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村少年

袁有志来自漠河北极村,中国最北部的小村落。东北人的身份,在燕郊一点都不见外——铺天盖地的东北人,撸串一串肉没撸完,身边已走过了一串东北人。

大学念的是专科,当年能从漠河考个专科,正经不错了。他是村里他们组第一个大学生,已经光宗耀祖了。

毕业后,袁有志留了BJ周边。

他本来留不下来的。

这一切,源于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这是校园里的第一个春天。

从北极村到BJ,食堂买个饭都心惊胆战,每顿饭的开销在穷学生眼里都是天文数字。

转机就发生在那个周末的下午。他在图书馆“临阵磨枪”,准备周一即将到来的考试。无意间,他听到旁边两位家长的对话,其中一位正为孩子的数学成绩忧心忡忡,言语间透露出深深的焦虑。袁有志心中一动,主动上前自我介绍,表示自己愿意提供帮助。就这样,他接下了第一份家教工作,对象是名叫小杰的初一学生。

小杰是个聪明伶俐但活泼好动的孩子,对数学总是提不起兴趣,成绩也因此一直不理想。初次见面,小杰显得有些抗拒,眼神里满是不情愿。袁有志没有急于讲授知识点,而是先与小杰聊起了天,从喜欢的游戏、动画片聊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渐渐地,小杰的眼神亮了起来,对袁有志也产生了信任。

了解到小杰对抽象概念理解有困难,袁有志决定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他精心设计了各种数学游戏,比如用扑克牌玩“24点”,通过动手制作几何模型讲解原理,甚至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数运算的实践。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小杰在玩乐中学习,更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然而,改变并非一蹴而就。有一次,面对一道难题,小杰再次表现出了挫败感,几乎要放弃。袁有志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小杰一步步分析问题,鼓励他自己找到解决方法。经过几番尝试,当小杰终于独立解出那道题时,他的脸上绽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和自信——不仅为小杰进步高兴,他感觉距离下一次家教工资顺利结算又近了一步。

也正是这点不安,让袁有志走到了下一步——他开始思考如何能有更多的学生,这样不说多赚起码有一份收入总有保。于是,袁有志萌生了做家教中介的想法。——-有时候,不满足未必是向上的车轮,恐惧大多是向上的车轮。

那会儿,互联网还在“电脑时代”。

袁有志主打立交桥下摆牌子“家教”,辅以“先进的生产力”——在bbs上整出了“家教信息交流平台”,为需要家教的学生和愿意提供家教服务的老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个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像袁有志这样的穷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赚外快机会。穷学生毕竟多啊。这一步,让袁有志不仅解决了自己的洗发水问题,甚至解决了宿舍楼里大半穷学生的洗发水问题,继而解决了北极村家人的洗发水问题。

第一次知道燕郊,就是因为小杰。

生活总是充满变数。

小杰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离开BJ,搬到距离市区较远的燕郊居住。这对于袁有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第一次听说燕郊这个地方,对这个陌生的城市一无所知。但是,为了继续服务好小杰这个客户,袁有志决定每周往返于BJ和燕郊之间,继续为小杰提供家教服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