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屋子,外面是个颇大的院子,有个百多平方的样子。屋边杨柳两棵,已经丝绦碧绿。一圈稀疏低矮的木篱笆上,已经爬上了说不出名字的藤蔓植物,有点儿“牵牛延蔓绕篱笆”的感觉了。

李效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小屋,木柱泥墙草顶,比半坡人的窝棚强点儿,但也强的有限。

在院子的西南角,李效发现了自己的露天厨房,一个石头垒的南北两面通的“灶台”。灶台边上是一个盖着木盖的陶瓮,应该是水缸。另一边堆着一小堆劈好的木柴。

又饿了,感觉强烈。李效调头回屋,找到了一个底部有碳灰的陶盆,那应该就是他的锅了。弄了点儿粟米,拿了鸡蛋,还有一小块没吃完的咸菜,李效又回到了院子里。

把米简单淘了一下放到灶上后,有着相当野营经验的李效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拿木燧生了火,填上柴火慢慢烧了起来。

时已黄昏,煮饭之余,李效把目光投向远方。村子西面和北面临山,看起来不小。自己应该是在村子最外围,离自己最近的房舍约在七十步开外。东北面是一大片散落的民居,大部分都是木柱泥墙草顶的房舍,但像李效家这么烂这么小的倒也没有。草顶房舍间有几处铺设青瓦的砖木结构混杂其中,还能看到几处深宅大院。村子中间是一座坞堡,四角有敌楼,中间高起一座望楼兼鼓楼。看来这是个有组织的大村子。

夕阳尚未落山。远处山势高峻,光影交错,难怪古人赋诗“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贴切无比。村落里,炊烟袅袅,偶闻鸡犬。“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难道就是老子推崇的鸡犬相闻、不相往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世界吗?此时此刻,李效禁不住要赋诗一首……不!窃诗一首。

“别几把瞎想了,你都被扔到这山旮旯里了,还敢骚情。”李效强行打断了自己的思绪,饭快胡锅了。

把鸡蛋打到锅里,咸菜撕成小块扔到锅里,拿他的“箸”——两根刚折的树枝在锅里迅速搅拌了几十下,然后把锅架离灶口,安心等凉。

椅子要在宋代以后才开始普及,这个时代的人还没开始高坐,这让李效很不舒服。找了几块木柴垫高,李效舒服的坐了上去。一阵风卷残云过后,李效发现没、吃、饱!再煮一锅,吃饱再说,明天去吃义父。

两锅下肚,依然没有饱的感觉。李效不敢再吃,也无米可吃。没吃饱也许是身体不适应造成的错觉,李效煮上一盆水后开始在院子里溜达消食。

夜幕降临,一轮圆月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孤独感涌上心头,继之而来的是如潮水般的思念。“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青涵应该也在想我吧?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迷迷糊糊中李效的思绪飘回了几天之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