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面露犹豫:“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朕也颇为难。这封赏之事,还需权衡得当,不可过厚,亦不可太薄,以免寒了功臣之心,又乱了朝纲。”
董卓眉头一皱,不满道:“陛下,此时当果断,李晨表奏请功旨在向朝廷表忠心,现诸侯分裂,已没有多少人记得朝廷。李晨之功足以封侯,若不重赏,如何激励将士为朝廷效命?”
王允再次拱手:“相国莫急,封赏之事关乎朝廷法度,还需谨慎。李晨之功绩,升为中郎将,加赏金银财宝,已是优厚,若贸然封侯,恐引他人效仿,为求封赏而轻动干戈。”
杨彪点头附和:“王司徒考虑周全,陛下当三思。”
黄琬沉思片刻:“陛下,或许可先赐李晨荣誉名号,待其再有建树,再行封侯不迟。”
汉献帝刘协思索片刻:“就依诸位爱卿所言,先升李晨为中郎将,赐金银财宝,待日后再论封侯之事。”
董卓气急败坏地大声喝道:“绝对不行!上一次虽然因为事出有因才封他为奋武将军,但那已经是比中郎将更高的官职了。这关乎朝廷威严,朝廷信誉,你们这是在欺负李晨年轻吗?”
在场的文武百官都愣住了,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敢出声。
董卓的怒火并未平息,他继续严厉地斥责道:“雍州离长安这么近,如果他心怀不满,挥师直指长安,我们该如何抵挡?你们当中有谁愿意去面对这个局面?”
董卓的话语如同晴天霹雳,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震惊。
过了好一会儿,王允才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依相国之见,该如何封赏李晨呢?”
黄琬沉吟片刻,然后说道:“那就封他为县侯吧。”
董卓点了点头,接着问道:“既然要封为县侯,那么诸位认为哪个县比较合适呢?”
杨彪思索片刻,然后提议道:“不如就封他为金城县侯吧。”
董卓环视四周,见无人反对,便果断地说:“好,就依众议,封李晨为金城侯。尚书台,你们立刻拟旨,传令给各部,让所有人都知道朝廷这个决定。”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董卓想封赏李晨无非就是想拉拢李晨,诸侯皆叛,李晨决心模棱两可,董卓想把握。
“封金城侯,领雍州,凉州牧。”刘协弱弱地看着董卓。生怕董卓怀疑自己拉拢培植自己人。其实汉献帝刘协只是想起刚才董卓的话:“现在记得朝廷的人不多了。”他只是出于为朝廷考虑,做个顺水人情,把已经到李晨手上的雍州,凉州赐给他。
董卓看上刘协,咧嘴意味深长地一笑。
三日后,李晨得到朝廷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有李晨,勇略非凡,灭羌有功,保吾疆土,护吾子民。其功绩赫赫,耀于当世。朕心甚悦,特封李晨为金城侯,赐食邑万户。
且领雍州、凉州之牧,望其能恪尽职守,抚民安邦,保境卫土,使雍凉之地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钦此!
李晨领旨打发天使走后,对着郭嘉问道:“奉孝,你怎么看?”
“虽说现在很多诸侯不奉朝廷,但大汉名头还在。有个名分总好办事。”郭嘉道破天机。李晨在心中默默思忖,他想起了历史上那些波澜壮阔的篇章。在那个群雄割据的年代,尽管中央集权已经名存实亡,各地的诸侯王纷纷自立为王,不再听从朝廷的号令,但汉室的招牌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正如刘备,那个后来以仁德闻名于世的英雄,他最初只是个织席贩履之辈,然而他巧妙地利用了自己与汉室的血缘关系,声称自己是靖王之后,刘协之叔。这一身份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无疑为他增添了不少分量。
李晨回忆起刘备在乱世中如何一步步崛起,他记得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在遇见汉献帝刘协后,被后者亲切地称为“刘皇叔”。这一称呼不仅为刘备赢得了人心,更让他在政治上获得了巨大的优势。在那个讲究名分和血统的时代,这一称呼仿佛为刘备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使他能够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名正言顺地参与到逐鹿中原的斗争中去。
刘备凭借这一身份,逐渐聚集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包括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以及诸葛亮这样的智囊。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在赤壁之战后,与孙权联手,三分天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的故事,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他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小人物,成长为一代枭雄,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然而,这一切都是后话。在李晨所处的这个时刻,刘备还不是那个被尊称为“刘皇叔”的人物。他还在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奋斗,还在寻找那个能够让他施展才华的舞台。李晨深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个选择和机遇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他不禁对刘备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在这个纷乱的时代,他相信只要把握住机会,任何人都有可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李晨有了侯爷这层身份,已经是名符其实的大汉爵爷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