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涌动的人群络绎不绝,摩肩接踵。街边的摊贩、店铺里的伙计,柜台前的顾客,一个个均出来到街边站着,皆伸头探脑去观望这正阳城蔡翰林女儿出阁的盛大场面。
长长的队伍走到了淮河边,两只官船早已准备停当,铺了宽宽的跳板。
新人由伴娘扶侍下了轿,从跳板上了船上之后,其他吹唢呐的、抬香笼的、接亲的、送亲的才依次上了两艘大船。
陈正南见众人都已上船,便喊了一声号令,又有人在岸上鸣炮,两艘船便离了岸顺水东下,往寿州县驶去
蔡雯雨要嫁的这户人家,住在寿州县城南门外的黄家庄,原是蔡翰林少年时代的同窗,名字叫做黄远,两人自幼交好,前后中了秀才,所以在他们的孩子七八岁上定下了婚事。
黄远因为自己学业艰难,进举无望,所以他自己的孩子,学业倒也没放在心上,只随他们随便进了三五年的学,认些字,能读书,能记账,就放任自流。
小孩子哪有几个能从书本中找到乐趣的呢?所以蔡雯雨嫁的这黄家长子黄子炎,十三四岁上便无心读书,就由他父亲托人送到寿州县一家杂货铺里做学徒,如今早已学徒期满,成了一名柜上的熟练伙计。
让陈正南有些吃惊的是,黄家自然知道有人来送亲,也知道送亲的人和蔡家关系密切,但是当他们知道他们娶回来的新人,是由淮河巡防大营里的两艘官船送来的,还是吃惊不已。
所以,当新人进了洞房之后,送亲的陈正南最后下了马,黄家人迎上前接待时,立刻跪了一片,口中只声称给陈大人请安。
陈正南哪里料到这些,慌忙扔了手中的马缰绳,一个个上前搀扶起,口中连忙说道:”快快请起,今天我只是来送亲的亲家,这里可没有什么陈大人。”
可是众人还是先后磕了头才起来,恭恭敬敬地立在两边迎着,请陈正南进入院中,到上房里坐下喝茶,说话。
中午,陪陈正南吃饭喝酒的,自然也全是这庄子里的乡绅、财主等头面人物,其中又有两位是在寿州县城里有些脸面的亲戚。
众人毕恭毕敬奉了陈正南坐上首,中午的宴席自然丰盛不已,众人劝酒既热烈又克制,谈话间都文质彬彬的,没有人敢高声大语。
六只碟子六大碗菜上来,菜便是上了一半,陈正南便按这里的风俗,取出六两银子的红包交给端方盘上菜的小厮,由他交到厨上,赏给厨师们和一众跑腿的。
片刻后,新人夫妇专门赶过来给陈正南敬酒。
陈正南仔细打量了黄子炎,见他身材健壮,生着一副四方大脸,浓眉大眼睛,人看上去既和善又聪颖,很合陈正南的眼缘。
敬酒的时候,蔡雯雨拿眼睛瞅了瞅陈正南,又瞅了瞅他旁边的夫君,再瞅了瞅陈正南,眼神中做了一个发狠的一瞥,又调皮地挤了一下眼,之后又冲陈正南冷笑,陈正南只当没有看见。
两人给陈正南敬了酒,陈正南连喝三杯,新人夫妇又给其他客人一起敬了三杯酒,这才退下,
因为毕竟有送亲的责任在身,陈正南不敢多吃酒,不多时便叫上饭。
吃罢了饭之后,陈正南便按礼仪走到正堂里,拜见蔡雯雨的公爹、公婆,小夫妻和黄子炎的一弟一妹也同过来坐了。
陈正南便当众叮嘱蔡雯雨:“叔叔、妽子,小妹年幼,还不懂事,以后你们要多关照,多包涵。她哪里有不当的地方,你们尽管教导,但凡她有不听的,尽管和我说了,我来教训她,让她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
说完这些公式化的官腔,陈正南又转脸望向蔡雯雨说:“小妹,从今往后你就是黄家的人了,自今日起,你要与黄家老少同甘共苦,一心孝敬公婆,手脚放勤些,眼皮放活些,多干活,多做事,少说话,爱护好弟弟妹妹,帮助婆婆料理好家务,要省吃俭用,不要让公婆为你单独操心.......”
陈正南如此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蔡雯雨一开始听的时候只低着头,偶尔点头,后来听到他说的那些长篇大道理,竟不由得捂嘴笑了一下,连忙又抿住嘴,再去低头静听。
陈正南知道她听自己说话如同看表演一般,不由自主地就发笑,也就说不下去了,忙端过茶来喝了一口,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告辞了。
雯雨的公爹黄远慌忙起身送了出来,拿出一只精致的小筐,里面全是红包,忙着给陈正南带来的兵弁们每人发了一个。
陈正南道了谢,便带了众人回到寿州县淮河码头,登了船,逆流而上,回到淮河巡防大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