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的母亲笑着摆摆手:“不麻烦不麻烦。我们就一个儿子,既然他和倩倩要走到一起,我们自然希望他们能有个安稳的家。”
文倩倩看着杨林的父母如此慷慨,心里既有感激又有一丝沉重。她低下头,默默地吃着东西,脑海中却翻腾着复杂的思绪。虽然杨林父母的态度让她倍感温暖,但她心中依然有一个决定没有告诉任何人。
聚餐结束后,把父母们送回酒店,文倩倩和杨林一路溜达着回杨林刚租的小房子。一路上杨林还在兴奋地分享着前几天他租房的时候看过的小区,还在盘算着购买婚房的地段和户型,而文倩倩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倩倩,你怎么了?今天的见面挺顺利的啊!你怎么还有点不高兴了呢?”回到住处,杨林察觉到了她的情绪,关切地问道。
文倩倩抬起头,眼里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说道:“杨林,我知道你父母已经做了很多,今天他们的承诺让我很感动。可是……我还是想跟你商量,这个孩子咱们先不要了吧?”
杨林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愣了一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刚刚听到的:“不要了?你……你咋在考虑这个?”
文倩倩的声音有些颤抖,但她依然坚定:“是的。咱们才研二,没毕业呢!我不想这么早结婚,也不想因为孩子放弃学业,我想咱们硕士毕业后再结婚成家,先拼事业,等工作啥的都稳定了,我们都准备好了,再迎接孩子。”
杨林的眼神瞬间变得复杂,他握紧了文倩倩的手,语气中带着无法掩饰的痛苦:“可是,倩倩,我们不是已经商量好了吗?我会给你一个家,我们可以一起面对,为什么你还要这样?”
文倩倩的眼中涌出了泪水,但她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我知道你爱我,我也相信你会照顾好我们,但我现在真的还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我不想在这么仓促的情况下做出这样重大的决定。”
杨林一时无言,他的心中充满了挣扎和无力。他知道文倩倩的决定不是一时冲动,她对自己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不会因为怀孕了就改变路线,而他也不想强迫她做任何她不愿意做的事情。沉默了许久后,他最终轻轻叹了口气,抱住了她:“我尊重你的决定,倩倩。无论你做什么选择,我都会站在你身边,爱你,保护你。”
两人紧紧相拥,杨林亲吻了文倩倩的额头。窗外的上海夜景依旧繁华,但他们的内心却沉重如山。这是他们第一个爱情的结晶,现在却要为了学业放弃它,这个决定意味着他们要重新规划未来,也意味着他们的爱情将面临父母们更大的考验。
4、杨母的态度
果然,文倩倩的打胎决定引起了轩然大波。
杨林母亲简直无法相信,这个看似乖巧、识大体的姑娘竟然敢提出打掉自己的孙子,杨家的骨肉。对于杨母来说,孙子的到来是件天大的喜事,文倩倩的态度无异于背叛。她勃然大怒,决定亲自来处理此事。
那天傍晚,杨母风风火火地冲进了杨林和文倩倩的小住处,脸上阴云密布。她一进门就直截了当地问道:“倩倩,我听说你想打掉孩子?”
文倩倩猝不及防,面对如此强烈的质问,她只能点了点头:“阿姨,我觉得现在不是生孩子的好时机,我想把学业完成后再……”
“什么完成学业!”杨母一拍桌子,打断了她,“你们这些年轻人真是不懂事!孩子都已经有了,难道不是说爱情的结晶、上天赐予的礼物吗?你还想打掉?我告诉你,文倩倩,这孩子绝对不能打掉!”
杨林站在一旁,想要缓和局势:“妈,倩倩只是担心现在时机不合适,我们可以再讨论……”
“有什么好讨论的!”杨母的声音提高了几度,她瞪着杨林,痛心疾首道,“林林,你糊涂啊!那是你的孩子啊!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胡闹嘛这!”转头冲着文倩倩说道:“你一个这么普通家庭的女孩子,买房买车统统帮不上忙,如果不是我林林喜欢,我能让你嫁进我家门?我肯点头,已经是你的福气了!现在怀了孩子,你应该感恩才是,休学生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生完孩子再把书读完也可以,耽误不了什么!”
