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晨在一一确认这二百件新军装都含有【刀枪不入】词条之后,

终于同意让李云龙终于让拉走了。

很快,李云龙骂骂咧咧拉着这二百块新军装去独立团上任,

而苏晨继续当他的被服厂厂长。

在当上一阵子之后,苏晨发现,

其实当这个被服厂厂长还是挺不错的。

首先,边区被服厂都在大后方,离鬼子的占领地很远,

这样不会遭受到战乱的影响。

第二,苏晨不用跟那些普通八路军那样在整天的操练,

他也不用担心上面给他什么生产指标,

只要妇女们做好新军装,他确认一下数量就是。

虽然,苏晨也跟着妇女们一起忙活着做军装,

但总体而言,还是很舒服的。

但是,尽管如此,苏晨还是被目前低效率的制衣流程给打败了。

由于目前由于布匹棉花的原材料太少,再加上落后的制衣工艺也比较缓慢。

虽然被服厂里有个十几台缝纫机,但是还是杯水车薪,

大部分还是妇女们一针一针的缝起来的,

尽管大家一天都非常的忙碌。其实一天也做不成十几套军装。

就连李云龙拿走的二百件新军装,也是被服厂大半月的产能。

苏晨身为被服厂厂长,看着这低效率的产能,也挠了挠头。

他空有【刀枪不入】的词条,竟然也有劲没出使,一天也用不了十几次添加。

苏晨心想,这可不好啊,按这样的进度,

啥时候才让全军的战士们都穿上【刀枪不入】的新军装啊。

事实上,自抗战一来,八路军的军装一直都是短缺。

按理说,当时一名八路军正规部队士兵的标配装具主要包括军帽、军衣、鞋、绑腿、子弹带、手榴弹包、腰带和棉被等。

其中,军帽为直筒圆顶加围式,帽围两端靠两粒小纽扣结合在一起,

上衣为立翻领、对襟单排五粒扣、四个明贴袋,分夏、冬两季,

军裤,干部为西式裤,士兵为改良中式裤。

后来经过改革之后,变成了灰蓝色布质,

帽子为有沿的大八角帽,上缀一颗布质红五星帽徽,

上衣为中山装式,衣前和衣侧有4个口袋,领口佩缀红领章,

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

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如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部队每人每年发2套单衣,1至2年发1套棉衣;

供给比较差的地方,如晋绥部队地处高寒山区,每人每年只发1套单衣,棉衣2-3年才能发一套

但实际上,直到1943年,大部分的战士大部分是一套单衣穿个二三年。

棉衣更不用说了,去年12月要发的棉衣,如今都五月了,都还没有发下来。

逼着战士们过冬的时候只能用棉花塞到单衣里充当棉衣。

想到这里,苏晨感觉此刻自己迫切的需要对边服厂进行一次改革。

如果按照这样下去,自己觉醒了词条对抗战也作用不大。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苏晨决定,抽取一半的妇女,暂停对军服的制作。

将这一半的妇女由原来制作军服的,现在转变成制作军帽和绑腿。

现在布料虽然稀少,但是军帽和绑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