管继续问美猴王的父母。所以对菩提祖师来说,父母居然更重要?

难道他知道花果山的主人是谁?

猴王道:“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

第五回合,猴王无父无母,佛祖依然没有任何同情,反倒高兴了。这也太讽刺了吧。。。并没有唉,前一章刚好有读过,在《西游记》原著的设定里,佛教喜欢无父无母者(后面还有多次提及)。连唐玄奘也是出生满月,就被母亲抛弃,不得父母养育之恩。这些逻辑都是通的。

这里其实说的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对父母的态度。(哎,不知道我说完这个后面的书还用不用发了)

儒家对父母的养育是极度感恩的。这本来是个好事,但个别礼制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生产了,比如三年的守丧制度之类。当礼制开始开始行使法律的责任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变成了道德绑架。

在个别著作中,可以因为孝敬父母而触发超能力,这就有点过了。比如孝经中的一个故事说:王祥,继母想吃鱼,于是他就卧在冰面上,打算把冰捂化了,捞鱼给继母吃。结果感动了上天,冰就真的化了,而且鲤鱼自己跳出来了,他就拎着鱼,回去给继母吃了。不仅如此,还“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卧冰的印子还留下来了。问题是,冰上的印子是咋留下来的?就自己身子下面的冰化了别处都没化?这人属电烙铁的?那一片区域,剩下的冰后来一直都没化过吗?所以王祥去北极抓的鲤鱼?这种故事,它真的已经不科学了,虽然笔者现在是用神话讲神话,并不讲科学。但是它架空,架的有点过于空了,已经使人失去最基本的信任了。

道家对父母和子女的态度是比较平和的,就是那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平和。为此笔者没有找到什么特别的记载,单就认识的一些在家修行的人来说,可能他们没有很多的钱,但从来不会奢望很多钱,但是他们都很幸福的。他们不会抱怨父母,也不会要求孩子年纪轻轻就能带着全家实现阶级跃升,他们只是不断的提升自己。这应该还是道家思维方式的优势,用朴素的正义感,建设性的,可是持续性发展的去解决问题。这和现在教育学中的“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要像教孩子读书,必须自己先读书,要像教孩子努力,必须自己先努力”的教育价值观也是契合的。

佛家则完全不一样。在印度那一片土地,有一种制度叫种姓制度。婆罗门,和刹帝利家的孩子,很可能是很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的,毕竟他们是优势种姓。但是这两个种姓,只占社会的极少数。其他种姓的人,他们可能很少会感谢父母把他们生下来,甚至憎恨父母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来,继续在那种坏的制度下当牛做马。他们生下来就是要吃苦的,别无选择。

所以他们离开家庭,进入佛教,从而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并且他们自愿接受佛教的清规戒律,不再生小孩,就是为了不再让更多小孩生下来就受苦。他们甘愿了此一生,而且甘愿退出轮回。轮回就要轮进种姓制度之中,不管怎么算,都是还是大概率低种姓,这也太恐怖了吧。

当然,必须说清楚,印度佛教的这种信仰,跟人种本身是没有关系的。这是他们吃人的种姓制度引起的。任何一个组织,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都必须建设健康的,多元化的,成员发展路线规划。只有让每一个成员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才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成就感,劳动报酬,社会尊重,甚至还可以实现生活质量的改变,圈子的提升,成员们才会充满希望的去生活,去充实自己,去建设世界。如果小孩子生下来就发现,自己的组织存在着像印度种姓制度一样固化的系统,未来不管多么努力也永远无济于事,那么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戒断七情六欲,不生孩子,躺平了此一生。

所以说,印度的某些体制问题,真的是值得全世界反思的。

尖锐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三教可以求同存异,共同进步,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中庸之道,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但是,真正的三教合一,也只有在咱们这样的“百善孝为先”的土地上,能勉强实现,古滇国尝试过一段“儒僧”制度,但其实也是有别的苦衷,而且也并没有维持多久。

说回来,现在可以肯定,猴王面对的这个祖师,和道家、儒家都没有关系。

祖师本来非常不客气,但听到猴王没有父母缘,还是天地生成的,就很高兴,马上让猴王走走看看。这里就可以看的非常清楚,祖师他必须是个佛家的祖师。

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第六回合,猴王展示了身体和行走,祖师虽然直接贴了“鄙陋”的标签,却也没有计较,直接赐姓。这一次,佛祖非常高兴,一口气说了一大堆话。去掉偏旁,胡和孙两字正合一老一少,祖师去“老”留“少”,舍“胡”取“孙”,“正合婴儿之本论”。

按中国传统文化,起名的确是要合八字的,通过名和八字中的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使这个人的五行达到一个“中庸和谐”的平衡状态,或者“异军突起”的奇相,以达到直接改命,提升能量的目的。

那么,祖师以“孙”,“正合婴儿之本论”,这样的名字是为了合美猴王的状态,让他过的更好呢?还是为了合祖师自己的处境,让祖师自己更好呢?

而看本章最后一句“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这句话填了猴王出世那一段中,吴老爷子埋的大坑。当时只说了石猴是怎么出生的,没说怀了多长时间。当时我就点了那个坑。而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是怀孕期间都是算岁数的,所以虚岁是比周岁大一岁的,而且虚岁还要和四时的规律,过新年还要加一岁,所以虚岁有时候比周岁大两岁。这种算法,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在使用。

而这里解密石猴是从“鸿蒙初辟”就怀上的,那孙悟空应该是非常非常老了,后面取经路上,他多次说自己非常老,老到什么程度,又不敢说,然后别人都以为他是托大,也不跟他计较。

所以“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并不是在合美猴王,而是在合祖师自己,屈居于一座小山之中,关着门只有很少信徒的状态。

那么蹦出孙悟空的石头是“鸿蒙初辟”才有的吗?很可能也不是,很可能要早的多的多的多,以至于,后来,他还管寿星叫老弟,人家寿星居然也没反驳什么,这事以后单说。

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第七回合,猴王得姓,乘胜追击,再请赐名。祖师顺势赐名,并正式将猴王列入佛家排辈之中。

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至此,双向选择招生完成:猴王得姓名,拜师成功。而另一方,祖师得到一个800年后可以放卫星的候选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