文倩倩听到这话,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戳了一下。杨母轻描淡写的语气里满是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根本没有把她的想法放在心上。这种蔑视,让她感到无比屈辱。她从未想过杨林的母亲居然是这样看待她的,不仅把她的学业和人生规划当作无关紧要的事,甚至将她的身份也贬低得如此不堪。
杨母继续说着:“你以为读几本书就比生孩子重要?我们家条件摆在这儿,房子我们出,孩子生下来你也不用愁,尽管交给我来带,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文倩倩这时终于忍不住了,声音哽咽地说道:“阿姨,我理解你们的好意,但这毕竟是我和杨林的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想我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杨母冷笑着摇摇头,“文倩倩,你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了?就你们家那条件,你爸妈都是下岗的,能让你上大学已经不容易了,我林林喜欢你爱你宠你,那是你们家祖坟冒青烟了!还轮得到你做什么选择?嫁进我们家,好好生孩子,是你最好的选择,别再作了!”
杨母的这番话如同锋利的刀刃,狠狠刺入了文倩倩的心里。她原以为,自己和杨林的感情是真挚的,杨林父母的支持也是真心的。可如今她才意识到,原来在他们眼里,自己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攀附”的女孩。她的学业、梦想,甚至是未来,都不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只有他们的安排才是真理。
文倩倩的父母闻讯后也赶来了出租屋,一见面,文母就察觉到气氛的不对劲。原本商量婚事的温馨场合不见了,却在杨母强势的言辞下,感到无比压迫和尴尬。文倩倩的父亲脸上浮现出难以掩饰的难堪。他虽然沉默寡言,但心里早已明白,杨家确实从头到尾根本就没看得上他们一家。
文母看着眼前的局面,心中充满了无奈与苦涩。她本以为自己女儿嫁入一个条件好的家庭,可以改变命运,可眼下的现实却让她看清了残酷的真相。杨家对文倩倩和他们的看法根本不言而喻——他们都只不过是“攀附”者。文家即使全心全意为女儿着想,但在杨家面前,却像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文父终于忍不住开口了,语气有些僵硬:“生不生孩子,这是他们年轻人自己的事。我们女儿也有她自己的想法,你不能强逼着她去做什么。”
杨母不屑地哼了一声,话语里满是冷漠:“强逼?我只是为她好,生了孩子,稳稳地嫁进我们家,这有什么不好?书晚一点读有什么关系?再说了,如果政策允许,二胎三胎也是要生的,哪有空出去上班?读再多的书,还是要回来做个家庭主妇,有什么用处?”
文倩倩的父母听到这里,心里那点仅存的尊严被狠狠地踩在了脚下。女儿是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这是他们光宗耀祖的荣誉,现在居然在亲家嘴里一文不值。他们沉默了,心情复杂又无助。这样瞧不起自己家,瞧不起自己女儿的家庭,怎么嫁进去?就算他们对杨林再满意,也是徒劳啊!
5、干儿子没了
一气之下,文倩倩冲出家门,眼泪模糊了她的视线,心中积压的委屈与愤怒如潮水般涌上来。杨母的轻蔑话语不停在她脑海中回荡,让她感到无法呼吸。她从未想过,自己与杨林的感情,竟然在杨母眼中不过是低三下四的攀附,她的未婚先孕竟也成了杨母拿捏自己的短处。是啊!谁家好姑娘会这么不自爱,未婚先孕了呢?她这一次是让自己父母都跟着矮人一头了。
她打了辆车,去了医院,预约人工流产手术。
她无法忍受杨母的态度,她从小要强,小小年纪目睹父母工厂里工人下岗时大家的无助无奈下对厂里人事经理的各种讨好献媚,甚至送礼送钱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将来要能掌握自己的人生,还要能掌握别人的人生。她一路拼命学习,刷题,从小镇做题家,一路拼到国内顶级高校硕士研究生,她选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步一步实现自己心里的梦。而现在,这一切在杨母面前居然都是不值一提,她的骄傲一下子被踩到地上践踏。杨林也许是真心爱她,但他的家庭给她带来的屈辱,已经让她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医院的消毒水味道刺鼻,冷冰冰的环境更加重了文倩倩内心的孤独。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默默在手术单上签了字。在手术床上躺下的那一刻,她心里突然涌出一股悲伤,但她紧紧咬住嘴唇,没让自己哭出声来。医生冰冷的器械触碰她的身体,疼痛传来,她闭上了眼睛。手术并没有持续很久,但那种身体和心灵的痛楚,却像是长久的烙印,无法抹去。
做完手术后,文倩倩拖着虚弱不堪的身体回到了宿舍,浑身像散了架一般。宿舍里安静得只有她自己。她瘫倒在床上,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滚落下来。眼前的世界一片模糊,她感到彻骨的寒冷和空虚。
没过多久,乔一敲了门,悄然走了进来。她知道文倩倩的情绪不对劲,一眼就看出她脸上的苍白与虚弱。乔一快步走到她身边,坐下来,握住了她的手:“倩倩,你怎么了?为什么这么憔悴?”
文倩倩忍住泪,强笑了一下:“没什么,就是最近有点累,身体不太好。”
乔一眉头紧锁,显然不信:“别骗我,你肯定有事。”
文倩倩沉默片刻,最终没能抗住乔一的关心与询问。她轻轻叹了口气,眼泪再次涌出,哽咽着说:“我……我把孩子打掉了。”
乔一闻言大吃一惊,抓住她的手,心疼得难以言表:“你自己去的?杨林呢?为什么不告诉我?”
文倩倩抽泣着,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杨林他妈……她根本就没看得上我。她想让我休学生孩子,还说什么嫁给杨林是我该感恩的事。我不想这样,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乔一紧紧搂住了文倩倩,听着她的痛诉,心里满是愤怒与心疼。她知道,文倩倩心里积压了太多的委屈与无助,面对杨林母亲的轻视和压力,她一个人承担了太多。
“没事的,倩倩,没事的,一切都会好的。”乔一轻声安慰她,“你坚持你自己的选择,没有人能替你决定。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支持你。”
文倩倩靠在乔一肩膀上,终于感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别哭了。都过去了,可就是,就是,我的干儿子没了……”乔一瘪着嘴对文倩倩抱怨,逗得她又哗哗流眼泪,两个人抱头哭在一起。
第二天,当杨林接到乔一电话,得知文倩倩已经做了人流手术的时候,他沉默了,他心中翻滚着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文倩倩独自承受这一切的心疼,也有对他们未来的迷茫。可这一刻,他并没有责怪她,杨林深吸了一口气,拜托乔一继续照顾好文倩倩。
那天傍晚,杨林带着亲手熬的鸡汤出现在了文倩倩的宿舍门口,轻轻敲了门。文倩倩打开门时,脸色苍白,双眼浮肿。杨林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把汤递给她。文倩倩接过汤碗,眼眶再一次湿润了。杨林小心翼翼地坐在她身旁,轻声问:“感觉好点了吗?”
文倩倩点了点头,低声道:“我没想让你为难,真的。”她的声音带着疲惫和自责,但眼中却有一种坚定。她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为了两个人的未来,也明白这段经历或许会永远在心里留下痕迹。
杨林没有立即回应,他只是看着她,心中百感交集。过了一会儿,他轻声说:“倩倩,不管发生什么,我会一直在你身边。这是我们的决定,接下来我们一起面对,好吗?”
文倩倩眼中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这两天她在内心曾无数次想过杨林会不会在母亲的要求下跟她分手,想失去杨林后她该怎么面对,在这一刻,虽然心中还有许多纠结,她还是无比感激杨林没有放弃自己,她一下子抱住杨林的腰,发誓无论什么风雨,两人都要坚定地一起走下去。
6、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4月,证监会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乔一的导师林教授一直以来为股权分置改革积极发声,言辞犀利,观点鲜明。早在多次电视台节目中,林教授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不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中国的股市没有希望,中国的上市公司没有希望,中国的国有企业没有希望。”他的态度坚定,认为改革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股市的历史遗留问题,而是为整个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林教授反复强调,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持有人,其核心利益来源于改革所释放的股票流通性价值。他也多次表明,随着改革的推进,将有更多的资金涌入市场,根本不必担心资金不足的问题。
过去一年多,乔一紧跟着林教授,见证并参与了许多沟通、研讨与方案制定的全过程。她不仅旁听了多次高层次的政策讨论,还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几家上市公司大股东“送股”方案的设计。按照当时的主流建议,为了使非流通股东能够顺利实现股权流通,很多上市公司提出了大股东向流通股东“送股”的方案,通常10送3的水平成为市场接受的常规。这些讨论和设计让乔一深刻认识到资本市场改革不仅是理论上的推演,还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博弈和市场运作的过程。
随着证监会发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通知,几家上市公司迅速拿出方案,成为市场的焦点。这一改革波动牵动着每个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心,资本市场的动向无时不刻都在吸引着外界的关注。林教授作为改革倡导者,却对推进速度略显失望。他在多次会议上呼吁,认为应加快改革进程,尽可能多地推出第二批试点公司。“我们应快速、全力以赴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努力将利好效应最大化。”林教授的声音充满了焦急和激情,“尽快地全面铺开改革,让个股上的利好迅速转化为整个市场的利好。”
2005年5月16日,在市场仍然犹豫彷徨时,林教授再次在媒体上发表了著名的观点:“如果股权分置改革能在二三百家公司中推广,股市必然大涨。如果一天之内有30家公司涨停,大盘想跌都跌不了。”事隔十几年后再回头看,林教授的声音依然震耳发聩,他坚信股权分置改革是振兴中国股市的唯一出路,并不断向各界传达这一信念。
乔一站在旁边,目睹着林教授在会场上激昂的言辞,眼里不禁泛起泪花。她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使命感——中国资本市场的进步背后,有无数如林教授这样充满理想和信念的人在推动。也正是这一刻,乔一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她曾有赴美国留学的梦想,想象着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广阔天地,但此刻,她的心路发生了变化。
乔一明白,林教授所倡导的改革并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成就,更是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活力、为更多投资者带来机遇的希望。这一改革的推进让她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使命并非在国外深造,而是留在国内,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她决心要成为像林教授一样的经济研究者、政策研究者,通过学术研究和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推动更多的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助力其改革与发展。她要继续读博来让自己更有能力继续这一使命。
某天乔一鼓起勇气向导师坦露了自己的想法。她告诉林教授,自己在这一年多的研究工作中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尤其是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讨论后,她愈发确信,自己愿意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林教授仔细听完,轻轻点了点头,微微一笑,目光中充满了欣赏与关切。他语气温和却坚定:“乔一,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觉悟。你是我带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你对股市的理解已经远超同龄人。但我想提醒你,理论研究固然重要,可真正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前进的力量,更多来自实践。”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要拘泥于象牙塔里,你已经在学术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接下来你要去实践的一线,去真正接触资金的运作和市场的波动。只有到证券行业里去,站在资金配置的最前沿,你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市场的运行逻辑,体会到资金流动的力量,也才能有更多发言权。”
乔一望着导师,若有所思。她知道,林教授的建议一针见血。她曾一度沉浸在书本和学术研究中,认为只要通过政策研究就能为资本市场作出贡献,但林教授的话让她意识到,实践中的挑战与变化远比书本上的理论要复杂得多。资本市场不是静态的,而是时刻变化的战场,每一笔资金的流动,每一次政策的出台,背后都是复杂的博弈。
林教授看出了乔一的犹豫,语气更加温和:“你是个有潜力的年轻人,不要怕迈出这一步。去证券公司,去投行,去基金管理公司,真正去做市场中的一员,去感受资本的温度。相信我,这不仅会拓展你的视野,也会让你对资本市场的理解更加深刻。时不我待,博士的研究可以在实践中得到答案。”
乔一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渐渐坚定起来。导师的话点醒了她,让她意识到,理论的高度与实践的深度必须结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资本市场,只有亲身参与市场的运作,才能真正掌握资本的脉搏。于是,她决定按照导师的建议,进入证券行业,成为一名实践者,用双手去触碰和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